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翻越雪山山脈(中)】那山。那谷。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直上雲端的挑戰

第三天行程是六天中最硬的一天,因為要從林道沿溪谷溯源而上,陡上1,000公尺至大雪山稜線,再分別上下匹匹達山、大雪山、大雪山北峰等山頭至奇峻山下營地。我們一早四點起床,個人腸胃不適已有改善,另外隊友腳趾起水泡及膝蓋舊傷復發,在藥頭佑香施以簡易處置及投藥後,二人評估可繼續行程,因此於5:25拔營出發,不過昨晚的狂風果然帶來天氣的轉變,一早出發時即一片白牆,出發後不久即開始下雨,大伙只好穿上雨衣雨褲,在狂風細雨中奮力攀爬,費時3.5小時才爬上大雪山可汗池三叉路口,終於站在大雪山稜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5:25由28K營地出發,先要過溪(因連續幾日都有午後雷陣雨,水位稍高,要小心過溪)

▲5:25由28K營地出發,先要過溪(因連續幾日都有午後雷陣雨,水位稍高,要小心過溪)

raw-image
raw-image
▲才爬沒多久就開始下雨,大家穿上雨衣,吃苦當作吃補。

▲才爬沒多久就開始下雨,大家穿上雨衣,吃苦當作吃補。

▲由此處離開溪谷,開始鑽箭竹林

▲由此處離開溪谷,開始鑽箭竹林

raw-image
▲8:20來到雪西有名的大雪山之門

▲8:20來到雪西有名的大雪山之門

▲一路都被箭竹打臉中

▲一路都被箭竹打臉中

▲8:50來到大雪山可汗池三叉路口

▲8:50來到大雪山可汗池三叉路口

raw-image
raw-image
▲上了稜線後,箭竹就沒那麼茂密了,走起來也相對輕鬆許多

▲上了稜線後,箭竹就沒那麼茂密了,走起來也相對輕鬆許多

匹匹達山

匹匹達山是個寬脊廣闊的肩狀峰,山名源於泰雅語Pipita,是搭帳篷的意思,應該是日據時期的大正4年(1915年),蕃務本署的齊藤武彥等人到大雪山進行測量時,曾在此山的寬稜上搭帳篷,泰雅原住民嚮導與揹夫,隨後便將此地稱呼為「匹匹達」。

▲11:30起登後6時於白牆中登頂匹匹達山(此時雨終於停了,但風還是很大)

▲11:30起登後6時於白牆中登頂匹匹達山(此時雨終於停了,但風還是很大)

 迷霧中的大草原

迷霧中的大草原

含淚泣別之山

大雪山是大雪山稜脈(雪山西南稜)上的最高峰,標高3,530公尺,泰雅原名為Babo Rinisan,佳陽社的耆老說Rinisan意為『流淚』,意為「含淚泣別之山」,因昔日族人在此揮淚送別新娘而得名。此山以其秀麗山容聞名,被譽為台灣高山「十崇」之一。邢天正曾這麼描述:「全山坡度和緩,頂部寬闊,淺竹如茵,異常秀麗。山勢崇闊,氣象恢宏,南側緩坡,尤為寬博,與其南北二鄰峰合成一廣闊開朗之高山樂園,可恣意漫遊。」本隊登臨此山時,白牆一片,看不到無敵展望及翠綠的大草原,只好跟大雪山含淚告別,改日再來補考(這個補考項目也太機車了吧?)。

▲12:45全員登頂大雪山(H:3530公尺)說好的大草原呢???

▲12:45全員登頂大雪山(H:3530公尺)說好的大草原呢???

▲補上一張翌日在奇竣山途中回望的大雪山草原

▲補上一張翌日在奇竣山途中回望的大雪山草原

雪山西南稜草原之美

大雪山係日人所命名,因其大草原風光,極像北海道的大雪山得名。連接大雪山北主稜上的大雪山北峰,則是個坡緩寬稜的大丘巒,廣袤的草原景觀與大雪山的北面草坡連成一片,氣勢鴻博,是雪山山脈上最動人的草原景觀區。登上大雪山展望四野,東邊隔著志樂溪源頭的蓊鬱谷地,可近觀大劍山稜西面蒼盛的植被景觀與磊落參差的峰頭;稍北則見巍峨崇高的雪山主峰,以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雄峙於大雪山稜脈與大劍山稜脈系出的軸點之上;向西則是山巒疊置的苗栗、台中山地,直迄台灣海峽。天氣晴朗的夜晚,更清楚得可見台中港區、沙鹿、清水、大甲等海線城市的夜景,明亮清晰地讓人覺得近在咫尺;北邊俯視則是滿眼翠綠的大草原景觀,下部邊緣是呈鋸齒狀與草原帶鑲嵌的蒼鬱森林,界線相當分明。

