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8歲決定你的人生》讀後感

前言

在生日前夕,無意間在書店翻到這本書《28歲決定你的人生》,雖然已經超過28歲一段時間了,具有成長型的思維的人,才不會輕易相信這種幾歲之後就定型的標語。又或者,把書中內容拿來檢視自己符合哪些觀點、而又有哪些可補足的地方,參考檢視一下也無妨。

給沒有「想做的事情」的你

破題討論的第一個主題,意外切中了我多年來的心理狀態,一直再來我都不認為自己是個無趣的人,只不過我常常對任何事情感到無趣。多數時候大家會得到建議是:重新審視自己,找尋自己內心聲音,回到原點找到初衷,於是書中提出了問題

如果你在過去早就跟「想做的事」相遇了,那為什麼現在並沒有投入其中呢?倘若那真的是你「想做的事」,不是早就「正在做」了嗎?


這同時也讓我回憶起另一句話

Insanity: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different results. Albert Einstein

顯然,跟溫故而知新的觀念相違背,卻是很實際的邏輯思考,之所以沒有「想做的事」,並不是因為你平淡乏味,只是還沒有遇上而已。因此,至今為止做過的就用刪去法去掉,積極的去嘗試,享受並體驗未知吧!


積極地「犯錯」比較好

不幸的原因,在於確信「有正確答案」

何時意識到自己很堅持到完美?你是否遊戲帳號也創了又砍、砍了又創,只為了首刷到攻略上當前最強的卡?早期線上遊戲有些配點是無法全部點滿,每次升等都照著攻略本配,確保角色可以最順暢升等,打出最高傷害。

在有指引的狀況下,可以避免花時間試誤,但同時也抹殺了試誤帶來的經驗值,而現實中往往是這些經驗成就了底氣,雖然繞了點遠路,卻也多看到了不同的景色,誰知道會不會意外在過程中玩出了新花樣?


閱讀「不暢銷的書」和「昂貴的書」

第一眼看到這段,心想作者是不是在為本書賣得不好時有個開脫的理由,在看完說明以後,確實有作者的道理。

首先,不管是什麼書,從文章的階段到可以正式出版,其實做過許多文字上的精雕細琢,可以做為一個成品上架販賣,多少需具備一定的品質。至於暢不暢銷,有時取決於市場,有時取決於行銷,符合大眾的觀點是主流,小眾的書反而更有從遺珠中掏寶的感覺,講求的是緣分。

昂貴的書在定價時本就該考慮到受眾,不然也有可能作者不缺錢,更想做到的是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後記

書中包含其他價值觀、職場、人際關係等主題,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到書店翻閱,畢竟同樣的內容,結合個人自身狀況會有不一樣的體悟。

寫這篇文章當下,思緒閃過各種戲劇情節及podcast內容,例如韓劇《媽媽朋友的兒子》女主按下人生暫停鍵,尋找自己的興趣;韓劇《她的日與夜》女主考公務員到28歲仍待業,而協助辦案時展現的技能都是兼職打工造就的成果;《大人學》podcast內對攬事扛權責之於自身職涯成長探討等等,即使概念來源不同,從這本書中觀點可以看到一個集合體。


如果要一句話註解,我會告訴自己

不要糾結於過去,要盡可能去試誤,並且用心體驗過程、循序漸進,放寬心去做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