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英特爾:一條龍模式的受害者

最近,英特爾公布財報,整體業績衰退不少。其中,晶圓代工的部分,更是高達28億美元的虧損,即便如此,英特爾仍然不輕易鬆口對於晶圓代工或是半導體製造的放棄。英特爾在製造跟設計方面齊頭並進,反而故此失彼,『蠟燭兩頭燒』。

那麼,從晶片設計到晶圓製造,甚至是封裝到一手包辦的英特爾,到底『一條龍』模式有什麼問題?難道一條龍模式不好嗎?過去許多『一條龍』模式成功的案例,為什麼現在不存在了呢?

其實,一條龍模式不見得是壞事,但是困難點在於要同時擁有設計跟製造的能力,在現今的年代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

1.『一條龍』曾經是主流。雖然現今的方式中,由於各行各業各有長處,在分工專業的情況下,對於『一條龍』感到排斥,但是在過去晶圓代工還沒發展成熟的時候,『一條龍』模式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過往,不論是英特爾,AMD甚至是美光,三星,都有設計團隊,加上製造工廠,去做產品的開發。當時的時空背景,半導體才慢慢轉移到亞洲,晶圓代工才剛剛開始萌芽,對於這些大型晶片公司來說,如果下單給台積電或是聯電,可能會遇到幾個問題:

第一,晶圓代工能力不夠,對於客戶的設計要求,沒辦法開發出相應的製程,反應速度不如直接跟自家工廠討論,自家工廠不僅語言相同,也不用跨海討論,也沒有時差問題,可以即時去解決,反而比較簡單。

第二,產品設計的機密性。過往這些晶片公司,對於自己設計的產品有很大的機密保護,很怕如果給晶圓代工廠代工,晶圓代工廠會竊取機密,推廣給自己的競爭對手,這個是非常常見的狀況,除了台積電對於機密保護高以外,韓國三星跟中國中芯都曾經因為利用跟客戶導入的製程,轉推銷給其他客戶,對晶圓代工廠來說可以增加客戶,但是對於晶片設計的公司來說,無疑是增加競爭對手。這也是一些相關競爭對手在下單的時候,會選擇『台積電』的其中一個原因。

第三,好的技術彌補了不好的設計。過往,英特爾的製程是領先全球的,即便不做晶圓代工,但是製造自己家的產品綽綽有餘。所以當英特爾在晶片上設計有些許瑕疵的時候,透過英特爾的製造能力,甚至當時的製程也比較先進的情況下,還是比交給『台積電』代工,英特爾的工程團隊,更能彌補這些設計上的不足,甚至是提高晶片效能。

所以在過往10奈米以前,英特爾仍然在先進製程上開發領先,也因為如此,英特爾之前從來沒想過要交給『台積電』代工,因為根本看不上台積電的先進製程。

第四,能賺為什麼要給別人賺。英特爾如果一條龍代工的話,不僅製造跟封裝都自己完成,可以省下更多的代工費用。這就像是,如果你可以自己在家做飯,雖然比較辛苦一點,但是你的成本一定比外面餐廳買的便宜,只不過你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成本。

但是,在英特爾技術領先,以及先進製程還沒有進入EUV或是ASML一家獨大的時候,設備商還沒有壟斷市場前,蓋一個半導體工廠可能只需要1000-2000億台幣,遠遠不及現在的一半。對於當時的英特爾來說,根本是小菜一碟。

英特爾寧願自己製造,也不願意外包給台積電,把自己的先進製成被台積電或是三星學走,就虧大了。

但是隨著局勢改變,現在半導體建廠的成本太高,加上製程複雜度困難,已經不是英特爾可以負擔的成本,如果盲目購買機台,追先進製程,只會讓自己更加沒有競爭力,我認為英特爾未來會做出一些調整:

第一,『放棄先進製程的夢』,我認為英特爾還是會持續開發先進製程,不論是1.8奈米或是更低,但是應該不會在導入量產,除非台積電沒有辦法推出新的先進製程。否則,目前交給台積電製造,才能最大化英特爾的晶片效能,跟降低製造成本的最好方式。

第二,嘗試當個包租公。目前,英特爾已經計畫把14奈米的工廠交給聯電去做共同開發,因為目前英特爾的工廠產能利用率很低,既然沒有客戶,放著也是放著,不如給聯電去做製造,才抽取部分利潤。

這就好像有一家餐廳,設備都很好,也有廚師,但是沒有生意,現在把餐廳租出來,變成『共享餐廳』,租給其他餐廳的老闆去煮菜,自己變成包租公,收租金跟分潤,也是一個新的模式。

但是這樣看來,英特爾應該放棄10-20奈米的製程製造了。

第三,成熟製程工廠關一關。我認為,英特爾在未來會先把成熟製程的工廠關掉,對於利潤不高的老廠,會先進行整頓。現在因為中國成熟製程也持續量產,未來晶圓代工的成熟製程價格可能會進爭激烈,英特爾如果選擇外包給聯電或是三星,甚至是中國,我相信都可以拿到不錯的價格。

而工廠要養的人太多,但是效率不佳,也無法把成熟製程工廠的人轉到先進製程開發,所以我認為未來成熟製程工廠的工程師可能會是英特爾第一波裁員名單。

但是,即便英特爾證明了『一條龍』面臨的困擾,那為什麼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一條龍』的工廠呢?

其實,目前仍然使用『一條龍』生產的公司,主要是在車用領域跟第三類半導體。

目前,車用電子,不論意法半導體,TI,OnSemi,瑞薩,英飛凌,都還是有自己的工廠,而且持續擴產,主要的原因在於,車用電子的領域比較特規,而且可靠度要求比較高,對於外包給世界先進或是台積電,雖然有一定的默契,但是有些產品還是會怕出問題,所以留在自家生產。

更重要的是,車用的製程一次可以用10-20年,所以如果開發出來,也不太需要再修改,自家工廠的負擔會比較小,加上車規的驗證時間長,也不需要像消費性電子有時間壓力,所以留在自家工廠也不成問題。

第三代半導體也是如此,由於製程簡單,對於工廠的投資成本較低,而且委外很容易被學走,所以車用電子公司目前還是傾向自身製造,可以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不被別家抄襲。

總結來說,『一條龍』製造曾經是很好的商業模式,但是在現在產品導入速度要快的消費性產品來說,『一條龍』可能無法跟上時代的趨勢,專業分工的情況下,或許才能擴大產品的效益跟導入速度。當然,對於車用電子領域來說,目前還是傾向『一條龍』的封閉模式,不過慢慢有在改變。

只能說英特爾剛好走到這個時代,中間有很多機會去做調整,可惜並沒有選擇對的路,未來只能關掉工廠跟減少人力再出發了~

好的晶片設計就像是一個好的車手,如果沒有一台好車,也無法展現出自己的速度,而晶圓代工,就是製造出一台好車,讓晶片設計公司,可以發揮出最高的效能。

這是我對於英特爾『一條龍』的看法,歡迎跟我分享交流你的意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