raw-image
▲白牆暫開時的大雪山草原

▲白牆暫開時的大雪山草原

▲14:00白牆中登頂大雪山北峰(無基點)

▲14:00白牆中登頂大雪山北峰(無基點)

刀尖上的山行者

大雪山北峰的北側有一面著名的大雪北崩壁,這面崩壁因受雪山溪支源強烈的向源侵蝕作用,坍崩面積越來越大,山徑沿稜線崖頂通過,由於持續的塌崩,稜脊依序走滑下塌,形成「複塌」地形,因而山徑也隨著稜脈下塌滑落,不斷地向東後退。本隊走到此地時,雖然雨勢暫歇,但仍然狂風大作,只能頂著強風,壓低身體,快速通過,以避免墜落的危險,隊友們此時的心裡壓力,可想而知。

raw-image
raw-image
▲狂風中快速通過大雪北崩壁

▲狂風中快速通過大雪北崩壁

raw-image
raw-image
▲到達奇峻山下營地前還有一段另人崩潰爬升路段(陡升約150公尺)。

▲到達奇峻山下營地前還有一段另人崩潰爬升路段(陡升約150公尺)。

raw-image
▲森林營地(很想在這邊紮營就好)

▲森林營地(很想在這邊紮營就好)

▲回望來時路

▲回望來時路

▲15:45奇峻山營地紮營

▲15:45奇峻山營地紮營

raw-image
  • 註:在營地個人腸胃又有點不適,早早在營帳休息。藥頭佑香於用餐前來告知映如小妹被硬蜱咬到,但口器並未深入已移除,並給予抗生素預防(因為營地有訊號,隨即與山下留守日昇回報,經過討論留守判斷硬蜱24小時內拔除口器感染率極低,最後同意暫停投藥)。另長安學長水泡也給予外用藥處理(還好行前會議做好分工,每位隊員也都善盡各自的職責,山下留守也能適時提出專業建議,才能克服各種狀況,讓山行順利進行)。

倒吃甘庶苦盡甘來

行程進入第四天,算是較輕鬆的一天,一早天氣放晴,心裡的石頭也跟著放下了,我們5:30起床用餐,在營地拍照耍廢到7:00才出發,7:45即登頂奇峻山(標高3519M),此山與頭鷹山僅相距700公尺,高度還比頭鷹山高出9公尺,兩山之間鞍部的拔落差也不及百公尺,故此山實際上應為頭鷹山的最高峰,山頂雖無基點,但展望絕佳。以前其實並無奇峻山之名,類似的情況在台灣三千公尺級高山中並不少見,但二個山頭給了完全不相干的名字就很罕見了。奇峻山山緩坡平,與奇、峻二字是完全扯不上關係的,山名應來自泰雅族語Kishun的音譯,而Kishun原為此二座連峰的合稱。

▲今天定位為休息日,決定慢慢欣賞雪山西稜的絶美大景,漫步至火石山下營地。

▲今天定位為休息日,決定慢慢欣賞雪山西稜的絶美大景,漫步至火石山下營地。

▲奇峻山營地眺望雪劍稜線

▲奇峻山營地眺望雪劍稜線

▲奇峻山營地眺望釜碗山及釜碗山西峰。

▲奇峻山營地眺望釜碗山及釜碗山西峰。

▲奇峻山營地回望大雪山

▲奇峻山營地回望大雪山

raw-image
raw-image
▲奇峻山營地回望大雪山

▲奇峻山營地回望大雪山

▲7:45登頂奇峻山

▲7:45登頂奇峻山

▲奇峻山眺望聖稜線

▲奇峻山眺望聖稜線

▲奇峻山眺望雪劍線

▲奇峻山眺望雪劍線

▲奇峻山回望大雪山草原

▲奇峻山回望大雪山草原

▲奇峻山遠眺頭鷹山

▲奇峻山遠眺頭鷹山

raw-image
raw-image
▲造型獨特的狗頭岩

▲造型獨特的狗頭岩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8:40全員登頂頭鷹山(H:3510公尺,三等三角點6612號)

