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你不方便用眼睛看,我用機器做了一個錄音版點我可以聽

卡車自谷關開往麟洛 我八歲那一年,父親去世,母親帶著一家六口,搭著電力公司提供的卡車載著全部家當,搬回屏東麟洛,在外祖父家旁搭了一間店面兼住家,替鄉民縫製衣服,矮小的閣樓,有個小窗戶面西,我常常於此觀察田中村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父親遺留的兩張自製桌子在閣樓,我和弟弟把桌角鋸斷,再擺幾個板凳就營造出小書房的氣氛。

每日傍晚我在閣樓欣賞夕陽,我用白色的壁報紙把橫樑遮蔽,看起來就像一間白色小木屋,有一次,我不小心踩到軟軟的東西,聽見吱吱大叫的聲音,原來是一隻身上沒有長毛的小老鼠,我一氣之下,把白報紙糊的天花板,全部撕下來,免得裡面再藏老鼠,長大後也一直不敢直視老鼠。

閣樓人生

我問弟弟妹妹,你們還記得這些事情嗎?大妹馬上就回應了,寫説:「當然記得,小閣樓是每個人課餘閒暇時最喜歡的地方,媽媽最放心小孩子們待在那裡!

最重要的是這個小閣樓,是兄姊妹熬夜苦讀、拼考高中的地方,大姐上了師專,哥哥慶中也考上了屏東中學,我和小妹上屏東高工,二妹阿維上屏東女中,在當時偏僻的鄉間,是讓媽媽感到非常驕傲的事。

閣樓是斜的,或許也是造成姊姊駝背的原因,靠窗的書桌,是哥哥的寶座,其他的人只能窩在斜角的小窗臺邊,讀累了也只能躺著,睡醒又坐起來苦讀,兄弟姊妹能有今日的成就,閣樓是最大的功臣吧!」

想起小時後的酸甜苦辣、母親的辛苦,久久不能釋懷!二妹接著回應:「我小時侯的胖,不是沒原因的,有一回到雜貨店買了一盒餅乾,吃完為了滅跡,在閣樓垃圾桶點火燒毀,沒想到垃圾桶著火了!嚇得我大聲尖,拿起垃圾桶即刻往樓梯下丟,媽媽聼到大駡,前廳客人趕忙滅火,之後把我毒打一頓!」

弟弟回想起:「放假的時候,媽媽會讓大家跟著姊姊去果園除草,每人拿一把小鐮刀,把匍匐在地的雜草,一塊一塊的刨割下來,捲成像一條條的虎皮蛋糕,然後扛到馬路上去曬,那也是很有趣的。」

小孩子不把除草當成遊戲,到了十一、二點,母親會請人送點心來,有的時候是麻糬,有的時候是三層糕,也有的時候是香噴噴的米台目,吃完點心我們開心地繼續工作。

閣樓靠一條斜梯上下,下面斜角有米缸,米缸很大,可是裝的米不多,有時候家裡的米不夠了,母親會叫我跟外公借,在外公家的米缸掏一罐米,過幾天母親再叫拿去還,外公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我每天一早到外公家借中央日報,拿到閣樓獨享,看完一定會歸還,外祖父把報紙裁成筆記本大小,然後一一黏成三角形的紙袋,替客人盛裝花生;我常用兩毛錢去買花生,而不會去選取其他的糖果,自小我就愛吃花生。

日子雖苦卻有趣,五個兄弟姊妹,時常邀請鄰居小孩到閣樓來,從樓上跳到樓下床鋪,床鋪上墊了很多棉被,不會摔傷。閣樓地板的縫隙很大,可以偷窺樓下客人,每逢月考,徵求母親同意,我吃過晚飯,前往小學同學-靜英家複習功課,靜英哥哥要用書桌時,我們兩個女孩已經要上床睡覺了。

靜英祖母的臥室很大,傳統眠床右邊有一個尿桶,必須蹲馬步。早上靜英母親會將尿桶拿去倒掉,那是比較深刻的記憶;靜英的母親是傳統的婦女,靜默但溫和善良,令人印象深刻,走讀日子到我考上初中雖停止,卻終身感恩。

