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緣起(五)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raw-image


想要達到生命深沉的寧靜和喜悅,
就必須戰鬥內心中那些亂七八糟的見解。

沒有用理性分析過的思路,
就像潰堤的河道一樣,
會造成災難。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廣論‧消文】

一、科 判

raw-image



二、消文

本週進度:P185L3第三幾世圓滿者~ P187L5善觀緣起二種道理而證聖果
師父開示: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b&st1=438&af2=81a&af3=81b&et3=248




壬三、幾世圓滿

第三幾世圓滿者。能引所引支之中間.容有無量劫所間隔.或於二世即能生起無餘世隔。其能生支與所生支二無間隔.速者二生即能圓滿。

第三、幾世圓滿

問:十二因緣,從無明到老死這十二支的生死流轉,需要經歷幾世才能圓滿?

答:快則二生就能圓滿,慢則三生圓滿。

從能引支(無明、行、識),和所引支(名色、六處、觸、受) 這重因果來看,兩者之間,長則可能間隔了無量劫,短則可能今世造的業,由今世的愛、取去滋潤,下一世馬上感果,中間沒有其他世間隔。又如果從能生支(愛、取、有)和所生支(生、老死)這重因果來看,則兩者之間沒有間隔;換句話說,只要具足了能生的愛、取、有三支,就必定生起果報。因此,快則兩世就能圓滿一輪緣起。

如於現法新造天中順生受業.即於現法滿二支半.謂無明行及因位識。臨終以前圓滿愛取及有三支.於當來世圓滿所引四支及半.並圓所生二支分故。

舉例來說,在今世新造了於天道領受果報的善業,也就是今世圓滿了無明、行、因位識 (能引支) 這二支半,又在今世中,以愛、取數數滋潤,到臨終前圓滿了愛、取、有 (能生支) 三支,亦即今世成辦了五支半,則第二世必定生在天道,圓滿所引支的四支半,及所生支的二支。因此,一輪緣起最快能在兩世中圓滿。

遲久亦定不過三生.謂其能生及二所生並三能引各須一生.諸所引支於所生支攝故.能引能生中間.縱為多世間隔.然是其餘緣起之世.非此緣起之世故。此未別算中有之壽。

又,一輪緣起的完成最多不會超過三世,也就是能生、所生、能引,各須一世來完成,而所引支已含在所生支中,不另作計算。在能引和能生中間,雖然可能會間隔許多世,可是這中間間隔的生死是因其他的緣起而生,並不屬於這一輪緣起。因此,同一輪緣起最遲是經歷三世就能圓滿。還有,此處並沒有特別計算中有的壽量。

如是已生諸果支時.然而全無實作業者.及受果者.補特伽羅之我。

事實上,十二支無論在因位、果位、或是從造因到感果的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實有的造業者「我」、也沒有實有的受果者「我」,根本沒有「我」這個東西在,自始至終只是十二支由前前產生後後輾轉連環的緣起之法。

如前所說從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由不了知生死道理.於彼愚蒙妄執有我.求我安樂.故造三門善不善業仍復流轉。

十二緣起所講的生死流轉,基本上就是如是因感如是果的道理,它是輾轉不斷地從唯法的因支產生唯法的果支,它的運作就是在生死當中不斷地從前面的因支感得後面的果支而已,從頭到尾並沒有一個實有的「我」從此處轉到彼處。由於我們對生死輪迴的道理不了解,而愚昧地妄執其中有我,更因為有這個我,而尋求我的安樂;由此就隨著我執而轉,造集了身、口、意的善、不善業,這也就是繼續流轉生死的原因。