▲8:40全員登頂頭鷹山(H:3510公尺,三等三角點6612號)

▲頭鷹山眺望雪劍線

▲頭鷹山眺望雪劍線

▲頭鷹山回望奇峻山

▲頭鷹山回望奇峻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鞍部回望頭鷹山

鞍部回望頭鷹山

raw-image
▲下切石瀑區至鞍部

▲下切石瀑區至鞍部

raw-image
▲林業勘察道

▲林業勘察道

▲11:40抵達弓水營地

▲11:40抵達弓水營地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沿途眺望聖稜線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沿途眺望聖稜線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沿途眺望雪山主峰(中)、雪山北峰(左)

▲往大南山西鞍營地沿途眺望雪山主峰(中)、雪山北峰(左)

▲火石山與大南山西鞍營地

▲火石山與大南山西鞍營地

raw-image
▲俯視大南西鞍營地(協作正在休息)

▲俯視大南西鞍營地(協作正在休息)

▲遠眺火石山

▲遠眺火石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穿過倒木

穿過倒木

▲火石山下營地前最後一段碎石坡高繞

▲火石山下營地前最後一段碎石坡高繞

▲16:00終於火石山下營地(目前無水,要在高繞前的山壁取水,另外往火石山上攀30公尺處有一水源布條,不確定有沒有水)

▲16:00終於火石山下營地(目前無水,要在高繞前的山壁取水,另外往火石山上攀30公尺處有一水源布條,不確定有沒有水)

▲翌日往返火石山時,在下山快到營地時發現此布條(不確定有沒有水)

▲翌日往返火石山時,在下山快到營地時發現此布條(不確定有沒有水)

【翻越雪山山脈(下)】玉山圓柏的千年之約(待續....)




