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22. 《金剛經.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導讀一

※經文: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話:

須菩提!若是有人說,如來出現而來,入滅而去。住於世間,或入舍衛大城中去,或歸祇樹給孤獨園來,敷座而坐,吉祥而臥,於此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便謂見到了如來,那麼此人並未瞭解我所說的法義。這是為什麼呢?所謂的如來,無所來而來,亦無所去而去,所以才稱之為如來。

※前言:

前說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則轉輪聖王即是如來,故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亦即「如來應正等覺不以諸相具足現證無上正等菩提」。但「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蓋因若作是念,執以為是,則是落於二邊,撥無因果,即著空相。如此錯解法義,將是於法說斷滅相,此邪知邪見,斷眾生慧命,是斷佛種性也。故佛陀隨說即泯,告誡付囑再三,「莫作是念」。於法不說斷滅相者,但言「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即言,如來雖不藉福德而證菩提,亦不失福德而昧因果,但於所作福德無貪取之心。無取故無受,是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以福德無故,如來說福德多」。

「知一切法無我」者,觀一切法空,是般若現,而起覺照也。「得成於忍」者,《大般若經》云:「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以自相空,觀一切法,已入菩薩正性離生,乃至不見少法可得。不可得故,無所造作。無造作故,畢竟不生。畢竟不生故,名無生法忍。由得如是無生法忍故,名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此是波羅蜜可證矣。由此再推而極之,則是如來矣。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法畢竟無生,是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非是撥無因果,斷滅諸法之惡取空,故佛陀殷殷付囑,「發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佛陀復次又言:「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即言福德是因緣所生法,行如是善,得如是果,因果歷然。然而諸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不於無生中妄見生滅,故對於福德無有貪著之心。不貪則不取,不取則不受,是以無所受之心而受福德果報,是名不受福德。

再究深義,不於無生中妄見生滅之諸菩薩摩訶薩,其心清淨,無有塵埃染,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蓋此心清淨,變易其世界,黃金為地,七寶為樹林樓臺,穢土成淨土,是莊嚴佛土也。莊嚴佛土上之說法佛,是名「報身佛」。報身又名「受用身」,梵語「盧舍那」,義為「淨滿」,指成佛時所獲得的清淨圓滿的果報之法智。報身以法身為因,經過修行證得絕對真理,顯示佛智,而獲得佛果位之身,具有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為自受用報身。自受用身同時也是十地菩薩所見之身,住色究竟天為諸菩薩說法,是他受用報身。以是義而言之,諸菩薩摩訶薩,廣行六度,智心離相以修慧,悲心度生以修福,悲智雙運,福慧雙修,以不受福德,而顯無漏之法智;雖是不貪、不取、不受福德,然而因果歷然,是福德應報。如是六度萬行,心行無念,念念不住,乃至福智資糧圓滿,而成圓滿報身佛。

「資糧」者,按《佛學大辭典》的定義:「資為資助,糧為糧食,如人遠行,必假糧食,資助其身。欲三乘之證果,宜以善根功德之糧,資助己身也。」圓滿報身佛,以其福智資糧圓滿,復現千百億化身佛。應化身佛,為一大事因緣,從因來果,乘真如之道,懷真實妙理,來三界垂化,於十方佛土,現相成佛,開導教化眾生,以令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故名如來。〈彌勒菩薩偈頌〉曰:「是福德應報,為化諸眾生,自然如是業,諸佛現十方。」《梵網菩薩戒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

本分經文則是繼上一分佛陀對於圓滿報身佛之隱喻開示,再說千百億化身佛,以示如來之真實義,以遣三身一異之見。三身者,如來之法身、報身,以及應化身。一異者,彼此皆同曰一,彼此皆異曰異,皆為偏於一方之邊見,實則佛之法報化三身,不一不異。是於破我相,「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之後,再滅一異相,以悟法身之平等,此是中道義,是為般若波羅蜜。《大智度論》曰:「諸聖人,破吾我相,滅一異相。」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