故從三惑起二支業及從彼業出生七苦.復從七苦而起煩惱.又從煩惱如前而轉.故三有輪流轉不息。龍猛菩薩云.「從三出生二.從二而生七.從七復生三.數轉三有輪。」

因此,從無明、愛、取這三支「惑」(煩惱),生起行、有這二支「業」,又由行、有這二支「業」,產生從識至老死的七支「苦」。在圓滿了一輪緣起之後,又從苦起煩惱,由煩惱造業,從業生苦。由此,周而復始,輾轉不斷地轉三有輪。龍樹菩薩說:「從三煩惱中出生二業,從二業中出生七苦,又從七苦中出生三煩惱,如此數數不間斷地輪轉於三有之中。」

若正思惟由如是理.漂流生死.即是最勝厭離方便。從無量劫造集能引善不善業.異熟未出.對治未壞.今以愛取而為滋養.由此增上.則當漂流善趣惡趣。

十二緣起說明整個生死流轉、循環無窮的相續關係,如果我們能如理思惟十二緣起的內涵,就是引發厭離心的最勝方便。無量劫以來,我們造集了無數能引生死的善、不善業,在因位識中所薰的業習氣也無量無邊。如果不趁著這些種子尚未出生異熟果,快快依法對治、加以摧壞,終有一天會因為愛、取的滋養,使種子發芽形成後有,那麼後世就必定不斷漂流在善、惡趣的輪迴中了。

諸阿羅漢昔異生時.雖造無數能引之業.然無煩惱解脫生死.若於是理獲決定解.則於煩惱執為怨敵.於滅煩惱能發精進。此中樸窮瓦大善知識.專於十二緣起有支.淨修其心.思惟緣起流轉還滅.著道次第。

阿羅漢往昔還在凡夫位時,雖然也造了無數的能引業,但因他斷除了煩惱這一個能生因,所以能獲得解脫。如果我們對這一道理獲得定解,就會將煩惱執為怨敵,進一步能對滅煩惱發起精進。祖師樸窮瓦於修行時,專門以思惟十二緣起來修心,藉著思惟觀察因緣的流轉與還滅,而寫成了道次第。

(十二緣起的每一支本身都是後者之因,前者之果,有前前支就必有後後支,因此只要有第一支無明,其他後支都會有,這就叫作流轉次第;若要除果,就得斷因,要滅老死的根本,必須滅除生,要滅生的話,必須消滅有,……一支一支往前推,必須要有斬斷無明的還滅次第,應以此順逆十二緣起的角度思惟修習道次第。)

此復是說.思惟惡趣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下士類。次進思惟二善趣中十二有支流轉還滅為中士類。如是比度自心.推想曾經為母有情.亦皆由其十二支門漂流生死發生慈悲.為利彼故.願當成佛.學習佛道為大士類。

這也是說,從十二有支流轉惡趣的角度,當思惟要如何逆著從惡趣中還滅,此即是下士所應修的法類。進而從欲求脫離生死的角度,當思惟如何由十二有支流轉於人、天二種善趣,以及如何從二種善趣中還滅的道理,則是中士所應修的法類。更進一步,將自己想要解脫輪迴苦的心,推及到一切如母有情,他們也同樣因十二有支門而流轉在生死苦海,而引發出慈悲心;為拔濟如母有情出離苦海,當發願成就佛道,再依此願心修習大乘佛法、行菩提道,即是上士所修的法類。

壬四、此等攝義

第四此等攝義者。如前所說.由業惑集增上力故.生起苦蘊生死道理.及特由其十二有支轉三有輪。於斯道理善了知已.正修習者.能壞一切衰損根本極重愚闇.除遣妄執內外諸行從無因生.及邪因生一切邪見.增盛佛語寶藏珍財.如實了知生死體相.便能發起猛利厭離.於解脫道策發其意。是能醒覺諸先修者.能得聖位微妙習氣最勝方便。

