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閱讀時間 ‧ 約 33 分鐘

都市淨零之路 — 諸多可能,惟須啟程

前言

XPRIZESouth Pole以及Global Carbon Removal Partnership 三大組織於今年六月時合作發表了一篇報告"The Pathways to Net-Zero Cities"。我擇要整理翻譯如下,歡迎分享並提供意見。

在台灣,這些也是現在進行式。臺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於今年七月通過,預計明年一月開始實施;高雄市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今年六月通過。也許之後再來整理一下台灣目前各大城市的淨零方針與規劃。

都市CDR定義

都市碳移除(City CDR)是指城市層級推動的碳移除策略與措施,其目的是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CO2),以減少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推動淨零排放目標。都市CDR計劃通常由地方政府主導,並與企業、非政府組織、學術研究機構及公民團體合作。透過這些舉措,城市能夠同時滿足減碳需求與其他都市發展目標,如環境保護、社會經濟增長及氣候韌性提升。

城市因其高碳排放量,在全球氣候行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儘管許多城市已採取淨零排放策略,但對於如何抵消「最後一哩路」的剩餘排放,計畫中通常缺乏具體措施。CDR為這些城市提供了一條實際的解決途徑,不僅能幫助達成淨零目標,還能進一步減少大氣中CO2濃度。

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CDR的緊迫性愈發明顯。城市可以通過多樣化的CDR策略(如城市植被、土壤和建築物中的碳封存,以及室內空間的CO2捕捉)來大幅減少碳足跡,並增強氣候適應能力。當這些策略與城市減排和適應政策相結合時,能幫助城市達到淨零排放,同時提高其韌性,應對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遷帶來的威脅 。此外,都市CDR不僅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關鍵策略,還能帶來環境、社會及經濟的多重效益,如改善空氣質量、增加生物多樣性、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及吸引投資 。推動都市CDR對於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具有深遠重要性。

發展脈絡

城市碳移除的發展背景源自全球對氣候變遷加劇的擔憂。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口集中,這些地區成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城市約佔全球碳排放的70%,僅依靠減量措施並不足以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特別是針對難以減少的剩餘排放,碳移除技術變得更加重要。

都市CDR的概念首先從全球碳移除需求中逐漸浮現,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遷所需的減排進展緩慢的背景下。根據模型估計,到2030年,每年需移除約1 Gt CO2,到2050年這一數字可能增至10 Gt CO2 。目前雖然每年約有2 Gt的CO2通過傳統方法(如造林植樹)被移除,但只有約0.00135 Gt來自於新型的碳移除技術。因此,新興碳移除技術的擴展至關重要,而城市因其碳排放高度集中,成為推動這些技術的理想場域。

城市層級的CDR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脈絡:

  1. 政策驅動:隨著許多城市承諾淨零排放目標,它們需要具體的策略來處理剩餘排放。這使得CDR技術逐步納入城市政策框架中,成為補足減排措施的關鍵策略 。
  2. 技術發展:城市在支持研究與開發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技術的試點與擴展需要大量的城市資源與基礎設施支援,如碳捕捉技術、城市植被碳封存及創新技術的融入。
  3. 合作夥伴關係:都市CDR項目通常由地方政府、企業、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社會共同推動。這些合作有助於將城市的碳移除努力與其他區域或全球計畫協同進行,達成更大規模的影響 。
  4. 經濟機會:城市推動CDR技術能創造綠色就業機會、吸引投資,同時改善空氣品質,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

透過這些發展脈絡,都市CDR成為全球氣候行動中的一個新興且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僅有助於實現碳中和目標,還能促進城市的長期永續發展 。

