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8|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法華經及其美術 - 正宗分

◎文/國立故宮博物院、策展人及撰稿人:鍾子寅、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圖/國立故宮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正宗分

《法華經》內容及其圖繪

《法華經》28品,有釋迦牟尼佛為了宣說教理、以及聲聞弟子們為了回應釋迦牟尼佛而說的「火宅」、「窮子」等譬喻故事,有諸如釋迦牟尼佛放光、寶塔與菩薩眾的從地踴出、二佛並坐等戲劇性的場景,還有常不輕、藥王、妙莊嚴王等於過去世宣說、供養、修持《法華經》、與觀音於現在世救度眾生、普賢誓願於未來守護《法華經》信眾等故事,多種文學手法構成精彩的篇章。在美術圖像上,一方面由於宗教上的備受重視而產生觀修、弘法等需求,另一方面由於有諸多精彩的情節可為素材,《法華經》成為佛教藝術上大放異彩的主題。本單元續以三部扉畫發展成熟的宋、元版《法華經》的其餘卷次,一方面介紹《法華經》各品內容,另一方面觀察藝師們如何把這些題材轉變成視覺圖像。

《妙法蓮華經》卷二 (局部)

《妙法蓮華經》卷二 (局部)

十六國鳩摩羅什譯

宋浙江刊大字本

經摺裝;紙、墨;每半葉框24.7×12.8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佛000681)


法華七喻

釋迦牟尼佛說法善用譬喻,《法華經》更以眾多譬喻故事聞名,其中的「火宅喻」、「窮子喻」、「藥草喻」、「化城喻」、「繫珠喻」、「髻珠喻」、「良醫喻」七者合稱為「法華七喻」,最為著名。 

《妙法蓮華經》卷二 (局部)

《妙法蓮華經》卷二 (局部)

十六國鳩摩羅什譯

元浙江刊蘇寫本

經摺裝;紙、墨;每半葉框31.9×15.7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佛000188)


法華圖繪的演變

「二佛並坐」是最早出現的法華美術圖像,典故出自《法華經.見寶塔品》,當釋迦牟尼佛宣說《法華經》到一半時,多寶佛乘坐七寶塔從地下踴現,證明此經所說皆是真實。之後,多寶佛更邀請釋迦牟尼佛入坐,二佛遂並坐於塔中。由於代表了過去世與現在世佛陀的共同許諾,「二佛並坐」作為《法華經》堅定信仰的表徵,既成為修習「法華三昧」的觀修對境,更幾乎是早期法華信仰的唯一圖像。

《妙法蓮華經》卷四 (局部)

《妙法蓮華經》卷四

元至順元年(1330)僧元浩、朱珤泥金寫繪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佛000595)


《法華經》自第11品〈見寶塔品〉後段,釋尊升上虛空,七寶塔開啟,多寶佛邀請釋尊入坐,至第22品〈囑累品〉末釋尊請「多寶佛塔還可如故」,為所謂的「虛空會」,也就是二佛並坐於虛空中的七寶塔內。

依據卷七末的跋語,此部為明正統8年一位名叫文秩的比丘出資,請菩薩戒弟子管正因書寫,管正因時年76歲。每卷卷首飾扉畫,卷尾飾拖尾畫,但因跋語未記載而繪者不詳。他書法字形結構似乎受到魏晉小楷的影響,結字較方,特別是橫筆刻意拉長,近似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也強調每字重心的敧側。經文以5半葉為一紙,每紙摺5半葉,每半葉5行,每行17字。7幅扉畫跳脫擷取每卷情節予以變相的作法,呈現較多的獨創。畫家很有意識地採用漢藏兩種傳統:卷一與卷三都畫釋尊、文殊、普賢三尊像,其中卷三文殊持如意,上飾寶珠,普賢持蓮花梗,盛開的蓮花上托經書,為漢傳佛教圖像。


《妙法蓮華經》(局部)

《妙法蓮華經》(局部)

十六國鳩摩羅什譯

明正統8年(1443)管正因泥金寫本

經摺裝;磁青紙、泥金;每半葉框27.9×12.1公分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故佛000310)



✨《法華經》及其美術特展 ✨

|展期|2024/9/6 — 2025/3/16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第二展廳

|網址|http://lnago.com/ADQQ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