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內疚之雲

原文:

內疚是唯一讓你看不見天父的原因,因為內疚就是對祂兒子(你的本性)的攻擊。內疚的人總是指責他人,而在指責過後,他們仍會繼續指責,將未來與過去連結在一起,這正是小我的法則。對這個法則的忠誠讓任何光明無法進入,因為它要求對黑暗的忠誠,並禁止覺醒。小我的法則是嚴苛的,違反它將遭到嚴厲的懲罰。因此,不要遵從這些法則,因為它們是懲罰的法則。那些遵從它們的人相信自己有罪,因此他們必須繼續指責他人。若你想解放自己,上主的法則必須在未來與過去之間介入。救贖(贖罪)正如一盞明燈,光芒如此耀眼,將你自己綁縛的黑暗枷鎖消融無蹤。

白話說明:

這段內容告訴我們,內疚是讓我們與上主分離的主要原因,因為當我們感到內疚時,我們便在攻擊上主的兒子,也就是我們自己。內疚讓人陷入不斷的指責,並將過去的錯誤延續到未來,這是小我設立的法則。小我的法則是基於懲罰和黑暗,它讓我們遠離光明與覺醒。因此,我們不應遵從小我的法則,因為它只會強化內疚與指責。唯有上主的法則才能將我們從這種困境中解救,救贖就像是一盞燈,能夠驅散我們心中長期的黑暗與束縛。

重點句字思考:

  1. 內疚讓我們與上主分離,並持續陷入指責與自我懲罰。
  2. 小我的法則讓我們無法覺醒,它要求我們對黑暗忠誠。
  3. 唯有上主的救贖能打破這種黑暗的枷鎖,讓我們重獲自由。


原文:

釋放內疚是徹底解構小我的關鍵。不要讓任何人感到自責,因為他的內疚也是你的內疚,當你遵循小我苛刻的命令時,你便把它的譴責帶到自己身上,無法逃避它所帶來的懲罰。小我以痛苦回報對它的忠誠,因為對它的信任就是痛苦。而信任只能根據所相信的內容來回報。信任創造了信念的力量,信任的對象決定了回報的形式。因為信任總是賦予珍視的事物,而珍視的事物最終會回到你身上。

白話說明:

這段強調,擺脫內疚是徹底消解小我的方法。當我們讓別人感到恐懼或內疚自責時,我們其實是在加重自己的內疚,因為所有人的內疚感都是一體的。小我的命令是苛刻而殘酷的,遵守它只會使我們陷入更多的譴責與懲罰。小我的忠誠者最終只會獲得痛苦,因為對小我的信任等同於痛苦。我們信任什麼,最終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所珍視的事物會回到我們身邊,無論是光明或是黑暗,這取決於我們投放信任的對象。

重點句字思考:

  1. 釋放內疚是小我解構的核心。
  2. 讓他人感到內疚也會讓我們自身陷入內疚和懲罰。
  3. 信任小我只能帶來痛苦,因為我們的信念決定了我們最終得到的回報。


原文:

這個世界只能給你你曾給它的東西,因為它只是你自己的投射,除了你在其中發現並賦予信任的東西外,它毫無意義。若你忠於黑暗,你就無法看見光明,因為你的信任將如你所給的一樣被回報。你會接受你的寶藏,如果你將信任放在過去,那麼未來將與過去一樣。無論你珍視什麼,你都會認為那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某物的重視會使它成為你所擁有的。

白話說明:

這段話講述了我們如何通過自己的信念和投射創造出我們的世界。世界本身並無獨立的意義,它完全依賴於我們如何看待它、賦予它價值。如果我們選擇相信黑暗,我們就會繼續被蒙蔽;如果我們將信任投射在過去,我們的未來將重複過去。我們珍視的事物會被我們視為屬於自己的,而我們賦予某物的價值越大,它越會成為我們現實的一部分。

重點句字思考:

  1. 世界是我們的投射,沒有獨立的意義。
  2. 忠於黑暗將阻礙我們看見光明。
  3. 我們對過去的執著會影響未來,使未來重複過去。


原文:

救贖會重新評估你所珍愛的一切,因為這是聖靈用來區分真假事物的手段,而這些事物是你在沒有加以分辨的情況下接受到你的心中。因此,你無法單獨珍視某一個,內疚與純真對你來說已經同樣真實。你不相信上主的兒子是無罪的,因為你看到了過去,卻沒有真正看見他。當你譴責一位弟兄時,其實是在說:「我這個曾經有罪的人選擇繼續保持有罪。」你否認了他的自由,也因此否認了你自己的自由見證。你完全可以同樣輕鬆地將他從過去中解脫出來,從他的心靈中抹去將他束縛在過去的內疚烏雲。而在他的自由中,你也會得到自由。

白話說明:

這段強調救贖如何幫助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珍視的事物。聖靈透過救贖幫助我們區分真假,然而我們往往無法分辨,導致內疚與純真變得同樣真實。由於我們看到了別人的過去,因此無法看到他們的本質——無罪的上主之子。當我們指責別人時,我們其實在選擇繼續認定自己的罪。這樣做不僅限制了他人的自由,也限制了我們自己。我們有能力選擇讓他人擺脫過去的束縛,這樣我們也能從內疚中得到解脫。

重點句字思考:

  1. 救贖讓我們重新評估自己珍愛的事物,幫助我們區分真假。
  2. 指責別人其實是選擇繼續背負內疚感。
  3. 解放他人內疚的過去,也會讓我們自己得到自由。


原文:

