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第二天 修稿才是寫作的開始

raw-image


我們在第一階段 第六天討論觀點時,已經約略談到修稿。今天我們進一步談為什麼要修稿?什麼時候修,以及怎麼修。實務經驗中,我遇過幾乎不修稿的作者,可能原因有幾種,一種是自覺創作時已經充分表達自己想呈現的,修改會失去原汁原味。另一種是手邊有很多靈感與素材要寫,對於已經完成的作品無法耐煩地反覆修改,想直奔下一部。第三種是覺得初稿太差,雖然勉強寫完了,可是毫無興奮感,只想丟棄它。


所有創作者在創作初稿時,通常是在衝動、激動、不確定等情緒下或匍匐或飛躍著前進。初稿是靈感在不穩定的狀態下被召喚出來。等到寫完,創作者終於冷靜下來,能客觀地檢視這被召喚出來的成品是否符合一開始的期待,再者,是否能夠超越期待,不只說一己的故事,而是集體的故事。


至於覺得初稿很差的創作者,真的不要對於很爛的草稿感到羞恥。我自己也看過原本很差的稿子,在一修二修後,醜小鴨變天鵝。其程度之大,堪稱魔術等級。我一開始還真不知道為什麼最後能修得這麼好的作者,初稿到處充滿情節矛盾、嚴重漏洞與bug。這些缺點在第一次修稿過後,消失了百分之八十,原本坑坑洞洞的文字精修後變得犀利、簡潔。



為什麼要修稿與何時修稿

我合作過、沒合作過、出書談寫作的作者中,很多都提到自己花很多時間修稿。很多狀況是,作者修改到他滿意後交稿,編輯給了建議,作者還會再反覆修稿,直到雙方都滿意。修稿不只有創作者自己想修改的地方,還包括客觀意見,通常這會是編輯或者你可以信任的他人。


會進行多次修稿的張國立說,寫第一稿時參雜了大量情緒,在修稿時就要像個編輯,平靜檢視。「此時最好還有別人提供意見,(你)不見得要接受,但是要聽。」針對初稿與修稿,他舉了做菜為例:第一稿就像去菜市場買菜,將所有想要的食材都買回來,做了原本想做的馬鈴薯肉片料理。可是同一道菜可以有不同的作法與順序,「你在第二稿可以試試看不同的做法。」


關於他提過「要聽」別人建議一事,我先前編輯乩童警探系列,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我曾對某個細節覺得有點怪,但又想其實也沒那麼嚴重,當時客氣地提出來並說明,若作者覺得無妨便不用改。沒想到二稿時,那一整章全都換新了。他認為,作者不見得要接受編輯或幫你看稿人的意見,可是別人提出來,一定表示這個地方有哪裡不對。創作者要思考的是,這種不對的感覺要怎麼調整。


非常囉唆的村上春樹《身為職業小說家》花了很長的篇幅說明他是怎麼修稿的:初稿完成後先休息一週,第一次修稿是大幅度的改動,費時一到兩個月。第二次修稿也是規模龐大從頭修到尾。第三次修稿只修細節。接著給多年來扮演第一個讀者的妻子過目,遇到被挑剔之處就改(即使聽了很不爽),修到自己認可了,再繳交給出版社編輯。


同樣的,只要編輯有意見,就算自己不同意,也必然表示「那個地方多半有某種問題」。村上坦承自己曾跟某位編輯調性不合,合作起來有點辛苦,該編輯給的意見,他絕對不會按照對方建議改(因為聽了很不爽),而是另想他法。但他的原則跟張國立一樣,只要有人覺得某處怪,表示這裡必然有某種不對勁。怎麼修稿,不同的作者有自己的看法。村上認為,比起怎麼修,修稿的「行為」比較重要,也就是老老實實地動手一修、二修、三修就對了。


陳浩基的「修稿方式是漸進式的,每完成一章,便會立即重讀前一章和剛完成的一章,進行修改。有時會重讀前兩章。這做法的好處是能確保不會偏離航道(大綱方向),也能兼顧細節。完稿後會再從頭看一次,但通常也沒有太多地方要修了。可能的話,我會想將稿件放在一邊,幾個月後再看一遍,這樣子會更容易留意到衝稿期間的盲點。」