第四、歸納十二緣起的義理。

如前所說,應思惟觀察由業和煩惱的力量產生苦蘊、流轉生死的道理,以及特別思惟由十二有支驅動輪轉三有無止的道理;如果對上述的道理,能夠很清楚、很正確地認識,並能安住在正見中認真修習,則能破除我們無始以來不解無我義的愚蒙無知,而此愚暗正是出生三有一切衰損的根源;只有如實地了知緣起道理,才能除遣我們向來妄執內外諸法是從無因生、或從邪因生等的一切錯誤見解。進而了知十二因緣是最珍貴的佛語寶藏,唯有真實掌握輪迴的體性,才能激發起最強烈的厭離心,對解脫之道產生最勇猛的好樂心與精進心。這正是祖師大德能夠成就聖果之微妙習氣的最勝方便。

如是亦如妙臂請問經云.「於愚癡者.以緣起道。」稻稈經說.「善見緣起.則能遮除緣前後際.及緣現在一切惡見。」龍猛菩薩云.「此緣起甚深.是佛語藏寶。」

如是也如同《妙臂請問經》中所說:「對生死流轉無知的眾生宣說十二緣起,才能根本對治愚癡。」《稻稈經》中也說:「善巧了達十二緣起,便能遮除緣於過去、未來、及現在的一切惡見。」龍樹菩薩說:「十二緣起是甚深法,是佛語寶藏中的瑰寶。」

毘奈耶教中說第一雙﹙即舍利弗與目犍連﹚所有現行.謂時時中遊觀五趣.遊觀之後還贍部洲.為諸四眾宣說彼等所有眾苦。諸有共住近住弟子.不樂梵行.即便引彼付第一雙.請為教誨。

《毘奈耶經》中,說到當年世尊的二位上首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經常以神通遊觀五趣。遊觀之後便返回南贍部洲,以其所見為四眾弟子宣說輪迴諸苦。出家僧眾與在家弟子中,若有不愛修行、懈怠拖延者,就會被帶到二位尊者面前,請其教誨。

二人受已教誨彼等.得教授已.愛樂梵行便能證得殊勝上德。大師見此問阿難陀.啟白其事.佛曰.一切時處.不能遍有如第一雙.應於門房畫生死輪.分為五分.周圍當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其次乃興畫生死輪。

二位尊者接受之後,便為他們講述輪迴之苦。這些弟子獲得教授之後,認識了苦諦,就自然愛樂梵行,能修行而證得殊勝成就。世尊知道此事後,就問阿難尊者,阿難尊者如實向佛稟告,佛陀便指示:不可能一切時處都有如二位尊者這般的親自教導,因此應當在寺院門屋的外牆上畫生死輪轉圖,可分為五個部分,在生死輪的外圈應當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圖。此後才興起畫生死輪的傳統,這就是西藏有些寺院的外牆上至今仍可看到輪迴圖的由來。

又為仙道大王寄佛像時.於下繪寫十二緣起流轉還滅而為寄之。大王受已.至天曉時.結跏趺坐.端正其身.住對面念.善觀緣起二種道理而證聖果。

另外,經典上記載,佛世之時,印度南方有一位仙道大王送禮給北方大王。當時北方的影勝王給他回贈禮物,送了一幅佛像,在佛像下方畫有十二緣起流轉還滅圖。仙道大王得度的因緣已到,他收到佛像後,於像前端正身心,結跏趺坐,對著緣起圖思惟法義,善觀十二緣起如何流轉、如何還滅的二種道理,在天剛破曉時,就證得了聖果。


師父心靈對話:

