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你的使用者不是你的使用者 — 設計師也要會看數據?!

嗨,我是Lena!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版的平台終於上線啦。而當然不是上線後就沒事幹了,為了後續的改善優化,我們試著從數據面著手,觀察新功能的使用率如何,改版後的成效是否符合預想?

老實說,我也是第一次看這些東西…

好多數字頭好痛!設計師為什麼要看數據?

雖然商科出身的我,對數字沒有那麼地排斥,但看到密密麻麻的數據還是在裡面迷路了XD 所以說,設計師了解數據後能夠對自己帶來什麼幫助呢?

1. 更清楚了解使用者行為

透過Google Analytics 工具能夠清楚知道每一位使用者從哪裡來、在你的網站上做了哪些事情、又從哪裡離去。對比產品初期設想的使用者行為,會發現真實的使用者行為與你預想的也許有那麼一點不同。

2. 讓你的設計更有依據

有時候聽到同一個設計卻有正反兩極的回饋,或是上層以為設計就是憑感覺做事。這時候若有真實的數據作佐證,能夠讓你更有信心地說服上層為什麼這麼設計,絕對不是憑感覺或想像。

妥善運用數據對產品開發有什麼影響?

1. 了解產品目前的狀況、聚焦問題

透過不同的時間設定,能夠清楚知道每月、每季的產品活躍程度。也能清楚知道不同功能、流程環節的使用者狀況。比如在結帳流程的停留時間過長、銷售頁的跳出率比預期高等等。進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並且定義想改善的問題。

2. 更好驗證每一次的產品優化成效

透過前後的數據對比,能夠得知此次產品優化的成效是否達到預期。不過除了設計本身之外,也要考慮是否因為其他因素影響了數據。比如可能因為內容比較吸引人,或是舉辦促銷活動等等。

3. 更準確訂出未來的目標與方向

因為有了數據幫助,能讓我們了解一路下來,產品是否往我們想要的方向走,是否要做修正?數據能有效協助我們訂立產品未來的決策與方向。

可是專有名詞好多,我要從哪裡開始看?

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專有名詞:

1. 活躍使用者(DAU/WAU/MAU)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使用者人數

WAU(Week Active User)=週活躍使用者人數

MAU(Month Active User)=月活躍使用者人數

透過不重複的使用者人數計算,搭配不同區間的數據對比,能夠看出產品是否有持續留住使用者,又或者多是進來一次就不再回訪的人,也能進而看出我們常聽到的「黏著度」。

黏著度:使用者是否會想再回訪你的產品或網站。單看日活躍人數偏高,但週活躍、月活躍人數卻越來越少,通常代表著使用者黏著度較低。

2. 點擊率

在廣告上指的是「被點擊次數 / 廣告曝光次數」,在網頁上則是「點擊次數 / 流量」。按鈕點擊次數比預期低有可能是按鈕不夠明顯、或是內容不夠吸引人做更進一步的動作等因素。

3. 跳出率

根據 Google Analytics的定義,依照跳出率的判定方式分為兩種:

(1) 使用者進到頁面之後,沒有執行任何動作(如:點擊、滾動)即離開頁面。

(2) 使用者從造訪到離開,只瀏覽了一個頁面。

資料來源:https://www.yesharris.com/google-analytics-bounce-rate/

4. 離開率

在使用者的造訪過程中,在該頁面離開的比率,與跳出率不同。

5. 平均網頁瀏覽時間

顧名思義是指使用者在頁面上停留的時間。

6. 轉換率

在廣告上,Google Ads官方文件定義是「單次廣告點擊的平均轉換數,以百分比表示。」,意指「轉換次數 / 廣告點擊次數」。

而在網頁上指的則是「轉換次數 / 流量」,轉換動作則可能是填寫表單、加入購物車等。

了解這幾個常見的名詞之後,是不是沒那麼不知所措了呢?當然呈現出的數據不一定100%準確,其中有許多變因(內容吸引度…等)要考量。看完平台數據的我心中充滿了很多問號QQ,但也覺得自己更貼近使用者一點。

你的使用者不是你的使用者,沒有數據支撐的需求,很有可能都是你幻想的。

這次的文章就到這邊,如果你和我一樣剛學習如何將數據運用在設計上,讓我們一起從頭開始了解吧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