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識荊

    raw-image

    我與馬六甲網友交情不惡,惜因旅途遙遠與陰錯陽差,相識數載仍緣慳一面。本人雖尚稱豁達,卻依然對無由識荊有著淡淡的遺憾。沒打過照面,能算朋友嗎?

    識荊,教育部國語辭典如是說:語本唐‧李白‧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後以識荊指初次見面或見到平素所仰慕的人。亦作「識韓」。

    李白寫這篇《與韓荊州書》,目的是希望時任荊州長史的韓朝宗引薦他。李白表明景仰韓朝宗之餘,極力推薦自己的才能,語氣謙遜卻充滿自信。全文洋洋灑灑,文采華美而意氣風發,歷代傳頌不絕,確為名作。然而他如此用心良苦,究竟有沒有用?很遺憾,歷史告訴我們韓朝宗並未提攜李白。莫非李白媚眼拋給瞎子看,根本投錯敲門磚,韓朝宗愛才惜士全為浪得虛名?非也,韓朝宗確實薦舉過不少人,他甚至願意主動帶孟浩然至長安,打算向朝廷推薦孟浩然。誰知出發那天,孟詩人正與朋友把酒言歡,不顧旁人提醒與韓朝宗之約,他酒興一發,喝醉了,終於未能赴約,韓朝宗一氣之下獨自回京,引薦一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既然韓朝宗果真有心為國舉才,為何沒看重李白?我非韓某心腹,自然不解其意。但若本人收到這樣的一篇文章,恐怕亦對李白印象不佳。此文佳妙確為過人之處,但文字誇大略欠真情,難免令人疑心作者不大牢靠。至少我才不相信那個笨蛋當真認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然而,與其說李白為了獲得貴人賞識而胡亂拍馬屁,倒不如說他喜於雙方並無厚誼之時賣弄文采。好比同樣為離別,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與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情調大異,但,奇怪的是,孟浩然為李白景仰佩服且交情深厚的好友,而汪倫與李卻只有一面之緣,何以看似李白對汪倫更為熱情?我以為好友分離惟遺思念,是以情感細膩蘊藉;而他對汪倫缺乏深刻的認識與情誼,因而贈詩只能以奇想浪漫取勝。可見寓於平淡的真情才雋永,過於誇大的表示未必缺乏真心,但由於略帶表演性質或逞能炫才,情感的成分因而稀薄不少。

    李白或許名利心重,才會留下《與韓荊州書》這篇文字。但還稱不上罪過,年少輕狂誰無凌雲大志?再者大詩人自信滿滿,胸中藏有太多為國為民的鴻圖期待施展,他與只求功名利祿之輩,畢竟大大不同。可惜不僅韓朝宗沒賞識他,就連唐玄宗也僅將李白視為文學侍從之臣,並未讓他參與實際政務。李白雖失意政壇,卻留下諸多光芒萬丈的詩作,若他果真如願參贊機要,恐怕沒多少心力寫詩,得失之間原也難說。

    至於我,但願今生得見海外友人,總該不是奢望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