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從小到大,記憶力都不是很好,常常忘東忘西,所以從小學到畢業,學校成績也一般。
有一天突然想要改善自己這方面的問題,於是尋找跟記憶力相關的書藉。
終於發現了這本書,叫做《超牢記憶法》。
書中舉了很多例子有關記憶力的研究,還有指出一些我過往在學習時候的問題。
比如說,我以為只要拿起要背的生字,一邊看,一邊熟讀,就可以把要記的內容牢牢記住。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個行為會產生記憶的錯覺,在溫習的過程中,「以為」自己已經很熟悉要背誦的內容,但實際要在測驗中寫下來的時候,還是一竅不通。
怎麼會這樣呢?
甚麼是提取呢?在書中提到,提取練習法是指自我測試,從記憶力中提取知識和技能並取代重複閱讀,成為最主要的學習方法。
重複閱讀指的就是過去我常常運用的學習模式,一邊看著要背誦的教材內容,一直熟讀,結果去臨場發揮時,卻腦中一片空白。
而提取練習就是在閱讀教材的時候,加入回想的步驟。定期停下來,並且不看教材和筆記,問自己問題:主要概念是甚麼?有甚麼是新的概念?
很多教科書在每一章最後都會提供學習用的問題,自行出問題並寫下答案,也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又或者在每週都花點時間針對課程內容替自己進行小測試,測驗內容要包括當週和前幾週所學的內容。
在進行自我測試時候,需要核對答案,這個過程可以加強自己理解和找出不懂的地方。
利用小測試找出不熟悉的地方,而且加強練習。
自我測試可能會加深挫敗感,但其實每一次回想都是加深記憶力的過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也不需要批判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
間隔的意思是指學習不只是一次,在每一次練習之間都留下相當長的間隔時間。
要怎麼實行呢?需要建立一個自我測驗時間表,每段學習之間都留下一定的間隔時間。
初次接觸的教材可以在同一天溫習,接著再隔幾天或一週,再進行提取練習。
當感到對內容有點把握的時候,針對內容,再每一個月進行一次練習。
在練習期間,可能會發生練習稍微遺忘的狀況,但其實這個過程對於深化記憶成為長期記憶是很有幫助的。
同樣地,找出不熟悉的地方,強化練習,重複提取,不批判結果,慢慢地就能夠把內容都記下來了。
以數學科為例,大多數學習者都會只專注在一種問題或樣本類型,想要精通一個類型並「完全學通了」之後,再繼續去學另外一個類型。
但如果把不同的題型混合起來練習,不單可以在過程中辦識不同題型的差異,還可以對知識和技能有更好的掌握。
雖然學習過程感覺上沒有連貫性,還可能會產生反效果。
不過就像提取練習一樣,一開始會有點不舒適的感覺,慢慢適應了就會變好了。
在看書的過程中也了解到,其實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都是在進行提取練習,大大小小的測驗或默書。還有考卷就是交錯學習。
不過我可能是需要多加幾個提取練習去分割學習內容,深化記憶,這樣才可以把內容牢牢地記住吧。
後來升到大學的時候運用了書中的方法,發現成績真的有顯著的進步。
書中也另外提供了其他不同的學習方法,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看喔。
在此分享這本書的內容給大家,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最後附上博客來的連結。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而且想看到更多相關內容的話,歡迎按讚,追蹤或分享,謝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