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7 個讓你變得更好的小技巧 — Steal like an Artist 讀後心得

嗨,大家好我是Lena!歷經忙碌的8~9月,新文章也是要準時出爐。前陣子讀了眾多人推薦的一本書 — Steal like an Artist,這本書篇幅簡短、內容白話,但是每一個段落都簡單扼要,讓人容易領悟且受益良多。因此這次來分享 7 個從書上學到的小技巧,幫助我們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更順利!

目錄分成10個主題,而其中又有1~數個小主題,我直接將小主題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1. Nothing is Original. 天下無原創

作者提到美國小說家Jonathan Lethem認為被人們稱為「原創」的東西,通常是人們不知其原始來源。

讓我想到前陣子石虎與設計師的事件,有些網友認為設計師沒有「原創」。其實人們所謂設計師的靈感,都是來自設計師多年來的經驗和看過的東西,延續前人的足跡變化出自己的創作。

放下「原創」的枷鎖,停止刻意努力的「無中生有」,接納前人帶給我們的影響。

2. Garbage in,Garbage out. 進去是垃圾,出去也是垃圾

書內提到有個經濟學理論是:如果將最要好五個朋友的收入加總之後平均,這個數字會相當接近你自己的收入(來自:美國商業哲學家 Jim Rohn,感謝 Yu Hao yasuo 補充)。而作者認為你的創意也會和你周遭圍繞的事物相當。

這邊我的解讀是:物以類聚。而在後面篇幅作者也有提到要“Stand next to the Talent’’,接觸有才華的人(或是你認為值得學習的人),觀察、請教並追隨他們。

一個人親近的朋友圈,一定是因某種共同興趣、共同特徵或是共同價值觀而形成聚集在一起。想想你最親近的幾個朋友,有哪點值得你學習、欣賞嗎?是你也想成為的人嗎?

3. Start copying! 抄就抄吧!

這翻譯看起來容易讓人誤會,但作者想提的是 — 從模仿開始”練習”。學寫字時,得先從描筆畫來寫;學畫時,也會從臨摹開始。如同我會建議剛開始學習UI設計的人,可以先從臨摹開始,當然這練習也不宜長久,要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路,而不是一直當他人的影子。

4. The not-so-secret formula. 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個公式

就是「創造佳作,與人分享」。我覺得重點在於「與人分享」,分享能夠引發交流,如果你對什麼事物有疑問,那就提出來和朋友一起討論、一起找答案。

我對於要和人分享討論的專業會比較認真準備,盡量不要出現明顯錯誤的知識,也不要把話說得太死,同時也會表示希望能與大家一起交流進步。

分享的同時也會讓自己對這件事更有印象,所以如果學完了一個課程覺得印象不深刻,吸收不進去,那就整理出筆記和人分享交流吧,而你可以自己選擇想分享的範圍!

5. The life of a project. 專案的生命歷程

這張圖之前看過幾次,讓人會心一笑,內心感嘆「根本就是我啊~」。

在想法冒出來時,自信心位於最高點,情緒通常很興奮、迫不及待去執行。而狀況會隨著專案執行跌到谷底…可能是因為他人意見、無法實現的技術問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到專案完成了,成果和情緒位於中間點,也許沒有一開始想像中好,但也不差!

覺得工作上滿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提出想法後得到他人回饋才發現有必須顧慮的點需要取捨,期間可能也經歷一些低潮、認為不夠完美不夠好。成品出來後總覺得缺少了什麼但還過得去,沒關係,我們都可以再去改進,不要拿完美主義來給自己施加壓力(但也不要太寬待自己XD)。

6. Keep a logbook. 留下紀錄

留下紀錄不一定是寫日記,也許是平常工作排專案的行事曆、寫下日常行程的手帳、或是學習時寫下的筆記。之前我寫了 7 年的日記,一直以來也有寫手帳的習慣,雖然回頭去翻閱真是黑歷史,但也是一種沈澱和反思。

隨著科技進步,有些人習慣用手機軟體紀錄,而我還是習慣手寫,雖然比較耗時,但遠離科技產品能順便讓腦袋放鬆。隨手在手帳畫一些喜歡的記號、貼上可愛的貼紙,這些反而是軟體工具不容易做到的。

7. Choose what to leave out. 懂得取捨

感覺適用於任何事物XD。現今社會資訊爆炸,也許有很多東西想學想摸索,但應該先選擇一個了解學習,自以為無所不能但只略懂皮毛才令人害怕。

其中作者提到「限制即自由」的觀念覺得很特別。試著只以一個顏色作畫、在毫無資金的情況下創業…等。讓我想到也難怪每次看到厲害的玩家在Minecraft裡建造自己的母校、或是完成古蹟建築,都讓人嘆為觀止。

「到頭來,創意只是我們選擇添加的事物,更是我們選擇放下的事物。」 — Steal like an Artist.

這本書中文翻譯為「點子都是偷來的 10個沒人告訴你的創意撇步」,如果你認為看完這本書就會創意靈感爆發,那可能誤解了。這本書也很推薦給設計、創作領域以外的讀者閱讀,我想對於每一個人都能有一點幫助。

那麼這篇文章就先到這裡,謝謝讀到結尾的每一個你,有任何心得也歡迎跟我交流,期待收到你的來訊

可以從E-mail : ahri.lena.ty@gmail.com 聯絡到我,或是更簡單可以IG 小盒子( lenaaaa.design )私訊。那我們下篇文章見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