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閱讀時間 ‧ 約 61 分鐘

【翻越雪山山脈(中)】那山。那谷。那人

直上雲端的挑戰

第三天行程是六天中最硬的一天,因為要從林道沿溪谷溯源而上,陡上1,000公尺至大雪山稜線,再分別上下匹匹達山、大雪山、大雪山北峰等山頭至奇峻山下營地。我們一早四點起床,個人腸胃不適已有改善,另外隊友腳趾起水泡及膝蓋舊傷復發,在藥頭佑香施以簡易處置及投藥後,二人評估可繼續行程,因此於5:25拔營出發,不過昨晚的狂風果然帶來天氣的轉變,一早出發時即一片白牆,出發後不久即開始下雨,大伙只好穿上雨衣雨褲,在狂風細雨中奮力攀爬,費時3.5小時才爬上大雪山可汗池三叉路口,終於站在大雪山稜線。

raw-image

▲5:25由28K營地出發,先要過溪(因連續幾日都有午後雷陣雨,水位稍高,要小心過溪)

▲才爬沒多久就開始下雨,大家穿上雨衣,吃苦當作吃補。

▲由此處離開溪谷,開始鑽箭竹林

▲8:20來到雪西有名的大雪山之門

▲一路都被箭竹打臉中

▲8:50來到大雪山可汗池三叉路口

▲上了稜線後,箭竹就沒那麼茂密了,走起來也相對輕鬆許多

匹匹達山

匹匹達山是個寬脊廣闊的肩狀峰,山名源於泰雅語Pipita,是搭帳篷的意思,應該是日據時期的大正4年(1915年),蕃務本署的齊藤武彥等人到大雪山進行測量時,曾在此山的寬稜上搭帳篷,泰雅原住民嚮導與揹夫,隨後便將此地稱呼為「匹匹達」。

▲11:30起登後6時於白牆中登頂匹匹達山(此時雨終於停了,但風還是很大)

迷霧中的大草原

含淚泣別之山

大雪山是大雪山稜脈(雪山西南稜)上的最高峰,標高3,530公尺,泰雅原名為Babo Rinisan,佳陽社的耆老說Rinisan意為『流淚』,意為「含淚泣別之山」,因昔日族人在此揮淚送別新娘而得名。此山以其秀麗山容聞名,被譽為台灣高山「十崇」之一。邢天正曾這麼描述:「全山坡度和緩,頂部寬闊,淺竹如茵,異常秀麗。山勢崇闊,氣象恢宏,南側緩坡,尤為寬博,與其南北二鄰峰合成一廣闊開朗之高山樂園,可恣意漫遊。」本隊登臨此山時,白牆一片,看不到無敵展望及翠綠的大草原,只好跟大雪山含淚告別,改日再來補考(這個補考項目也太機車了吧?)。

▲12:45全員登頂大雪山(H:3530公尺)說好的大草原呢???

▲補上一張翌日在奇竣山途中回望的大雪山草原

雪山西南稜草原之美

大雪山係日人所命名,因其大草原風光,極像北海道的大雪山得名。連接大雪山北主稜上的大雪山北峰,則是個坡緩寬稜的大丘巒,廣袤的草原景觀與大雪山的北面草坡連成一片,氣勢鴻博,是雪山山脈上最動人的草原景觀區。登上大雪山展望四野,東邊隔著志樂溪源頭的蓊鬱谷地,可近觀大劍山稜西面蒼盛的植被景觀與磊落參差的峰頭;稍北則見巍峨崇高的雪山主峰,以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雄峙於大雪山稜脈與大劍山稜脈系出的軸點之上;向西則是山巒疊置的苗栗、台中山地,直迄台灣海峽。天氣晴朗的夜晚,更清楚得可見台中港區、沙鹿、清水、大甲等海線城市的夜景,明亮清晰地讓人覺得近在咫尺;北邊俯視則是滿眼翠綠的大草原景觀,下部邊緣是呈鋸齒狀與草原帶鑲嵌的蒼鬱森林,界線相當分明。

