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自利與利他】

raw-image


說到彌陀經,不得不說到中峰明本禪師的三時繫念,佛教徒的生離死別,總免不了請高僧大德來誦經渡亡,而最常念誦的,便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的三時繫念,其中白文便為禪師所寫的懷淨土詩:

世界何緣稱極樂?只因眾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尋歸路,但向塵中了自心。

中峰明本禪師雖是臨濟傳承,但廣宏淨土,文中最後一句,便是禪淨雙修,正如永明延壽祖師"四料簡"中所云: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其實以傳記來看,中峰禪師可說是天才兒童,據歷史資料記載:

師生而「神儀挺異,具大人相」,方始學步,便能盤腳趺坐;甫開口說話,即好歌讚梵唄;而遊戲時,亦不離佛事。九歲喪母,十五歲時,師即決志出家,平日,「禮佛燃臂、誓持五戒」,白天誦持《法華》、《圓覺》、《金剛》等經典,入夜,則經行不臥;疲睏時,輒將頭碰觸柱身,以自醒覺。

十五歲出家後,師從高峰原妙和尚,隨侍高峰清居天目山中;「晝服力役,夜事禪定。」十年脅不沾席,終能洞契高峰言下機趣。高峰特書一讚偈付師,俾眾人知所依歸,讚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

像祖師這般,猶須「晝服力役,夜事禪定。」十年脅不沾席,才能得到師長的印可,縱是如此,對於皇帝,高官,寺院住持,依舊固不受任,以儒學說的"風行草偃"來說,豈不更好?

前幾篇文章,有朋友問我,大乘佛教不是講求利他,但你說的,就是個小乘自利,利他固然不錯,亦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言:

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

但前提是,在利他之前,知見是否正確,誠如祖師所言:

道,體也;緣、智,用也。有其體而缺其用,尚可為之,但化權不周、事儀不備耳。使道體既虧便無異無算,雖緣與智,亦奚為哉?或體用並缺,而冒焉居之,曰因曰果,寧無慊於中乎?

一代祖師對於接任寺院住持,仍自嫌不足,更何況是我們這種猶如文盲的鄉野鄙夫,深耽人情事故,煩惱三毒,何談利他之慧,能發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心念,來作為精進修持,解脫輪迴的動力,甚足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