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ypaper.pchome.com.tw/chilean/post/3099292
一. 《嵌名聯》
銘心鏤骨西瀛 憶,
越海飄洋淡水行。
淇奧紂淚 濺竹綠 ,
滬尾 岑風 歌榕青 。
二. 辛巳年九月廿七日徵聯應對「桃花太紅李太白」,學生試如下:
(一) 落霞則倏林則徐。
(二) 家女日麗丁日昌。
(三) 浮耀從武沈從文。
(四) 皇后守貞王守仁。
三. 《憶友人》
客居異鄉,有時感傷,
身飄新旅,新繫舊遊。
時當鳳凰花開季,互傾抱負累千觴,
曲終人散各自去,相道歸期映錦堂。
遙想吾友,至今過得安好?
是否同樣想念,盼聚烏首?
風鳴簾,雨打簷,憶往事,事事動容。
天垂星,山瞑遠,聞琴聲,聲聲入耳。
過雨岑榕共風煙,
當頭月照獨淚潸,
浮雲遊子相憐勉,
鄉心新歲倍深切。
人生在世,時不稱意,
誠不願因案牘勞形而忘友失情。
賢吾友!
心期臥賒吟秀句:
「何當共話西瀛海,
卻畫捕蟹破曉時 ?」
四. 《論經驗之何以不可思議》
世間事可不可思議,隨人而異;
心腦憶多不多經驗,與時俱增。
聞所未聞,見不曾見,
耳目為之一新,自當不可思議。
一如始見白糖多樣貌:
摧燒拉拔成銀河,流轉迴旋盪冷架。
驚嘆糖匠好手藝,棉花龍鬚又糖蔥。
然若復見之,習以為常失奇新,
再不可思議,也變合理可思議。
何其無奈?
人愈成長童心喪,不得不單調過活。
然不甘寂寞之心,激盪出不凡活路:
哲學藝文與宗教,常新是美感經驗。
奏天繪地話鬼神,擊制破限越時空,
不可思議遂長存,一成不變得滋潤。
有理是:
渠清為有源活水,世闊因能深意會。
方塘一鑑映光雲,生命復錦羅萬象。
五. 《謊言與善惡並序》
人言謊實與善惡道德標準,如飛直之雙軌,相比鄰而不相及。人心
之動機,恰如軌間根根枕木,繫著兩端,無限延伸人的一生,直抵生命
終點。
實話實說,本天經地義也。但後來人們為何言不由衷,不言真相?
其因即「心有所慮」,是「一心之能動性動機」受到牽制。真相之生,先於善惡。
善惡道德標準皆由人約定成,屬後起也; 然此準則一浮現,卻反過來左右人之動機所向,只是制約力無法全效。又人天性,不平則鳴,能品評世間人事物之善惡好壞,總自以為有所收穫成就感。然而品評過於主觀之時,過猶不及,雖多為無心之過,傷人亦已深也!
人之動機,不外乎四者。其一也,不欲人擔憂; 其二也,存心使人難堪;
其三也,不欲人擔憂,任其於不知不覺中腐敗滅亡; 其四也,存心使人難堪,給其教訓使知奮發向上。( 見附表 )
附表( 人之動機 ):
其一也,不欲人擔憂。 ( 其三之基型 )
其二也,存心使人難堪。( 其四之基型 )
其三也,不欲人擔憂,任其於不知不覺中腐敗滅亡。
其四也,存心使人難堪,給其教訓使知奮發向上。
其一與其二,為三與四之基型。三與四恰如「想入非非」語之二解:
前者如同「非」之加強,專在「非」,意偏負面義。後者如同句型之雙重否定,轉逆為順。倘只止於知其一與其二,是只止於「想入」境也。無奈的是,世事之複雜、智慧之累積,已不允人只停留於「想入」境,往往迫人入「非非」境,其逆向操作程度,幾讓心理學之學理履挫失效,兵無用武之地。余念以上立論繁細,恐於駢正文中不理明,特染翰之於序言至此,其可與正文相益彰。
* * * * *
言有真假,何以擇假? 既可言真,何不言真?
心慮而後動,意欲趨吉而避凶。
事發之前警,提心吊膽守如瓶,善惡織戰於己心。
事發之後茫,道德輿論湧來評,譽毀堆參覆真己。
所譽豈真善不惡?
所毀豈真惡不善?
善作惡時,惡亦善。
惡作善時,善亦惡。
真不言真即為假,皆謊也。
謊中辨善惡,難在識初衷;
心念隨時轉,美飾層覆增。
一有所欲護,所言初衷非出衷,善惡無從判。
無奈世人愛塗說,道聽無冕 謊實參,
盡發錦花井石 缺德言,
哪念先斬後奏悔莫及 ?
其實平心論,究謊立意又如何?
謊已撒,塵埃早落定,傷害是否造成――已是事實。
所欲究,破妄而顯真,罰惡歸社公道――以及賞善――
怕只怕――受害者有生之年沉冤無法昭雪,
怕只怕――受害者無緣消受那遲來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