發展機會

都市碳移除為城市在減緩氣候變遷的同時,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機會。這些機會不僅限於環境效益,還包括經濟、社會以及技術創新的潛力。具體的發展機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 創新與技術發展:城市能夠成為碳移除技術的創新中心,支持在地的研究與發展,並促進創業和技術轉移。透過設立創新樞紐、孵化器和加速器,城市可為新興的碳移除技術提供資金、基礎設施和研發支持。例如,城市可以推動類似Climeworks這樣的碳捕捉創新企業,使其技術在當地生根並進行全球擴展。
  2. 經濟與就業機會:CDR技術不僅有助於減少碳排,還能帶動綠色就業及吸引永續投資。推動碳移除的同時城市可以發展相關產業,創造長期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在推動公共建設或綠色基礎設施項目時,碳移除技術能夠提供更具永續性的建材或設計方案,從而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3. 提升韌性與減少氣候風險:氣候變遷給城市帶來了極端天氣、洪水、海平面上升等威脅。CDR技術能夠透過城市綠化、海岸保護和碳封存,增加城市的氣候韌性,從而減少未來災害的風險。許多海岸城市還可以推動海洋碳移除計劃,如沿海生態系統的恢復與管理,這不僅有助於碳捕捉,還能促進生態保護和漁業資源的永續發展。
  4. 政策領導與國際合作:城市可以在推動碳移除的政策領域發揮關鍵作用,設計具前瞻性的政策框架,並與其他城市、國家政府及國際組織合作。城市有能力引領地方和國際層面的氣候行動,並展示如何有效整合碳移除技術到都市計劃、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中。

參與途徑

城市在推動碳移除(CDR)方面可以發揮多重角色,每一個角色都能夠針對不同的碳移除面向,並利用城市的特殊能力來推動氣候行動及城市永續發展。具體而言,城市在CDR中可以扮演以下六個關鍵角色:

  1. 策略制定者(Strategizer):城市可以承擔起制定碳移除政策框架的責任,並設立明確的短期、中期及長期目標。這些策略可以向投資者及項目開發者表明城市對CDR技術的政治承諾,並提供長期的發展可見性。
  2. 監管者(Regulator):城市可透過調整本地法規,創造有利的CDR環境,特別是在建築與土地規劃方面,城市可以推動支持碳移除活動法規,確保其合規性及問責機制。
  3. 服務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城市能夠將碳移除納入城市規劃與基礎設施中,通過管理建築環境來實現CO2捕捉和封存,並設計具碳封存功能的公共服務。
  4. 創新者(Innovator):城市可以支持本地合作的研究與創新,推動碳移除技術發展。設立專項資金和研究基礎設施,促進本地技術研究與開發。
  5. 資助者(Funder):城市可提供碳移除項目的資金支持,透過創新融資機制和公共投資來驅動CDR技術擴展,降低技術成本並推動規模化。
  6. 聯結者(Convener):城市可作為碳移除倡導者,促進公眾辯論與參與,並推動市民參與決策過程,確保CDR項目能反映本地需求與價值,並提高公眾對碳移除的支持。

著名案例

都市碳移除計畫在全球各地已開始逐步實現,許多城市運用創新技術與政策來推動碳捕捉與封存。以下是幾個著名的城市CDR案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如何結合其特殊的需求與技術來進行碳移除:

