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繼續。開始。(又:尋找撰寫設計的動力)

Continue. Start.



Olivier Pourriol 在《The French Art of Not Trying Too Hard》的著作中,引用了法國哲學家阿蘭(Alain,原名 Émile-Auguste Chartier,1868年3月3日—1951年6月2日)對所謂「行動」的理解:第一章為「繼續」;第二章為「開始」。不約而同地,這兩大章節亦成爲了《賞物誌》在2024年的寫照:


《INDEX 01: 日本設計在米蘭》


(1)「繼續」章節所敘述的,是持續報到米蘭家具展(Salone del Mobile)的慣例。但有別於以往對今年展會做「全記錄」的報道,我反而聚焦於一項顯然的觀察:日本設計的入駐,也因此有了《INDEX 01》這「小本」趨勢報告的推出(更多訊息在此 )。當我猶豫是否得「繼續」做更多的後續報道時,第二章節卻順應出現——


From Paris to Helsinki...


(2)「開始」前往未曾到過的設計展會的想法,乃因疫情有所啓發,也因對上一届倫敦設計節的失望而「另尋僻徑」。最終,我選擇了巴黎和赫爾辛基設計周。其考量乃:前者有台灣設計品牌一般向往參展的 Maison&Objet;後者,則是因北歐同行推薦(捨棄了原有考慮的斯德哥爾摩設計周)。兩者在 9 月同時期舉辦也對行程安排更爲便利與值得。


Continue. Start.


至於轉戰 Vocus,也可説是一種「繼續」和「開始」。這幾年來,不難察覺到的是世界各地的展會/展覽策劃,以及收藏級設計(Collectible Design)之多元,已超出了一般媒體所能概括。尤其後者,更是在家具和產品設計上逐漸趨向於「平凡」和「同質」後而大量出現,促使設計概念與美學需要深化的理解。對此,Vocus 的「沙龍」也正好能讓我擁有「繼續」去探索和「開始」新的分享模式。


(1)眼睛想逛展


「好不好看?」只是個起始;而「爲什麽(不)好看?」才是更有趣的問題——尤其當美術/博物館已成爲一座城市的「軟實力」時,對展覽的要求(或説 UX 設計)、策展的目的(如與現實的相關性)、展示物品的來源與重要性等,都不再能僅僅以 140 字概括。坦言,這雖然是「適應了社交媒體時代」的我們的訊息攝取現實,但如果眼睛想逛展,又何嘗不能「讀體驗」?重點是,在好的展覽總會有持續巡演的未來:想要下一檔期開在您家,豈不可能?

👉 免費試營中


(2)收藏什麽鬼


從 Design Miami 到 Collectible Design,如今與這些「收藏級」設計展會較勁的衆多地方性特展如 Alcova(意大利)和 Curated(比利時)或網頁如 Adorno(美國)已經讓新生(乃至資深)設計師不乏展示作品的渠道。不過,收藏級設計的定義卻有些模棱兩可。但其實在法國,源自於藝廊的收藏級設計卻另有別稱:Functional Art,亦即「功能性藝術」,意味著它或許乍看如一件藝術品,但卻不失原有功能。因此,有別於藝術品可隨主觀定美醜,收藏級設計反而需要有一定的家居「基本功」,才算跨界有成。

👉 免費試營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