即使他自認為傷害了你而感到內疚不已,也不要把罪咎套在他身上。否則你等於告訴他,那些錯覺妄想都是正確的。你若認為清白無罪的上主之子可能把自己打成有罪之人,這種觀念才是徹底瘋狂的。千萬不要相信這種事情,不論你面對什麼人或什麼事情。因犯罪與定罪是同一回事,你若相信其一,就會相信其二,這表示你在招惹懲罰而非祈求愛。神智失常之人自然不可理喻,自討懲罰的人必然已經神智失常了。

白話說明:

這段強調不要將責怪加諸於他人,因為他們的內疚來自於錯誤的信念,以為他們對你做了壞事。如果你認同這種觀念,等於你支持他們的錯誤想法,這種認為無罪的上主之子可以讓自己變得有罪的觀念是完全荒謬的。相信罪與譴責只會帶來懲罰,而非愛。我們應該明白,這種瘋狂的想法不能被任何理由所支持,尋求自我懲罰也是不理智的。

重點句字思考:

  1. 內疚源自錯誤的想法,認為自己對他人有罪。
  2. 承認罪與譴責會加深我們對懲罰的信念,而非愛。
  3. 自我懲罰和尋求懲罰他人都是一種不理智的瘋狂行為。

原文:

不要將任何人視為有罪,這樣你就會向自己證明無罪的真理。你對上主之子的每一次譴責中,都隱含著對自身內疚的確信。如果你希望聖靈使你擺脫內疚,接受祂對你所有弟兄的救贖邀請吧。這樣你會學到,這對你也是真實的。永遠記住,對上主之子的譴責不可能是部分的。那些你視為有罪的人,將成為你內疚的見證者,你會在自己心中看到內疚,因為它存在於那裡,直到它被解消。內疚永遠存在於你的心靈中,因為心靈譴責了自己。不要將內疚投射出去,因為只要你這麼做,它就無法被解消。你從內疚中解放每一個人時,天堂中的喜悅是巨大的,那裡的見證者為你的父親之道而歡欣。

白話說明:

這段說明了當我們不再將任何人視為有罪時,我們會體驗到自己內在的無罪感。當我們譴責別人時,實際上是在反映我們對自己有罪的確信。唯有接受聖靈對我們及他人的救贖,我們才能解放自己,學到這一真理。譴責他人等於譴責自己,那些我們認為有罪的人其實在反映我們內心的內疚。內疚源自於心靈自我譴責,只有當我們不再將內疚投射到外界,內疚才能被解消。每當我們讓他人從內疚中解脫時,天堂都充滿了歡樂,因為這象徵著我們的覺醒與解脫。

重點句字思考:

  1. 不譴責任何人是體驗無罪真理的途徑。
  2. 內疚來自於我們對自身的譴責,而不是外在世界。
  3. 釋放他人內疚的同時,我們也解放了自己,並使天堂充滿喜悅。


原文:

內疚讓你失去視力,因為只要你在自己內心看到一點內疚,你就無法看見光明。通過投射內疚,世界看起來黯淡無光,籠罩在你的內疚之中。你將一層黑暗的面紗罩在世界上,無法看見它,因為你不敢向內看。你害怕自己會在內心看到什麼,但那並不存在。你所恐懼的東西已經消失了。如果你願意向內看,你會看到的只有救贖,安靜和平地閃耀在你對天父的祭壇上。

白話說明:

這段話告訴我們,內疚讓我們看不見真實的光明,因為我們一旦在內心認為自己有罪,就會透過投射讓整個世界變得黯淡無光。這種內疚形成了心靈上的黑暗面紗,使我們無法看清真相。我們不敢向內看,因為害怕看到內心的恐懼,但實際上那些恐懼早已不存在了。如果我們勇敢地向內看,我們只會看到救贖,那是一片安靜與和平的光芒,照耀在我們與天父之間的連結上。

重點句字思考:

  1. 內疚讓我們看不見光明,因為它遮蔽了我們的心靈。
  2. 我們通過投射內疚,使世界看起來更加黑暗。
  3. 向內看,我們會發現內心真正存在的是救贖,而不是恐懼。


原文:

不要害怕向內看。小我告訴你內心充滿內疚,並勸你不要看向內心。相反,它讓你去看其他弟兄,並將內疚投射到他們身上。然而,這樣做會讓你保持盲目。那些在黑暗中看見弟兄並認為他們有罪的人,其實是被黑暗包裹,害怕看到內心的光明。你內心的並非你所想像的那樣,也不是你所相信的東西。你內心有著天父對你的完美信任的神聖標記。天父對你的看法不同於你自己對自己的評價。祂了解祂自己,也了解你內在的真理。祂知道你們之間毫無差異,因為祂不懂什麼是分別。你能在上主視為完美純真的地方看見內疚嗎?你可以否認祂的知識,但你無法改變它。因此,看看祂放在你內心的光明,學會你所害怕的早已被愛取代。

白話說明:

這段強調我們不應該害怕向內看,因為小我讓我們相信內心充滿了內疚和黑暗,但事實並非如此。小我試圖讓我們把內疚投射到其他人身上,這樣我們就會一直保持盲目,看不見內心的光明。事實上,我們的內心承載著天父對我們無比信任的標記,天父知道我們內在的真理,並且祂認為我們和祂沒有分別。我們不能在上主所見的完美純真中去發現內疚。當我們敢於向內看時,我們會發現,原本害怕的黑暗已經被愛所取代。

重點句字思考:

  1. 小我讓我們害怕向內看,並錯誤地認為內心充滿內疚。
  2. 投射內疚到他人只會讓我們保持盲目,無法看見內在的光明。
  3. 天父對我們充滿了信任和愛,祂知道我們是完美無罪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