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7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天量債務,用比特幣解?談比特幣儲備

前一篇寫完心得離題之後...沒想到發生很多事阿(暗殺川普未遂、民主黨陣前換將)

而上個週末最火的應該是比特幣大會的舉行,「比特幣儲備」議題放上檯面,沒時間聽大佬們演講(Bitcoin Magazine頻道都有),不妨直接看看新聞,來自【鏈新聞】:


這篇想分享一些新訊息,並回顧過去文章內容,整理一番(以下有大量舊文連結);
觀點依舊,「解法」似乎更為清晰了... 當然,這都只是我的自以為


主權債務危機


回到問題根源,「美國破產」,伊隆馬已經發了兩條X文了:其一其二

其一轉推的Peter St Onge, Ph.D.是我已追蹤了好一陣子的帳號,奧地利經濟學派,其影片通常頗為簡潔又精闢,3分多鐘,推薦大家可以點進去看~

76%的所得稅收,都用在償還國債的"利息"上,有問題嗎?

我們繼續看另一則X帖子


來自Balaji,Coinbase 的前技術長,以下為翻譯和前三項要點,各位可以再自行詳讀:

任何選舉都無法償還美國175兆美元的債務,只有印鈔機可以。
因為正如Elon、Dalio和其他人意識到的那樣…西方世界正在走向比 2008 年嚴重得多的主權債務危機(a sovereign debt crisis)。就像他們對拜登的老化問題撒謊,他們同樣也對經濟問題撒謊。因此他們將印製大量貨幣,但請看看數據並自行判斷。
  • 1)比 2008 年更多的緊急貸款:首先,你知道聯準會在 2023 年發放的緊急貸款比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還要多嗎?"感謝"美國政府先是向金融機構出售數十億美元的債券,然後透過意外升息使債券貶值,使銀行體係得以維持生命。只要看看聯準會的這張圖表就知道了。左下方藍色凸起是 2008 年金融危機的貸款,紫色是Covid時的,右邊巨大的橘色/碧綠色怪物是 2023 年的銀行業危機。看看它比 2008 年高了多少? *碧綠色的圖示已標明BTFP(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 2)比新冠疫情時更多的借款:其次,你是否知道美國在「拜登繁榮」期間的借款量比新冠疫情期間還要多?暫且不談新冠病毒是否應該被視為金融危機,至少新冠疫情借款利率約 0%。但如今,美國政府在承平時期借入了歷史性金額的資金,且利率為 5%!這就像一個絕望之人,用盡他的信用卡來付帳單的行為
    *是的,美國現在就處於「以卡養卡」的狀態...


  • 3)利息多於國防支出:第三,您是否知道所有這些借款,已使國債利息成為政府最大的單一支出?多於國防、社會安全或其他任何東西。截至 2024 年,所有稅款(和印製的美元)現在的首要用途是向債券持有人付款。即便如此,在過去幾年裡,任何購買美國國債(或其他債券)的人都被殲滅了*

對於所有的戰爭和所有福利開銷,都是先買後付。你可以從圖中看出,付錢的時間已經到來。


*拿滿手美債的機構:壽險、銀行、各國央行(當然包括買得滿滿滿的我島國央行),都被殲滅了...繼續買美債,就代表願意為美國支持的戰爭和美國人的福利埋單,小韮民們,還傻嗎?

*整個帖子還有更多圖表,值得一看


用比特幣解決國家債務?


回到本文主題,何以拿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能夠解決國家債務問題,這邏輯要怎麼順才是?難道,只因為比特幣會"to the Moon"?

我的理解是這樣,概念和過去寫過的內容,都是相通的:


科技,巨量通縮之力(亦即,科技的指數模式指數級生產力增長),才有可能打平這個帳本,才有可能消弭債務(追過當前以5%利息、複利滾動的債務)。

~通貨膨脹的終結《明日的代價》

Jeff Booth觀點:

  • 「印鈔還是會繼續,不只繼續、還將加速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 「如果央行只能瘋狂印鈔,那必須留在市場裡」


生產力增長的最大機會在AI,所需仰賴的能源,無須贅述;
比特幣,是能源(energy)儲備的代理人(proxy)

~石油美元的「典範移轉」

Luke Gromen觀點:

  • 「如果我借錢來買超過我今日所能負擔的,是在承諾我將用未來的能源消耗,即工作,去償還債務。」 
  • 「一旦承諾了太多(*借了太多)相對於能源市場規模...要嘛你會違約,產生政治、貨幣和通膨的後果;要嘛你必須膨脹能源市場,讓價格大到足以支撐原本的承諾。」


這是為什麼,比特幣只能To the Moon了!

持續通膨、持續貶值法幣的環境下,龐大的債務數字才能是"還得起",與此同時,印鈔機不會、也不能停下來,還需要有人拿著實質負利率的債券,讓美債繼續滾動「軟性違約Soft default」這條路...


