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的故事筆記(2):角色、主題、情感


這是我的第二篇故事筆記,最近看到一本編劇書深受啟發,未來若有機會,也會再做書評分享給大家。以下先整理近期有感的體悟,供大家參考:

一、主題第一,邏輯第二

創作者想要寫什麼東西,是創作過程最重要的事情。

因為作品的層次與指向性,攸關創作者對於內容掌控的敏銳度,創作時一旦過度關注邏輯而非主題,作品將會淪為說教和造作的節奏。

譬如說,如果故事主題是要談親情之間的可貴,並且題材是關於照顧生病家人,但倘若創作者不描繪家人之間的相處衝突,而是轉向醫療過程的龐雜繁瑣,故事將會變得非常枯燥,或者這時有一個念頭升起,覺得生病家人不可能這樣、不可能那樣,則故事將不再是故事,而是一份沒有主題性的紀實報告書。

二、角色第一,結構第二

觀眾會驚呼於結構的精妙,但是會帶走的是對角色的印象。

就好比聽歷史故事的時候,我們都需要一個人物可以對號入座,否則我們不會覺得三國時期鮮活無比,卻又覺得五代十國複雜混亂。

也因此,當我們在寫完故事之後,務必要回頭檢查角色的塑造。角色要吸引人,無非就是同情、同理、崇拜、厭惡,倘若這四個特點,能夠同時發生在一個角色身上,讓觀眾對他又愛又恨,則這個角色的面向會極為豐富,令人無法自拔。例如主角是一個愛家好父親,卻同時是一個投機取巧的奸商,只要觀眾越難神化角色,角色越深入人心。

三、情感第一,價值第二

我們不太會第一時間評論作品的價值,而是我們情感如何被觸動。

這是非常現實也踏實的現況,因為我們人類是感性的動物,不管是感動、放鬆、害怕。

所以,只要作者能夠讓讀者有感,就算故事再淺薄、價值再低俗,都能夠讓人印象深刻,並且廣為流傳,而這也是恐怖片就算再怎麼粗糙,也都能夠有保證票房的原因,因為你只要嚇得到人,基本上沒人在乎你到底想說什麼價值,而只要恐怖片有多一點點價值,往往就離神作不遠了。


以上絮絮叨叨,希望大家也能跟我分享心得,一起交流跟學習(⁠ ⁠ꈍ⁠ᴗ⁠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