1981年結婚時,替我梳頭的是靜英,師專同學秀真替我化粧,顧念我當時還在高雄師範學院進修沒收入,她們都未收費用,只是包個紅包謝謝她們;之後我們三人,忙工作、養兒育女,歷經三十年都沒聯絡,直到有一次,靜英到中和來訪,替我規劃保險,但我沒有參加,至今仍覺遺憾,那一次靜英還帶了親手做的月餅給我,蛋黃酥軟硬適中,令人回味。

現在我把內湖居所閣樓當成工作室,這個挑高的小空間,還好不熱,我的慾望不大,隨著打字時鍵盤傳來的滴答聲,似乎回到初中的時候,聽著班上舞蹈比賽用過的二手唱機,播放舊書攤上買的老唱片,讓我過了一段很開心的日子。

百香果的滋味

童年時期每逢寒暑假,母親會讓小孩住到漢松大伯家去,大伯擔任小學校長,整個宿舍就祇有他們一家人,偌大的校園就是小孩的遊樂場。岡山古亭國小、六龜龍興國小,都留下小孩子們的蹤跡。

古亭國小校長宿舍前面有一座池塘,旁邊有一棵鳳凰樹,堂哥九如會帶大夥在那個池塘游泳,或者是爬上樹屋,鳥瞰山坡,有的時候到山上去放羊,或是摘野生的水果。

有一次採好多粉紅色的蓮霧,我咬了一顆來吃,回家途中,我的嘴唇竟然外翻腫的像小豬嘴,原來那一顆蓮霧果囊當中有一隻毛毛蟲,嚇得不敢再吃野生蓮霧。記得最常摘野生的百香果,成熟的呈現紫紅色,果皮有很多皺紋,堂哥教大家把百香果放在兩個膝蓋中間,迅速的用膝蓋撞擊。

百香果被撞之後有一個小小的裂口,可以朝那個裂口,使盡全身力氣吸,香甜的果汁全部被吸乾淨,就可當成皮球來丟,或填入沙子當成手榴彈來玩。

岡山的月世界,地形陡峭寸草不生,堂哥還有一個絕招,就是拿一團草做成一個蒲團,坐在上面,從陡峭的山上滑溜下來,往往令大家驚險尖叫,刺激的滑草經驗,大夥兒樂此不疲。

大伯閒暇之餘會帶娃們走一段路,在傳統的醃製工坊,買罐花瓜帶回來,配著雪白的稀飯吃,雖然是簡單的食物,卻令我回味無窮。山上沒有什麼娛樂,晚上睡覺的時候,伯父母睡在主臥室,九個小朋友擠在客廳的榻榻米上,輪流說說鬼故事,往往驚恐尖叫。

我的暑假作業常常會拖到快要開學的時候才趕工,有的時候堂哥會幫我寫。除了沉溺在樹屋裡看小說,大夥兒也會去圖書室看書。好日子很快就過去,開學前,大伯送我《自修》,封面上往往有樣品兩個字,課前先預習,博得老師的稱讚,是我名列前茅的原因。

大伯從岡山古亭國小調動到六龜龍興國小時,我已經上初中,伯母有一架裁縫車,我主動幫忙修補衣服;有一次下線梭子蓋的小螺絲掉了,非常緊張,最後大家一起幫我找,還好最後我自己找到,山上交通不便,如果有哪一個零件找不到,裁縫車就要停擺了。

龍興國小附近有一所孤兒院,就是楊恩典長大的六龜山地育幼院,有時候大夥到孤兒院去,和孤兒一起玩,創辦人楊煦牧師夫婦人如其名,溫煦和藹,他過世之後,楊夫人延續了他的理想,我帶過師專社團及附小同事去探訪,倍感親切。

