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如何設計庇蔭:公園遊具的熱傷害問題

〈如何設計庇蔭:公園遊具的熱傷害問題〉2024-09-26

 

  「公視P#新聞實驗室」是一個我滿喜歡的YouTube頻道,每部影片通常會用六到八分鐘講述一個議題,有時也會有一些過去新聞事件的追蹤報導。最新的一部影片關於公園對孩童造成熱傷害的問題,探討為什麼公園遊戲場經常有過度高溫的問題。

 

 

  在影片的一開始,拍攝團隊用紅外線熱影像儀測量了公園裡各項遊具的溫度,令人不安的事情是:沙坑44.5度、翹翹板 47.1度、旋轉椅 64.1度、橡膠地墊更是高達69.3度!而雖然還是有點熱,但至少不會造成身體嚴重負擔的是樹蔭底下的33.9度,和橡膠地墊與旋轉椅相比,簡直是清涼天堂。

 

  也就是說,造成遊具過燙的主因其實很明顯,就是因為那些遊具整天曝曬在大太陽底下。只是根據材質的不同,燙的程度才有所不同。那解決的方法似乎也很簡單,讓那些遊具能夠被樹蔭遮蔽就好。加上公園本來就也有綠化的任務,在遊具旁邊也多種樹,豈不是一舉數得?

 

 

  然而,實際情況卻更加複雜。並不是設計公園的人想不到要在遊具附近種樹,而是,為了防止孩童在遊玩的時候受傷,遊具的周圍都需要淨空,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而所謂的「障礙物」,也包括了可以提供遮蔽的樹木。

 

  以溜滑梯的遊具來說,溜滑梯的每個入口樓梯要預留183公分以上的淨空空間,而提供孩童溜下來的坡道則需要預留更大的空間。如此一來,要在遊具區旁邊設置能夠提供庇蔭的樹木就成了一個需要額外想辦法構思的工程問題。

 

 

  在影片中,團隊走訪了讓樹木與遊具成功共融的台北青年公園案例。我們能夠看到青年公園的樹木彷彿融合進了遊具當中。設計師用鋼構將樹木從底部一路包覆到中部,並且在將樹木可能生長進遊具上空的位置上同樣用鋼構對遊具的空間做了保護,以免生長出來的樹枝成為可能傷害到孩子或影響孩子行動的突出物。讓樹木的遮蔽可以保護遊具免於曝曬,也讓孩童可以在上面自在遊玩而無需再擔心熱傷害。

 

  然而,並不是所有地方的公園都能得到充足的機會與資金,去完成樹木與遊具共融的複雜設計與工程。光是建設公園、設置遊具,花費就已經不少,鮮少有公園有足夠資源做更多這類細緻複雜的規劃。而且,即便設計的時候有將樹木遮蔽考慮進去,那些用來防止孩童跌倒受傷的地墊,有時也會影響樹木的生長,使得樹木枯萎,失去庇蔭功能。

 

  專家也提供了其他可能的解方,譬如在公園總體設計時,如果將遊具設計為南北向帶狀,並將樹木種植在兩側,將能夠比東西向的設計更好地配合太陽東昇西落時樹影遮蔽的效果。而如果真的在樹木的共融上有難度,適時地製作簡易的人工遮蔽物,也能夠有效降低遊具區域過熱的問題。

 

 

  這部影片從方方面面都令我感覺獲益良多。除了關注於孩童權益的重要主題之外,影片的講述方式,很好地讓觀眾可以從正反方向辯證地思考,一步一步逼近問題的核心與解決方法。

 

  我們不只會認識到存在有這樣的問題,也開始能夠理解這些公共建設實際在進行時的困難點。透過成功與不那麼成功的案例,我們也能夠去思考更多不同的可能性與替代方案。而這些也都是我們在思考與倡議公共議題時需要顧及的面向。

 

  就像公園不是找到或清理出一塊空間建遊具就好,還必須考慮實際在裡面遊玩的受眾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會得到怎樣的體驗。談論公共議題時,也需要先考慮不同行為者行動所基於的不同理由,並想清楚怎麼樣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受眾都能更舒適地被捲入思考之中。兩者都包含了一些困難的工程,但為了真的落實想要達成的目標,那仍是不得不考慮的部分。





公視P# 新聞實驗室影片:

https://youtu.be/JrwZHdL5WEk?si=qPgIAnZRCQ0C9k85


延伸閱讀:

〈黃昏的公園:一種場域的現象學〉

〈當你老去,而不再到公園裡下棋〉

〈放任、禁止、或提升判斷力:從「蘿蔔刀」爭議聊「禁止式的保護」〉

〈預防孩子沉迷手遊,除了禁止,還能做些什麼?〉

〈無定見的實踐式學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