  1. 柏林Neustark x Heim CO2礦化儲存:柏林的這個項目由瑞士氣候技術公司Neustark與柏林的建築和回收公司Heim合作,建立了歐盟首個商業化永久CO2儲存場地。該項目將從工廠捕捉的CO2礦化到混凝土中,實現CO2的永久封存。柏林的這一場地每年可儲存超過1,000噸的CO2,並計劃在全球擴展到數千個儲存場地。
  2. 聖荷西負碳混凝土坡道:聖荷西市於2022年啟動了一項創新碳移除計劃,使用CarbonCure技術將工業後的CO2注入混凝土中,製作低碳坡道。該計劃通過減少水泥使用量,並將CO2轉化為碳酸鈣永久儲存在混凝土中,減少了建設過程中的碳排放。這一做法不僅為聖荷西的城市基礎設施減少了碳足跡,還成為其他城市可參考的案例。
  3. 都柏林碳封存試點項目:都柏林市與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合作,推動了一個碳封存試點項目,通過在城市景觀中應用堆肥來提升土壤碳捕捉能力。該項目在不同的測試地區進行碳封存效益分析,並計劃至2024年完成。
  4. Freetown The Treetown計劃:獅子山共和國首都Freetown市長推動了這一大規模植樹計劃,目標是在2022年底前種植一百萬棵樹。該計劃不僅有助於碳封存,還在減少自然災害風險、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及創造綠色就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
  5. 赫爾辛堡(Helsingborg)生物炭計畫:瑞典赫爾辛堡市與當地市政廢棄物處理公司NSR合作,建立了一個生物炭生產廠,每年可將約7,000噸的園藝生物資材轉化為約1,500噸的生物炭。該生物炭不僅用於改善土壤品質,還可減少暴雨徑流,促進城市綠化。這個計畫獲得了Bloomberg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並且旨在超越斯德哥爾摩的生物炭項目,成為全球生物炭實施的標竿。
  6. 邁阿密紅樹林復育專案:邁阿密的「紅樹林恢復計畫」是一個結合藝術與生態的社區參與專案,利用邁阿密海灘零售商店窗戶展示的垂直苗圃來培育紅樹苗。該計畫通過鼓勵社區志願者參與,恢復了超過25英畝的沿海棲息地,不僅促進碳捕捉,還提高了社區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7. 蘇黎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蘇黎世市在其2040年氣候中和計劃中,提出了利用負排放技術來平衡剩餘排放,特別是在廢水處理設施中捕捉並儲存來自生物質的CO2。該計劃強調了城市在推動碳移除技術中的政治領導力,並展示了利用市政基礎設施實現大規模碳捕捉的潛力。
  8. 新孟買城市森林計畫:印度新孟買市栽種了超過60種本地物種,將一個1.2公頃的掩埋場轉變為都市林地。該項目是與當地非政府組織合作推動,旨在創建一個多層次的常綠森林,這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碳捕捉能力,還促進了生物多樣性。

未來發展

都市碳移除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支持以及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需求不斷增長,城市有望成為碳移除的核心樞紐。未來的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

  1. 技術創新與擴展:碳移除技術將繼續進步,特別是如直接空氣捕捉(DAC)、生質能源與碳捕捉和封存(BECCS)等技術。這些技術需要大規模的投資和創新來降低成本並實現商業化。隨著技術成熟,城市將成為這些技術的試點和擴展場域。
  2. 政策與法規支持:城市可以通過政策和法規支持碳移除技術的發展。例如,透過更新建築法規、引入碳定價機制以及設立碳捕集設備的激勵措施,城市可以推動更廣泛的技術應用。同時,跨市、國際間的合作將有助於標準化碳移除技術的實施,並吸引更多資金和投資。
  3. 跨部門合作與社會參與:城市可以通過與私營企業、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的合作推動碳移除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商業化。這種合作可以促進技術創新,降低資金壁壘,並使更多項目能夠在城市中實施。此外,促進社區參與、提高公眾對碳移除技術的認識,對於獲得社會支持並確保專案成功至關重要。
  4. 城市作為碳匯的重新構想:城市視為「碳匯」的觀念將改變城市規劃的方式。透過結合自然解決方案與技術創新,城市可以增加其碳吸收能力,改善當地的生物多樣性、空氣品質及居民生活品質。這種轉型不僅有助於氣候變遷減緩,還能促進城市的永續發展目標。
  5. 應對挑戰與探索最佳實踐:未來,城市將面臨如何最佳化利用碳移除技術的挑戰,包括避免減碳結果的雙重計算、如何選擇最適合的碳移除方法以及如何將碳移除目標嵌入非氣候政策中。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城市在全球碳移除行動中的角色將變得越來越關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