▲白牆暫開時的大雪山草原

▲14:00白牆中登頂大雪山北峰(無基點)

刀尖上的山行者

大雪山北峰的北側有一面著名的大雪北崩壁,這面崩壁因受雪山溪支源強烈的向源侵蝕作用,坍崩面積越來越大,山徑沿稜線崖頂通過,由於持續的塌崩,稜脊依序走滑下塌,形成「複塌」地形,因而山徑也隨著稜脈下塌滑落,不斷地向東後退。本隊走到此地時,雖然雨勢暫歇,但仍然狂風大作,只能頂著強風,壓低身體,快速通過,以避免墜落的危險,隊友們此時的心裡壓力,可想而知。

▲狂風中快速通過大雪北崩壁

▲到達奇峻山下營地前還有一段另人崩潰爬升路段(陡升約150公尺)。

▲森林營地(很想在這邊紮營就好)

▲回望來時路

▲15:45奇峻山營地紮營

  • 註:在營地個人腸胃又有點不適,早早在營帳休息。藥頭佑香於用餐前來告知映如小妹被硬蜱咬到,但口器並未深入已移除,並給予抗生素預防(因為營地有訊號,隨即與山下留守日昇回報,經過討論留守判斷硬蜱24小時內拔除口器感染率極低,最後同意暫停投藥)。另長安學長水泡也給予外用藥處理(還好行前會議做好分工,每位隊員也都善盡各自的職責,山下留守也能適時提出專業建議,才能克服各種狀況,讓山行順利進行)。

倒吃甘庶苦盡甘來

行程進入第四天,算是較輕鬆的一天,一早天氣放晴,心裡的石頭也跟著放下了,我們5:30起床用餐,在營地拍照耍廢到7:00才出發,7:45即登頂奇峻山(標高3519M),此山與頭鷹山僅相距700公尺,高度還比頭鷹山高出9公尺,兩山之間鞍部的拔落差也不及百公尺,故此山實際上應為頭鷹山的最高峰,山頂雖無基點,但展望絕佳。以前其實並無奇峻山之名,類似的情況在台灣三千公尺級高山中並不少見,但二個山頭給了完全不相干的名字就很罕見了。奇峻山山緩坡平,與奇、峻二字是完全扯不上關係的,山名應來自泰雅族語Kishun的音譯,而Kishun原為此二座連峰的合稱。

▲今天定位為休息日,決定慢慢欣賞雪山西稜的絶美大景,漫步至火石山下營地。

▲奇峻山營地眺望雪劍稜線

▲奇峻山營地眺望釜碗山及釜碗山西峰。

▲奇峻山營地回望大雪山

▲奇峻山營地回望大雪山

▲7:45登頂奇峻山

▲奇峻山眺望聖稜線

▲奇峻山眺望雪劍線

▲奇峻山回望大雪山草原

▲奇峻山遠眺頭鷹山

▲造型獨特的狗頭岩

▲8:40全員登頂頭鷹山(H:3510公尺,三等三角點6612號)

▲頭鷹山眺望雪劍線

▲頭鷹山回望奇峻山

鞍部回望頭鷹山

▲下切石瀑區至鞍部

▲林業勘察道

▲11:40抵達弓水營地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沿途眺望聖稜線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沿途眺望雪山主峰(中)、雪山北峰(左)

▲火石山與大南山西鞍營地

▲俯視大南西鞍營地(協作正在休息)

▲遠眺火石山

穿過倒木

▲火石山下營地前最後一段碎石坡高繞

▲16:00終於火石山下營地(目前無水,要在高繞前的山壁取水,另外往火石山上攀30公尺處有一水源布條,不確定有沒有水)

▲翌日往返火石山時,在下山快到營地時發現此布條(不確定有沒有水)

【翻越雪山山脈(下)】玉山圓柏的千年之約(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