avatar-img
38會員
59內容數
這是一個中年大叔的登山日誌。作家詹偉雄曾說:生命邊界之外自有奇特的壯麗與深邃,值得人們勇敢追尋,不問年紀。個人雖然沒有過人的登山技能及體力,但希望在登山安全自己負責的前題下,安步當車的浪跡台灣的美麗山林,站在脊樑山脈上,俯瞰這福爾摩沙的美麗之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raybird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雪山西稜,自武陵農場大水池登山口出發,經雪山東峰、主峰、翠池、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及中雪山,最後銜接西勢山(230)林道,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亦有山友反向攀爬,選擇逆行挑戰。本文介紹逆走方式,並提供了整段行程分配及道路環境等資訊外,還介紹中雪山及林文安的相關資訊。
寒溪不老部落,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其一日體驗行程讓訪客能夠深度體驗泰雅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並欣賞當地的自然美景。無論您是想遠離城市的喧囂,還是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文化,寒溪不老部落隨時歡迎您的到來。讓我們一同由喧擾的此岸走向沒有煩惱的彼岸,重拾生活的能量,享受一趟深度的文化之旅。
5/5旅行美食
巫山原名為斯其野山,海拔1389公尺,是一座山形特別、尖聳突出的山峰。巫山的景色壯麗,山巒起伏,峰巒疊嶂,與雲霧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自然美景,無論是由烏來端或三峽端登山口起登,都要耗費相當體力,穿梭在路跡不明的大片芒草、刺藤中,小心橫渡多處塌陷的斜坡,才能一覽獨立於插天山稜線之外的絕美風光。
出關古道早期為隘勇線,由出磺坑連結至關刀山,由北至南分別為出雲古道、出關古道雲崠段、出關古道十份崠段、出關古道聖關段,目前較熱門之路段為北段十份崠古道與南段出關古道聖關段。春夏之際可賞雪白油桐花,秋、冬季則可感受山林雲霧漫漫的景致,到訪薑麻園還可來上一杯暖入人心的薑茶,四季皆有不同美景與趣味。
牛鬥峽谷係後龍溪橫斷八角崠山脈與關刀山山脈的截點。後龍溪與汶水溪在汶水老街附近交會後,轉了個大彎,然後於出磺坑一帶橫斷出牛鬥口峽谷,遠觀宛如兩頭牛對峙交鋒,因而得名牛鬥峽谷,又因兩岸山勢聳立,溪流蜿蜒山間迴盪,而有磺窟響泉盛名。由古道觀景台遠朓台72快速道路,宛如一條巨龍蟠踞於溪谷間,壯觀至極。
千里眼山北倚清水大山,南下立霧山,西臨砂卡噹溪,東麓蘇花公路盤旋曲折,山形崢嶸,與清水大山和立霧山同屬中央山脈北段脊嶺之南湖大山支脈東伸稜線,岳界稱之為砂卡礑三雄,整塊山體由大理石所構成,幾乎從海平面拔地而起,其東側面在短短的4公里距離,岩崖峭豎陡落於太平洋海濱,建構了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奇景
雪山西稜,自武陵農場大水池登山口出發,經雪山東峰、主峰、翠池、火石山、頭鷹山、大雪山及中雪山,最後銜接西勢山(230)林道,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亦有山友反向攀爬,選擇逆行挑戰。本文介紹逆走方式,並提供了整段行程分配及道路環境等資訊外,還介紹中雪山及林文安的相關資訊。
寒溪不老部落,是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其一日體驗行程讓訪客能夠深度體驗泰雅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並欣賞當地的自然美景。無論您是想遠離城市的喧囂,還是深入了解台灣原住民文化,寒溪不老部落隨時歡迎您的到來。讓我們一同由喧擾的此岸走向沒有煩惱的彼岸,重拾生活的能量,享受一趟深度的文化之旅。
5/5旅行美食
巫山原名為斯其野山,海拔1389公尺,是一座山形特別、尖聳突出的山峰。巫山的景色壯麗,山巒起伏,峰巒疊嶂,與雲霧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自然美景,無論是由烏來端或三峽端登山口起登,都要耗費相當體力,穿梭在路跡不明的大片芒草、刺藤中,小心橫渡多處塌陷的斜坡,才能一覽獨立於插天山稜線之外的絕美風光。
