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你將會學到:
為何遺忘很重要?
為何先預試可以提升學習成效
間隔式學習的方法
最近中秋節到了,也祝大家中秋節快樂💕話說我之前去吃火鍋時,被要了ig(可惜長的不帥這樣)當下我還覺得非常莫名其妙,不過原來他們是想認識我,於是我就跟它們推銷了我的部落格(?
我發現寫部落格是一個很好的「稱謂」你出門時說「我有在寫部落格,專門寫財經知識」瞬間就覺得很奇特的感覺。我想這也是被醫學知識壓榨時,另外的休閒娛樂吧?
以下文章出自:
最強大腦學習法:不專心,學更好
書中提到,其實我們的媽媽都提醒過
寶貝呀,你不覺得今晚讀一點,明天再讀一些,會比較好一點,勝過一次讀完所有東西?
這個技巧就叫做分散式學習,更常見的是間隔效應
間隔效應往往學習上會發揮奇效
話說我以前在準備學測時,不會把某一天都讀某一科,而是依照時間分散管理
例如我這一周要讀國文四小時,數學五小時,因為三小時,你該做的事依照比例分配(當然當天有國文課,那一天的時間就要變多),這樣的話才可以每一科每天都會碰到,不會等到下一周時就生疏了
書中提到,比起把讀書時間集中起來,所學到的東西至少一樣多,而且會記得比較久,而且會好非常多倍!
現在就讀醫學系時,大家常常前兩周開始熬夜狂讀書,雖然這樣的成績不會太差(密集讀書的成效也有經過實驗證明,真的可以提升考試成績)不過這樣就像是硬把一公噸的水灌進水桶,隔不了多久,就會全部漏出來
簡單來說,密集讀書只有助於短期成績,對於長期的記憶有害
至於我如何實踐間隔式學習,我自己的筆記軟體Remnote就有自備間隔式學習功能,定期安排之前學過的東西,讓我可以溫故知新
至於要如何使用,可以參考
卡片盒筆記法實戰!:卡片盒筆記法比你想像中的好用
在書中的「忘以致用理論」當中提到了任何記憶都具有兩種強度:
第一種是存儲強度;第二種是提取強度
存儲強度意思就是你背一個東西有多牢靠,例如九九乘法表就是一個存儲強度非常高的記憶
而提取強度意思就是「某件資料有多容易浮現在腦裡」他不像是存儲強度,可以快速忘記或是記得。比方說服務員幫客人點餐,他的存儲強度不高,但是提取強度卻在幫客人準備那段時間達到高峰
而書中提到,若你越費力提取一個記憶,後續的提取強度跟存儲強度(也就是學習)就會越高,洛磯大學教授畢約克將其稱作「有益的困難」。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考前刷題能夠大幅度提升成績,因為提取強度跟存儲強度的增加,能讓我們記憶得更熟,並且在需要某項知識點或是公式時浮現在腦海中
而這也是為何遺忘如此重要,他得以讓我們也機會再度提取一個記憶,並且去蕪存菁,產生出自己的想法
書中提到,若你在學期第一天就接受考試,考題雖然涵蓋整堂課的內容,卻並非跟期末考一模一樣,只不過是概念相同的翻版,在之後的學期當中,可能會因為這場考試的經驗,調整自己,專心聆聽和學習這堂課
根據書中其他相同的研究,在胡亂猜測後再學習的學生,會比一開始就學習的學生,成效高出百分之十到二十
你那些不成功的提取嘗試,加強了學習,增加了後續測驗的成功提取嘗試
而我自己也在生活中實踐了這樣一個技巧。比方我要學習大腦的神經系統(天啊根本不是人學的)我就是刷過一次題庫,儘管根本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之後在看簡報時就會特別關注那些考點,並且加強記憶
預試就像是讓你把學習的天線打開,開始注意到某些會考、非常重要的事情,並且事半功倍,能在必要的事情上專注
學習如何學習,往往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的達到好成績,在正確的跑道上奔跑,才可以到達終點。與其抱怨別人為什麼這麼天才,不妨嘗試從學習方法開始改善,往往會有超乎預期的成效
我自己從高一就開始閱讀學習相關書籍,也從原本第十一名到最後第三名,中間靠的是學習方法的鑽研跟實踐(反正我的智商也不會增加了😂)而看完這種書籍,也別忘記實踐於生活,不然知道跟不知道不會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