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影片心得:每個年紀應該存多少錢?

本文重點

  1. 每月檢視資產,依據自身生活習慣與目標,透過「倒推法」設置不同年齡段的資產目標。
  2. 資產目標會隨人生變動而調整,並定期檢視計劃,確保與個人價值觀一致。
  3. 財富應該是輔助理想生活的工具,過於專注金錢會造成視野狹隘(隧道效應),不應讓財富成為人生唯一目標。
  4. 社交媒體上的攀比毫無意義,每個人的目標應根據自身狀況設定,專注於自己的人生。
  5. 成功往往伴隨巨大的代價,即使效仿他人的成功模式,也未必會帶來相同結果。


聲明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有幾點想先說明:

  1. 我沒有訂閱這位 Youtuber 的頻道,也沒看過他的其他影片,所以對他的論點與價值觀不熟悉。這次是因為 Youtube 首頁的推薦我才點進去看的。
  2. 我純粹是好奇影片中對「各年齡存款金額」的看法,所以只針對這個部分跳著觀看,其他內容快速略過。我不會對影片本身發表任何評論,因為我可能跳過了什麼重點。


影片連結:

Source:邦妮區塊鏈 Bonnie Blockchain


各年齡層的資產目標

我之前在文章《我的財務飛輪,從熱情到財富累積的正向循環》裡提到,我每個月都會檢查自己的資產狀況,有我每個年齡應該達到多少資產的目標。這是根據我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人生規劃來設定的,可能和別人的標準不太一樣。

我使用的是「倒推法」,先設定未來某個重要年齡需要多少資產,再一步步往前推算現在需要達到多少金額。例如,假設我計算出 65 歲退休時需要 2,300 萬淨資產,那麼我會設定 49 歲時達到 1,500 萬,40 歲時達到 1,080 萬,36 歲時達到 880 萬,34 歲達到 690 萬,33 歲達到 600 萬,32.5 歲達到 545 萬,32.25 歲達到 520 萬,32 歲達到 510 萬。


延伸閱讀


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我這種設計是參考韓國作家柳時泉在《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裡提出的做法,他建議用「等比數列」的方式設計每個階段的目標。引用柳時泉在書中的解釋:

如果你用等差數列的概念安排中間目標,第一個目標會被設在太遠的未來,夢想地圖將會完全失效。相反地,如果你按等比數列的方式安排中間目標,第一個中間目標將被安排在半年(或三個月)後,達成第一個中間目標的可能性相對地大。


這樣說感覺很抽象,我以前面說的例子畫出時間軸,大家可能就會明白:

Source:Zeseri 捷思艾瑞繪製


當然,我認為未來的生活不會是現在可以完美預估、想到得到的,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計畫走,所以這些目標會隨著人生變化而調整。重點是定期檢視、檢討你的計畫,確保這個計畫與你的價值觀保持一致,確定這個計畫 on track,才能讓你的計畫走得長遠。


人生規畫比擁有多少錢來得重要

每個年齡段應該存多少錢,這取決於個人的收入、生活方式等因素而有不同,所以這些數據只是參考。但我們可以了解計算出這些數字的方法,為什麼要會設定在這個時點的原因,然後改造成適合自己的計畫。

財富是幫助我們過上理想生活的工具,不應該成為唯一的目標。如果你太過專注於金錢,可能會陷入「隧道效應」,讓你的視野變得狹窄,盲目地追求金錢,而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物。


在我喜歡的書籍《匱乏經濟學》裡提到:

「隧道效應」所引發的是隧道視野,也就是在隧道裡面視覺範圍變狹隘,讓我們對裡面的東西特別專注,完全看不到隧道外面的事物。


不要讓賺錢變成你生活的全部,也不要死守著你的財富目標(例如上述講的計畫)而限制自己的發展。找到你真正的人生目標,讓金錢幫助你更快、更順利地達成這些目標。



其他人的目標不是你的目標

我快速看了 Youtube 影片下方的留言,其中有人評論了其他人的留言:太少了,我 OO 歲都 XXX 元了。

每次看到這種留言我都很無言,更何況原本留言的人,他的資產規模在他的年紀來說是很厲害了。我不喜歡在社群網路上做這種誰比誰強、誰比誰弱的比較。每個人都在過自己的生活,能力和滿足點本來就不一樣,這樣的攀比到底有什麼意義?

讓我更擔心的是,有些人會受到這樣的言論影響,但其他人的目標不是你的目標,你要過的也不是那個人的人生,重要的是,專注在自己身上,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That’s a really important insight to learn is that a lot of these people who you admire, the reason that you admire them is they’re so successful, and that success that they had had enormous costs associated with it that are easy to ignore. And when I look at that, it’s like, I can look at pieces of Buffett’s life that I admire and pieces of Jim Simons’ life that I admire, but I don’t want to be them. Because that mega success had so many costs attached to it that I want to avoid in my life. That’s been an important observation too, for me.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洞察:你所欣賞的許多人,你欣賞他們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非常成功,但這種成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代價,而這些代價很容易被忽視。當我看到這一點時,我可以欣賞巴菲特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也可以欣賞吉姆.西蒙斯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但我並不想成為他們。因為那種巨大的成功附帶了太多我想在生活中避免的代價。對我來說,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觀察。

—— 摩根.豪瑟 Morgan Housel


成功很少不需要付出代價,即便像巴菲特和西蒙斯這樣財務成就非凡的人,他們也承擔了巨大的風險與犧牲。應該要將分清楚欽佩(羨慕)和抱負之間的界限,即使我效仿他們成功的道路,也可能不會帶來相同的結果。


捷思筆記訂閱方案

訂閱「捷思筆記」,避免錯過高價值、實用的知識筆記。

  • 月訂閱方案:$99 / 月。
  • 年訂閱方案:$999 / 年,現省 189 元!
  • 兩個方案皆享有首次訂閱享第一個月 1 元體驗優惠!

訂閱連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