出關古道早期為隘勇線,由出磺坑連結至關刀山,由北至南分別為出雲古道、出關古道雲崠段、出關古道十份崠段、出關古道聖關段,目前較熱門之路段為北段十份崠古道與南段出關古道聖關段。春夏之際可賞雪白油桐花,秋、冬季則可感受山林雲霧漫漫的景致,到訪薑麻園還可來上一杯暖入人心的薑茶,四季皆有不同美景與趣味。
牛鬥峽谷係後龍溪橫斷八角崠山脈與關刀山山脈的截點。後龍溪與汶水溪在汶水老街附近交會後,轉了個大彎,然後於出磺坑一帶橫斷出牛鬥口峽谷,遠觀宛如兩頭牛對峙交鋒,因而得名牛鬥峽谷,又因兩岸山勢聳立,溪流蜿蜒山間迴盪,而有磺窟響泉盛名。由古道觀景台遠朓台72快速道路,宛如一條巨龍蟠踞於溪谷間,壯觀至極。
千里眼山北倚清水大山,南下立霧山,西臨砂卡噹溪,東麓蘇花公路盤旋曲折,山形崢嶸,與清水大山和立霧山同屬中央山脈北段脊嶺之南湖大山支脈東伸稜線,岳界稱之為砂卡礑三雄,整塊山體由大理石所構成,幾乎從海平面拔地而起,其東側面在短短的4公里距離,岩崖峭豎陡落於太平洋海濱,建構了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奇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位車友分享了騎乘北港溪溫泉路線的經驗,並藉此探討國內自行車品牌行銷策略與長尾效應。文章詳細描述了路線情況、遇到的景象以及對環境保護的反思,並特別提及一臺XDS瓜車,作為國內品牌行銷策略的案例。
大崎棟步道是一條集自然美景和美食於一身的理想登山徑。樹木、遮陰、眺望景致,以及路邊的採買點,都讓每位登山者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賜,並在結束行程後品味當地的美食,享受一場充實而愉悅的登山之旅。
想起小時候一大清早坐著復興號,在火車上邊吃早餐邊打盹,想起兒子小時候我們去武荖坑、去宜蘭童玩節看各式有趣的表演,孩子玩水玩到被我們拖著不肯走的時光...為了預約下一回親子約會,我決定以散步的心情先搭火車,再坐船,出發去宜蘭冬山鄉。
有了小孩後就很喜歡帶著他們到處趴趴走,接觸大自然也是很棒的選項。所以將第一次的森林步道獻給幼幼等級–新北五股觀音山林梢步道,全長約800公尺,步道全線以鋼構棧橋構築,穿梭在樹林之間的空中廊道平緩舒適,真的很適合攜老扶幼一起走一走。 北部親子景點|觀音山林梢步道|親子步道新北|新北市親子步道
南山是首爾的象徵,位於首爾中心位置。朝鮮太祖李成桂賜封南山山神為「木覓大王」,又稱「木覓山」。南山原來只是圍繞漢陽的諸多山峰之一,隨著時代變遷,首爾城區擴張至漢江以南,現在首爾中心就位於南山頂上。首爾南山公園環山散步路線有四條:平坦的北側循環路、有坡度的南側循環路(2條)和充滿歷史與文化氣息的路線。
位於新北與宜蘭之間的草嶺古道,每年秋天是許多旅人造訪的聖地,大家都想一睹滿山的雪白芒草。其實天氣好的時候,從上往下俯瞰龜山島,龜山島的紋路非常清晰,且這裡的位置觀賞龜山島看起來更近更大,還會看到媲美台東藍的湛藍海水,陽光打下來閃閃發亮,一點都不輸芒草的風采,正是這條路線可以一次收穫多種美景,
一位車友分享了騎乘北港溪溫泉路線的經驗,並藉此探討國內自行車品牌行銷策略與長尾效應。文章詳細描述了路線情況、遇到的景象以及對環境保護的反思,並特別提及一臺XDS瓜車,作為國內品牌行銷策略的案例。
大崎棟步道是一條集自然美景和美食於一身的理想登山徑。樹木、遮陰、眺望景致,以及路邊的採買點,都讓每位登山者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賜,並在結束行程後品味當地的美食,享受一場充實而愉悅的登山之旅。
想起小時候一大清早坐著復興號,在火車上邊吃早餐邊打盹,想起兒子小時候我們去武荖坑、去宜蘭童玩節看各式有趣的表演,孩子玩水玩到被我們拖著不肯走的時光...為了預約下一回親子約會,我決定以散步的心情先搭火車,再坐船,出發去宜蘭冬山鄉。
有了小孩後就很喜歡帶著他們到處趴趴走,接觸大自然也是很棒的選項。所以將第一次的森林步道獻給幼幼等級–新北五股觀音山林梢步道,全長約800公尺,步道全線以鋼構棧橋構築,穿梭在樹林之間的空中廊道平緩舒適,真的很適合攜老扶幼一起走一走。 北部親子景點|觀音山林梢步道|親子步道新北|新北市親子步道
南山是首爾的象徵,位於首爾中心位置。朝鮮太祖李成桂賜封南山山神為「木覓大王」,又稱「木覓山」。南山原來只是圍繞漢陽的諸多山峰之一,隨著時代變遷,首爾城區擴張至漢江以南,現在首爾中心就位於南山頂上。首爾南山公園環山散步路線有四條:平坦的北側循環路、有坡度的南側循環路(2條)和充滿歷史與文化氣息的路線。