童年往事用聽的也可以


avatar-img
24會員
66內容數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感謝遇到的貴人,有你-生命更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任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前不久聽到一則新聞,有對年邁的夫妻,帶著自己的祖先牌位,在超商住了幾天才被兒子帶回,因為他們要租房子,房東不給拜祖先。年紀大了要租房子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揹負著祖宗牌位找房子。
牆上的父親放大的黑白照微笑著,那是他曾經在電力公司服務的證件照翻拍的,這張照片掛在店面兼客廳的正中央,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看到,我覺得父親還在我們家。 我如果有得意的事,看看他,他笑的更開了,如果我想做又有一點猶豫的事,他似乎沉默不語。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前不久聽到一則新聞,有對年邁的夫妻,帶著自己的祖先牌位,在超商住了幾天才被兒子帶回,因為他們要租房子,房東不給拜祖先。年紀大了要租房子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揹負著祖宗牌位找房子。
牆上的父親放大的黑白照微笑著,那是他曾經在電力公司服務的證件照翻拍的,這張照片掛在店面兼客廳的正中央,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看到,我覺得父親還在我們家。 我如果有得意的事,看看他,他笑的更開了,如果我想做又有一點猶豫的事,他似乎沉默不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我們從奶奶家搬到現在的家。因為上學比較方便。爸爸說,這是二手屋,因為新成屋價格太高。所以前屋主留下的舊傢俱,我們仍然繼續使用。 有一天,我正在寫功課,來了一位小客人,個子和我一樣高,留著妹妹頭,她說:「我叫亮亮,我們一起玩。」亮亮喜歡玩躲貓貓,一遍又一遍,都不會累。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年幼時與爸爸那邊的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住頂樓,我們住頂加,每次回家都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走上樓梯,拉開拉門,才能抵達我們家。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嗯,不是我。」園丁哥哥說。「你知道乾洗店家的女兒吧?沒事喜歡提著籃子裡的狗在市場晃來晃去的那個?」園丁哥哥沒好氣地問。「嗯,白天有跟香芸姊姊聊了一下,我有恢復一些兒時記憶,她念幼兒園時坐我旁邊。」
Thumbnail
中壢溪畔的隱密私宅 存放著我們遺忘許久的美好與遺憾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小學二年級,我們從奶奶家搬到現在的家。因為上學比較方便。爸爸說,這是二手屋,因為新成屋價格太高。所以前屋主留下的舊傢俱,我們仍然繼續使用。 有一天,我正在寫功課,來了一位小客人,個子和我一樣高,留著妹妹頭,她說:「我叫亮亮,我們一起玩。」亮亮喜歡玩躲貓貓,一遍又一遍,都不會累。
Thumbnail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
年幼時與爸爸那邊的家人住在一起,他們住頂樓,我們住頂加,每次回家都需要經過他們的地盤,走上樓梯,拉開拉門,才能抵達我們家。
Thumbnail
小時候印象中的鄉下對照都市的繁華,從沒改變被世界繁華遺忘的面貌;我盯著屋角混凝土牆掉落後裡面露出的紅磚瓦,想起以前我們孩子時在大爐、大灶、塌塌米跑來跑去的模樣;曾經得爬上屋瓦才摘得到龍眼的碩壯龍眼樹若現在還在,不知這已經改成洋房的高度,搆得到還搆不到一串串的碩大龍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書籍倚重的故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深深烙印在心。書中描述的小英子故事,以小孩的視角看待每個人和事情,對於每個角色都充滿同理和包容。書中以小英子的視角,細膩描述了好幾個人和事。無批判的觀察和對每個人都敞開心胸的態度,縱然書中事實難堪,也讓我們從小英子的眼中,看到了光明和良善。
Thumbnail
小學一年級以前,住在北投的稻香市場附近。 住家位於一條小巷內,巷子的盡頭是個鐵門深鎖的社區,小巷的兩旁則是老舊矮房。右側那排,裡面數過來的第二棟二樓,有一位獨居老先生,當時我家就是那間屋內,一家四口,住在一間小小的房裡。 印象中,鄰居的大哥待我家裡的哥哥好……
「嗯,不是我。」園丁哥哥說。「你知道乾洗店家的女兒吧?沒事喜歡提著籃子裡的狗在市場晃來晃去的那個?」園丁哥哥沒好氣地問。「嗯,白天有跟香芸姊姊聊了一下,我有恢復一些兒時記憶,她念幼兒園時坐我旁邊。」
Thumbnail
中壢溪畔的隱密私宅 存放著我們遺忘許久的美好與遺憾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