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們告終》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柯琳‧胡佛的作品,2023年由趙盛慈翻譯,大塊文化出版。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一個多月前看到《到我們為止》的預告片,心想,這個片名也太奇怪了吧!這是懸疑愛情片嗎?
上網查了一下,有人說台灣都已經出書了,怎麼電影名稱不參考一下──「到我們為止」真的很不像個名字。又看到這其實是圍繞家暴主題的故事,激起了我的興趣。
我在短時間內讀完《以我們告終》和續作《It Starts with Us》,真的好好看。上一本讓我這麼著迷的英文小說是《A Walk to Remember》,這本也非常推薦,仍是我心中的第一名。
然後,我也看完了小說翻拍的《到我們為止》。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心得,不會說不好看,事實上觀影過程挺享受的、布蕾克萊芙莉也很漂亮。但,如果對這個故事有興趣,建議搭配小說一起服用!
有讀者認為,《以我們告終》太過浪漫化家庭暴力,但我認為,作者是刻意要點出這件事:為什麼受到家暴的人,會讓自己一直停留在同樣的情況裡?
莉莉布隆從小就有這樣的疑問,當她看到媽媽被爸爸打、被強暴,她不明白,為什麼不抵抗、不離開、不報警、不求助。
少數幾個打動我的電影鏡頭,其中一個是莉莉布隆問媽媽:「為什麼你不離開?」她的媽媽給了她兩個答案。第一個是現實考量:我沒有能力。第二個是真正的答案:因為我愛他。
如果愛過爛人,應該可以體會這個媽媽的感受。電影沒有演,但在書裡一遍遍提到,莉莉布隆的爸爸對她很好、從不會對她動手、性格迷人且有許多優點──對妻子施暴的他,僅是一部分的他。
莉莉布隆後來嫁的對象,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萊爾並不是糟糕透頂,他是一個有同情心、有幽默感、樂於幫助別人的人。他是這麼迷人,他對莉莉完全忠誠,願意為莉莉改變自己,變成願意做出承諾的好男人。而莉莉愛他。
他們初識的第一天,萊爾就告訴她:「沒有誰是真正的壞人,我們都只是偶爾會做壞事的人。」
這句話乍聽之下很有道理,但就像小說會給人帶來的感受,似乎淡化了家庭暴力,或是為任何形式的暴力找了藉口。
柯琳‧胡佛想必費心為萊爾的背景做了悲劇性的設定,讓讀者、讓身在其中的莉莉布隆,更難究責其暴力行為。
關係裡的暴力,尤其是肢體上的暴力,能在任何情境下被了解、被理解、甚至可以要求原諒嗎?
書中,莉莉布隆心碎地說:「如果我能接受他最壞的那一面,那麼我就能繼續擁有他最好的一面。」
家庭暴力的循環之所以難以打破,就是因為打破循環痛苦至極。你得拿出天大的勇氣,才能離開對你施暴的人、停止為他找更多的藉口。
《以我們告終》最後一章,作者道出自己的故事。她說自己兩歲最深的記憶,就是看到自己的爸爸拿著電視機砸向她的媽媽。爸爸的道歉和懊悔很真誠,就像萊爾一樣;更現實的是,如果她的媽媽選擇離開她的爸爸,母女三人可能得就此過上餐風露宿的生活。
《以我們告終》是以作者經歷為藍本的創作,所以我們不會意外,柯琳‧胡佛的母親最終離婚、獨力扶養孩子長大。也因此,她不用看到爸爸暴力的那一面,甚至有機會和爸爸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
我很幸運出生在一個和諧的家庭,從新聞聽到的家暴事件,起因多半是沒來由地、無關緊要的小事。
但,柯琳‧胡佛透過莉莉布隆的自述,不斷想是不是自己做錯、是不是不該語帶嘲笑、是不是不該留下初戀送的禮物、是不是不該…讓讀者去感受,萊爾的憤怒「或許」並非完全不合理。
在續作《It Starts with Us》,萊爾最好的朋友馬修告訴莉莉,自己在面對心愛的人背叛自己時:「我氣到快要發瘋了,我從來沒有這麼生氣過。但,即使我氣到想要把她的衣服都燒掉、把她的汽車輪胎刺破,我也從來沒有一刻、沒有任何一秒,想要對她暴力相向。如果真的有的話,我也只想抱著她流淚…所以你是對的,沒有任何理由,(離開他)你應該感到無比驕傲。」
家庭暴力不能被合理化,一旦如此,底線就會崩潰。莉莉的母親說:「他第一次打我,我原諒他了。第二次更嚴重。到了第三次,他打了我一巴掌,我竟然想:還好,他只打我一巴掌而已,沒有揍我。」
這是一個值得慢慢讀,並且充滿高度同理的故事。或許可以回答許多人的疑問:「這人怎麼這麼傻,都被打成這樣了,怎麼還不離開?」
莉莉做了不一樣的決定,我想,這部作品或許真的能幫助一些人,有機會做出改變。
那這部電影到底改拍得好不好?一部小說要改拍成電影,勢必要做出很多刪減,但描繪太淺了,每個部分都只是點一下點一下。三次遭受施暴後的心境,幾乎沒有描寫,還是這是演員的問題?
再來就是女主角第三次被暴力對待,書裡是到頭破血流的程度,所以才會被送到急診室。不知道為什麼劇本只安排女主角被咬而已(被咬也不行喔,也是暴力行為),看到她躺在醫院的急診病床上,只有鎖骨被咬一口,感覺就是怪怪的。
我想過可能的原因,畢竟曾被這樣錯待的人,再碰到類似的議題或情節會很敏感,編劇可能不想讓這些人再次陷入痛苦吧,就盡量在情節安排上淡化一點。那也是蠻貼心的。
然後,布蕾克萊芙莉每一個笑的表情都好像,看到花店開幕、看到舊愛、告訴萊爾要離婚…尤其是告訴萊爾要離婚,書裡的描寫是兩個人都哭得泣不成聲。
「從認識他第一天到現在,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他哭。他雙手緊緊抱著女兒,眼淚撲簌簌滑落臉頰…他站起身來,依然在哭泣,依然上氣不接下氣…那種傷心的程度,我不曾在他身上見過。」
「我們哭成一團,一起嗚咽,一起心碎,一起承接破碎的夢。」
電影看到這一段,完全沒有看到書中描寫的感覺,好像輕輕就帶過了。可能需要演技更好的演員?(雖然布蕾克萊芙莉被炎上,但我不討厭她喔)
電影也沒有呈現出年輕的莉莉和亞特拉斯的羞澀感,那一句「你有保險套嗎」真的很出戲;亞特拉斯對莉莉說的經典台詞「如果有一天奇蹟發生,你覺得自己可以再愛上一個人,請愛上我
」,在電影裡也出現的莫名其妙,亞特拉斯兩次抹眼淚也充滿尷尬感。
如果我很挑剔,那也是因為小說真的很精采。電影不難看,我不知道如果我沒有看書、直接去看電影,會有什麼感覺?可能就像我沒辦法說哈利波特的電影好看一樣,我太喜歡小說了。
可惜電影不會有第二集,但續作有沒有機會被翻成中文呢?趙盛慈譯者翻得很好,真希望可以看到中文版上市。
《It Starts with Us》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lyyMql
《以我們告終》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nvvR9v
噢!我的天啊,寫完這篇的時候,發現續作也出中文版了,就在五月出版的!
《從我們開始》購書連結 https://reurl.cc/6ddx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