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與二次使用


在現代醫療與生物科技的發展中,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和使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將探討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方式、二次使用及相關的法律規範,為您提供一個全方位的了解。

一、檢測或病歷資料的儲存與處理

醫療機關和私人機構在儲存和處理檢測或病歷資料時有不同的規範:

  • 醫療機關:必須依照「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進行處理。
  • 私人機構:根據個資法第6條第1項第6款規定,只要獲得當事人的書面同意並符合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即可使用生醫個資。

二、資料儲存於國外雲端並進行處理

依據個資法第21條,資料儲存在國外雲端是被允許的,但如果該國的個資保護不足,台灣政府有權限制資料外移。歐美大多情況下,只要取得病人書面同意即無問題。

三、私人實驗室儲存或輸出台灣境外的檢體

私人實驗室在處理檢體方面有以下規範:

  • 禁止設立biobank:商業機構只能與醫院或學術機構合作。
  • 生物資料輸出國外使用:需經主管機關核准,並且使用必須回饋利益給來源群體。
  • 檢體後續使用:需經倫理委員會審查及病人同意。

四、非研究材料病患資料的商業利用

非研究材料的病患資料可依照個資法進行商業利用,只要經過病患同意並明確告知其用途。

五、匿名化、擬匿名化與去識別化

基因檢測資料的保護措施包括:

  • 匿名化:資料經不可逆變更,無法識別個人。
  • 擬匿名化:資料經過加密或編碼,無法直接識別個人,但可能透過其他資訊識別出個人。
  • 去識別化:資料無法直接或間接識別個人,須符合特定規則。

六、基因定序資料的儲存與商業用途

基因定序資料及病患個資可用於商業用途,前提是取得病患書面同意。添加資料至其他資料庫屬於個資法的「利用」,須明確告知病患並獲得同意。


七、基因資料的儲存與品質控管

個資法允許病患個資及基因資料儲存,至少須採用擬匿名化的形式。程序優化及品質控管需在病患同意範圍內進行,如超出範圍則需重新獲得同意。

綜合以上各點,基因檢測資料的儲存與二次使用需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範,並且在使用過程中始終保持透明和對病患權益的尊重。希望本文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這一領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