漫畫家謝東霖也是一直修稿型的創作者。如何能連載時修稿?他說因為創作過程中可能因為讀者回饋、被別的作品啟發等等原因,在連載時持續產生新想法,在不改變大結構與調性兩者為前提,連載中也會反覆檢視前後是否有邏輯不通之處,然後往後調整後面的分頁大綱。目前為止,最大的修稿就是改變結局,維持原本喜劇調性,但對於主角有與初稿不同的安排。


怎麼修稿

雖然村上認為修稿的行為比怎麼修重要,但如果你完全沒有概念。可以先從修稿幅度要求自己。史蒂芬・金在《史蒂芬・金談寫作》有很明確的建議。他說,他原本修改後,稿子比初稿多出兩成五,但編輯建議他,第二次草稿(或說修稿)的長度最好是第一次草稿的長度減百分之十,也就是改寫之後要刪除十分之一。他試過之後認為,這目標不難達成,而且效果立即可見,令人驚喜。


以我的編輯經驗來說,的確大多數作品在刪掉部分章節後,節奏更緊湊更好看。過多的性愛與殺戮場景通常會拖垮節奏,或同一個場景遲遲沒有出現往前推進的情節,就容易讓讀者不耐。有些創作者捨不得刪除,容易讓讀者感覺重複或者始終停留在某些角色耽溺的情緒中。


其實這一塊在實務工作上是特別難溝通的,作者既然花了心思,難以割捨很正常。曾有作者跟我說,要他刪除章節就像在割肉(當時討論好久,他才勉強在二十萬字中刪除一兩千字,讓我很無奈)。


若預計用三個事件來描述一個人的成長線,那麼,讀者會預期每一個事件都會帶來對人物新的認識,如果三個事件都是在描寫人物的貪心,那麼其中兩個事件就是重複的。


如果你修稿時不確定該刪除哪些部分、是否需要在結構上調整,而又沒有專業編輯給你建議,那怎麼辦?我們明天會提到「你需要寫作支持團體」,你可以找創作者互助會的其他創作者讀,請他們看過至少給你一個意見。請記得,你不見得要按照他們意見修改,但可以聽聽看別人看完的想法,用客觀角度看你的作品。


要修到什麼程度呢?寫散文的江鵝在寫完初稿與修稿之間,會擱置稿子做些不相干的事情,修稿時將體內的「警總」全都叫出來,逐一檢視是否有哪裡太赤裸、表達矯情,語句不通順、贅字,以及整篇的「打擊力道」有沒有因為哪個細節顯得散亂,或埋了哽卻忘了解釋...... 


修稿時的江鵝將自己當成讀者,跟書寫時熱切地將抒發體內情愫欲時的立場不同,扮演讀者的自己會對文章打很多問號,雖然她不見得會修改每一個質疑,但「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很重要」,修到想吐時,就表示這文章交出去,不管「別人怎麼嘲笑或批評它,我都無所謂,因為我對自己交代完了。」


所以,不管你想放上網路連載或出書都一樣,修到你不會後悔的程度。發表後,就算讀者有什麼批評或銷售不佳,你也能問心無愧,因為你已經盡自已最大努力,修到目前這個自已能做到最好的程度。最後我想用《第四版草稿》作者麥克菲的話作為本文的結語:

「寫作過程的本質就是修改。」


今天的練習:

不管你是否會刪除章節的人,如果現在要你刪除作品的十分之一,你會刪除哪些部分?你可以試著從大方向看你的作品,想想看主角從一開始到最後,遭遇的事件是否重複、事件大小與主角的成長幅度相符嗎?開場與結尾有更有魄力的方式嗎?哪些部分還可以修改呢?


延伸閱讀:

除了以上的大方向,若對細節與實例中研究修稿的創作者,非常建議可以找《故事造型師》這本書參考。這是由兩個資深自由編輯寫的書,他們為作者提供修稿服務,所以會舉大量的修改前與修改後的段落作為例子。

這本書不談人物設定、衝突、結局等較大的主題,聚焦在「演和說」的差異、全知觀點與不同人稱的交替運用、對話的調整、內心獨白怎麼用、小動作等文字修改。對於想提煉自己文字的作者,非常實用。


「寫給沒有編輯陪伴的創作者」是我的一個寫作計畫,在卸下近二十年的編輯正職工作後,想替不一定有編輯的創作者提供一些經驗,希望讓更多創作者獲益。你可以由此進入完整的目錄。
若你想要找我討論,可以在方格子搜尋「林比比鳥」進到我的討論區,或於本篇文章留言,與我分享你看完的想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