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與自我靈魂的深度對談

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與自我靈魂的深度對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請允許自己的任何情緒,允許自己好好做自己』


前一陣子讀完了靈魂的出生前計畫這本書。自己有時還是會被情緒拉進低潮而陷在裡面,最近陷下去的時候往往會想到書裡的內容,再慢慢引導自己感受它們,讓自己接住它讓它好好發洩,那些情緒就能得到療癒。


「為什麼我會遭遇這樣的經歷呢?」

有時候也不知道為什麼,人生莫名其妙就是遇到了一些「狀況」,這些「狀況」不論好壞都會成為我們的人生經驗,也可能影響我們的未來成就我們的人生。

然而我們遭遇到的這些「狀況」有沒有可能是出生前就已經被安排好的呢?靈魂預計要投入到肉身之前,事先參謀好在這一世要經歷的「事件」,藉此讓其成長並更加進化成熟。靈魂的出生前計畫便是透過通靈者與事件受訪者的靈魂交流,探討針對幾種「事件」靈魂會如此安排的原因,以及他希望在這一世想要得到的療癒與成長。


當我們對於人生感到迷惘、困惑、不知去向的時候,正是我們對自己的靈魂提出了疑問與召喚:渴求自己的靈魂給予回應。這是書本一開始所提到的靈性的覺醒。因為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進而開始尋求人生的解答,無論發生怎麼樣的情緒,或許我們會急於掙脫,因為那樣的狀況使我們不舒服,但他說:你不需要立刻去做任何事,只要讓改變在你的內在發生,就會吸引外在的改變到來。

如同開頭寫道的那段文字,閱讀完整本書之後,發覺從開始到結尾無論任何遭遇,面對自己內在情緒變化,最重要的便是讓它安穩釋放。允許這些情緒在身上流動並好好感受它的存在,不用急著去做任何事情。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角度:保持開放的態度讓靈魂引導你,放下許多先入為主的想法、情緒習慣,以及已經成為你第二本能的恐懼。 如此一來,我們便能平和的與靈魂交流。


當然靈性覺醒只是一部分,引起我們情緒或心境上波動的這些課題,靈魂又為何會如此安排?書裡針對12種不同的狀況與當事者進行深度對談及剖析。我們可以看到靈魂會想要在這一世讓肉身遭遇這樣的事件,往往出自於往世的事件因果。因為在前世(或更之前的積累)所留下的遺憾、悔恨、不足等各種不同的因素而讓靈魂想要計畫這樣的「狀況」,來讓自身學習成長並達到療癒。

這讓我想起莫菲定律,如果事情可能朝壞的地方發展那麼就會朝壞的方向去。雖說不能詮釋於所有的情況也可能有些牽強,不過好比自身碰到某些特定的狀況,總是不知道要如何回應面對,於是不斷擱置逃避。然而自身並還沒有學會對應,於是未來這類的狀況還是會層出不窮,或者因為以前擱置逃避的積累而影響往後的行為或想法。最後種種矛頭終將指向自身必須好好面對它。


我也經歷過非常遺憾的事情,雖然很遺憾,不過也因為它讓我成長很多,因此另一方面我也很感謝它的發生,如果不是這件事情不會造就自己現在的樣子。邊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也邊療癒著自己那些抽離不了的情緒。

「或許這就是我的靈魂已經安排好了的呢!」

和其他的靈魂相約好在這一世的這個時間點要一起完成這個「狀況」,為得就是讓靈魂以肉身從中學習成長,療癒之前的不完整。即使這會使我經歷痛苦、磨難,也是出自於我的要求,那些事件的關鍵人物(靈魂)才在我的生命裡扮演了黑天使。


雖然之後還是不時會被那些情緒帶走,不過我學習與它和平相處,讓它有釋放的空間。我知道,這會需要一段時間,畢竟那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然後在一次次反覆與情緒相處下,可以感覺到它漸漸不再停留那麼久,自己也漸漸不再那麼輕易就被它帶著走。

生活總會遇到許多狀況,在那之後,如果再受到其他事情干擾不平靜的時候,也會想到,這些是否也是靈魂們一起相約安排好的呢?它希望我從中學習什麼?跨越什麼?那是我現在該正視的嗎?

但無論答案為何,我知道我都應該要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緒。


一直認為所有事物都沒有絕對,靈魂出生前的計畫或許也只是一個說法,不過它確實讓我感到更舒適平穩。


『而愛是所有萬物的根源,靈魂因為愛而出生、成長。』

你可以放心做自己,就從愛自己開始,你的人生將會出現正面的改變。你會發現,生命並沒有要懲罰你,而是要釋放你,讓你體認到快樂與自由就在你身邊。


raw-image



avatar-img
溫度日旅
7會員
25內容數
「日旅」是日常生活的旅行。 賣賣文字。賣賣照片。賣賣過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溫度日旅 的其他內容
Ally是學生時期打工時認識的朋友,那時我住在台中,記憶裡畢業搬回台北後也沒有太常聯繫,只是看看彼此的IG很偶爾回回限動。之後隨著我前往日本生活,而她也出發澳洲,都不在台灣的我們要見上一面是越發遙遠。 去年年中她和澳洲籍男友來大阪旅遊,相隔至少12年我們終於見了面。 毫無疏離感的隨意聊著生活
前一陣子工作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事情是這樣: 同事的客戶A方有一票貨和他的客戶有點糾紛,導致他的客戶(A方的客戶)直接找上我們。由於對方是中國人不會日文,而剛好就近只有我會中文,在情況未明的狀態下,同事便請我幫忙了解狀況。 我聽著對方沒頭沒尾的敘述又夾雜著抱怨,試圖理解狀況後好不容易釐清來龍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
Ally是學生時期打工時認識的朋友,那時我住在台中,記憶裡畢業搬回台北後也沒有太常聯繫,只是看看彼此的IG很偶爾回回限動。之後隨著我前往日本生活,而她也出發澳洲,都不在台灣的我們要見上一面是越發遙遠。 去年年中她和澳洲籍男友來大阪旅遊,相隔至少12年我們終於見了面。 毫無疏離感的隨意聊著生活
前一陣子工作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事情是這樣: 同事的客戶A方有一票貨和他的客戶有點糾紛,導致他的客戶(A方的客戶)直接找上我們。由於對方是中國人不會日文,而剛好就近只有我會中文,在情況未明的狀態下,同事便請我幫忙了解狀況。 我聽著對方沒頭沒尾的敘述又夾雜著抱怨,試圖理解狀況後好不容易釐清來龍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