位於新北與宜蘭之間的草嶺古道,每年秋天是許多旅人造訪的聖地,大家都想一睹滿山的雪白芒草。其實天氣好的時候,從上往下俯瞰龜山島,龜山島的紋路非常清晰,且這裡的位置觀賞龜山島看起來更近更大,還會看到媲美台東藍的湛藍海水,陽光打下來閃閃發亮,一點都不輸芒草的風采,正是這條路線可以一次收穫多種美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今天晚上約莫19:00前後,古大哥在下半天的惡劣天氣中非常準時平安的完成了第一天的挑戰,真是太厲害啦! 猜到了嗎?昨天從雪山大水池登山口出發的 山頂狼古大哥,其實只是單攻雪東當開胃菜而已,沒有直上雪主。他緊接著馬上就回到登山口,由夥伴接駁前往桃山登山口,完成武陵四秀與大霸群峰!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3/28/2011 雪山有雪 兩天兩夜的雪山團,行程真的很緊湊。 在山上忙進忙出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 不過這樣子步調的行程,可以為我現在平淡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   中巴在國道三號上馳騁著,往南下的方向。 空空的車上,只坐了我們三個嚮導。 這次全都是外站的夥伴,到了竹科接了山友,
10/24/2007 看到這聳動的標題,登過雪山的人都知道.東峰,那有什麼困難的.不至於到勇闖這麼誇張吧.   勇闖雪山東峰,是我帶著全家大小,開著車,開往有四處崩塌的台 七甲 往武陵農場時想到的.今年去登了十次的百岳行程,除了睿恩跟我去了兩次,其他人都不知道我們爬山是怎麼回事,也沒見過台灣的
Thumbnail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走過數量多到只想大喊碎石坡不要再來了!總算摸到火石山。爬呀爬的看著參天玉山圓柏純林,經過下翠池蕩漾漣漪,爬呀爬的數著隨便都年歲過百的圓柏,趕到翠池山屋,卻因天候因素無緣賞到金色北稜角。最後一天的風雨交加中,不知不覺走完據說很陡的翠池陡坡,在殘雪寒冷的霧雨及白牆中上到"雪"山,呼~雪西之行要完結啦!
Thumbnail
在匹匹達草原乘著陽光睡覺,看著水池中美麗的大雪山倒影,懶散的下午,終於老天看不下了,隔天一早馬上來個突然下點小冰刨,喜迎(?)白忙大雪山,果真如原住民形容的:含淚泣別大雪山啊~(誤)。恍如走不完的石瀑上坡下坡與橫渡,奇之奇峻山,無鷹也沒藍天的頭鷹山,總算可以安睡在大南山西鞍。
Thumbnail
雪山西稜顧名思義是雪山主峰西分的支稜,稜頗長,分支山頭也不少,一般多由武陵農場登山口進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出來,此處在朋友邀約下,則是從大雪山林道走到雪山下武陵農場的雪山西稜逆走,本以為妥當的4月天,遇到雪山殘雪大雪山下冰雹,走一趟下來覺得HP和MP都快要歸零了Q_Q(幻想的雪劍行程直接從名單上劃掉)
Thumbnail
氣溫明顯隨著陽光折射驟降,走下碎石坡時,能清晰看見底下山嵐氤氳。我們倒是沒有太過驚慌,畢竟山裡午後起霧很正常。在3K點先行一步的阿聖估計已拉開一公里左右,我和嶸恩則陪著南昶徐徐下行。 相較上山的艱辛,下山只要抓牢結繩便能迅速垂降,雖然南昶的精神不差,但仍邁不開步伐,以當前的速率保守估算也要六點
Thumbnail
今天晚上約莫19:00前後,古大哥在下半天的惡劣天氣中非常準時平安的完成了第一天的挑戰,真是太厲害啦! 猜到了嗎?昨天從雪山大水池登山口出發的 山頂狼古大哥,其實只是單攻雪東當開胃菜而已,沒有直上雪主。他緊接著馬上就回到登山口,由夥伴接駁前往桃山登山口,完成武陵四秀與大霸群峰!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3/28/2011 雪山有雪 兩天兩夜的雪山團,行程真的很緊湊。 在山上忙進忙出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 不過這樣子步調的行程,可以為我現在平淡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   中巴在國道三號上馳騁著,往南下的方向。 空空的車上,只坐了我們三個嚮導。 這次全都是外站的夥伴,到了竹科接了山友,
10/24/2007 看到這聳動的標題,登過雪山的人都知道.東峰,那有什麼困難的.不至於到勇闖這麼誇張吧.   勇闖雪山東峰,是我帶著全家大小,開著車,開往有四處崩塌的台 七甲 往武陵農場時想到的.今年去登了十次的百岳行程,除了睿恩跟我去了兩次,其他人都不知道我們爬山是怎麼回事,也沒見過台灣的
Thumbnail
趁著身體還留有山上的節奏的時候,把一些還鮮明的記憶給烙印下來。 這次上山完成了一個埋藏、鋪陳、醞釀很久很久的心願。 不是那種很爽快的高峰經驗,而是那種「呼......」長吁一口氣之後的,深深地滿足感。 第三天晚上我就和伙伴說,這趟山行已經沒有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