而川普在比特幣大會上,開頭也就強調電力供應,說:「我會給你們大量的電、多到你們叫不要!


目前以我簡單的大腦,能串出來的邏輯大概是這樣。
各位的資產組合,什麼是要拋掉的,什麼是要買進的...就請自行判斷吧~


長期「實質負利率」,韮民應對之道


實質負利率,實際生活中面對的通膨(法幣貶值速度),大於銀行存款利率。我們可以很現實地假設,台灣央行利率只能維持在2%,無法大幅升息、只能半碼,持續維持台美利差,讓美元吃豆腐的"弱勢地位"(看看咱台幣的匯率...破33感覺近在咫尺);然後大量貿易順差"賺"回來的新台幣(台幣貶越多還賺越多耶,何不直接貶到1比40),鈔票多多、繼續推升鬼島的整體環境走向通膨。記得!你的工資上漲速度,永遠快不過其他市場(不管是股市還是菜市場)的反應,何以勞動力市場是最為僵固、在大量濫發貨幣供給之下反應最慢的,之前這篇有寫到我的論述了。


你想當那個被犧牲的(儲戶)?還是要當那個被補貼的(借款人)?

  • 我說:借錢來消費都是理性的。設想,在年初借2%利率,買了經過一年之後到年底價格將上漲5%的東西,是不是划算?是不是有賺?而且你還先拿到、能先用上了。更別說,如果那樣東西算"生產力工具"(例如:股票←這裡指的當然是"好"公司的股票)。當然前提是,你能還得上!注意償付能力,不要讓自己的金流"斷鏈"...
  • 所有的「先買後付」、刷卡0利率分期期數能拉多長是多長,一切都是為了"適配"當前的實質負利率環境,完全合乎邏輯的消費行為。 *真的無關什麼年輕人只愛先享受


利率,就是錢的時間價值
人為的實質負利率環境,就是央行在貶值你手中法幣的購買力
通膨,是一種稅政府和央行共謀,偷竊你的勞動生產力價值(←以法幣計價)。


以上 ※非投資建議※ 若認為是荒誕不經也罷,人人都能憑常識,建立獨立思考與判斷!


個人對下半年的不負責總經預測,或可達未來三到十年:

  • 美國,如果真的沒想賴帳,真的想恢復自身製造業,改善貿易逆差(從過去的"吃全世界"變成"吃自己",努力自給自足的情況),美元必然走向貶值。
  • 長期滾動的實質負利率,這是比誰借得快、借得多!請留意震盪很大,保持你的償付能力,開槓桿的務必謹慎,不要被洗出去了... *若震盪不大,外豬怎麼生錢回去買美債
  • 金融大重置:日央從過去當"墊背"的角色脫離,近期日圓升值應該已經預示了7月底的日央動向(縮減購債),然後再看看Fed對降息態度的聲明,應該就大勢底定了。
  • 即便Fed降息,短債利率會降(要減輕債務成本),長債利率還是會緩步上升,殖利率曲線會轉正。我認為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仍會邁向5%,千萬不要被金融機構的文宣話術,騙去接手長債(再加上如果各位認同美元長期看跌的預測)。


  • 韮民的優勢之一,就是比機構靈活、動作更快,資產配置更為"彈性"
    想想咱們台灣的金融三業,如果股債水位是「股1:債10」的話(真的已被殲滅),在這個重置過程中,韮民將是幾乎立於不敗(ㄟ...應該沒有人拿大部分身家去買債券的吧),機構們的"錯配"已成定局,又受限於法令規章,就算此時想買比特幣也還動不了呢...


更切身、更有感的說:最近台股大震盪,"跌"好多喔...

回想一下,我們是怎麼從萬六到萬八,再到兩萬,再到兩萬二的...
懂我們是如何見證一場極為惡性法幣通貨危機嗎?


最後,再次呼籲!還請盯緊咱鬼島央行(aka美聯儲台灣分行)動作,一直以來的真實職責乃維持美元的地位和購買力,好讓台灣打工仔源源不絕出口有用的"實物"諸如:晶片...等,換取已經擔保到不知何年何月會還得起的空氣信用:美債。

*對應外界批評央行只有匯率政策、沒有利率政策,對台幣是阻升不阻貶...沒錯,其實它沒有在藏的,它的決策和行動完全反映了該機構的真實宗旨。

而當人家再談論建立比特幣儲備的同時,我們央行的官方準備資產是93%的「證券」,以及1%的黃金... 如果所謂的「證券」是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股票、或是蘋果公司股票,還真不用擔心呢~

此時若還不計畫性出脫美債,還不開始大量買進"有限"的硬資產(hard assets)作儲備,其決策和行為是否構成了瀆職?全體國民必須認真想一想!


感謝各位看倌的閱讀!如果覺得以上訊息有些幫助,請不吝賞顆愛心,謝謝支持!


【更新補充】

來囉~升息和縮減購債規模,雙管齊下阿...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