  1. 從能引到能生,中間是可能有很多世、無量世的間隔,怎麼理解?差別在哪裡?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b&st1=772&et1=947
  2. 「如是已生諸果支時.然而全無實作業者.及受果者.補特伽羅之我。」怎麼理解「無我」?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b&st1=1165&et1=1472
  3. 「若正思惟由如是理,漂流生死,即是最勝厭離方便。」怎樣才算正思維?怎樣才是懂了?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0b&st1=1502&et1=1746
  4. 說:造了業一定會感果的! 我怎麼知道我沒感果啊?
    https://lamrim.xyz/player2/?&tch=gl1&af1=81a&st1=0&et1=413
    avatar-img
    25會員
    64內容數
    一旦我們的內心調到一個學習的角度, 無論面對任何境界,我們只會計算學到了什麼——昇華內心,服務他人。 我們最在意的是內心的收穫,所謂欲平天下者,先平自心。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2春103班部落格 的其他內容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下個決心讓自己幸福、快樂, 別習慣生活在憂悲苦惱 和各種情緒的糾結之中, 這才是真正漂亮的選擇!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人生就這麼短, 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有用的訊息。 什麼叫做有用? 對眾生離苦得樂最有價值的、 不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真理。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因為有死亡,身體是不能帶往來世的, 它是像瓦器一樣脆弱不可依靠的東西。 不用在身體之上安立什麼很堅固的執著, 因為它就是會壞、就是會老、就是會變。 在生與死的思考之中, 我們要非常清楚—唯有「法」, 才是永久的依靠!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下個決心讓自己幸福、快樂, 別習慣生活在憂悲苦惱 和各種情緒的糾結之中, 這才是真正漂亮的選擇!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學習以法調心 學會用法調伏心, 學會用法穿越困境, 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你所得到的一切 ——包括痛苦。 #福智文化︱#心閱網︱#心靈小語 #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真如老師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人生就這麼短, 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取得最有用的訊息。 什麼叫做有用? 對眾生離苦得樂最有價值的、 不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真理。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因為有死亡,身體是不能帶往來世的, 它是像瓦器一樣脆弱不可依靠的東西。 不用在身體之上安立什麼很堅固的執著, 因為它就是會壞、就是會老、就是會變。 在生與死的思考之中, 我們要非常清楚—唯有「法」, 才是永久的依靠! ---引自《希望‧新生》心之勇士│福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風無好壞分別心 雨無利害因勢引 人生高山或低谷 無念正有念艱辛 *八風:利譽稱樂衰毀譏苦 *六祖慧能: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原來「心想事成」不是幸福,而是悲慘 一. 原來「心想事成」不是幸福,而是悲慘;「順心如意」不是祝福,而是咀咒。原來「傷心難過」,不是痛苦,而是希望;原來「責任義務」,不是壓力,而是生命。我們一直希望修為能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原來「心靜如水」不是修為高,而是不近人情,是入了魔道,因為那是雖
    Thumbnail
    人生沒有說明書,每個人的啟程、過程、終點都不相同。因為沒有說明書,所以我們心中一定要有一個遵行的楷模,或是正法,每當有猶豫或迷惑時,我們便能將正法應用在煩惱上,偏邪混濁的見解轉為清澈,煩惱煙消雲散,我們就不會繼續迷惘下去。 經濟未起飛時,人人安居樂業,克盡本份,吃苦當吃補,那時輕生率也很低,所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風無好壞分別心 雨無利害因勢引 人生高山或低谷 無念正有念艱辛 *八風:利譽稱樂衰毀譏苦 *六祖慧能: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
    原來「心想事成」不是幸福,而是悲慘 一. 原來「心想事成」不是幸福,而是悲慘;「順心如意」不是祝福,而是咀咒。原來「傷心難過」,不是痛苦,而是希望;原來「責任義務」,不是壓力,而是生命。我們一直希望修為能達到「心靜如水」的境界,原來「心靜如水」不是修為高,而是不近人情,是入了魔道,因為那是雖
    Thumbnail
    人生沒有說明書,每個人的啟程、過程、終點都不相同。因為沒有說明書,所以我們心中一定要有一個遵行的楷模,或是正法,每當有猶豫或迷惑時,我們便能將正法應用在煩惱上,偏邪混濁的見解轉為清澈,煩惱煙消雲散,我們就不會繼續迷惘下去。 經濟未起飛時,人人安居樂業,克盡本份,吃苦當吃補,那時輕生率也很低,所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福,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