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越慷慨越幸福


慷慨,可以解釋為一個人樂於分享資源或關心,不以私人利益為第一考量,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善力。慷慨,不僅表現在金錢上,其它包括情感支持、知識傳遞等,都是慷慨行動的具體表現。

慷慨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對個人而言,一方面能讓付出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價值,一方面也讓接收者感受到被接住、幫助的溫暖。從社會面來看,慷慨能讓整體社會更和諧,帶動更多人參與行善的行列,一起塑造一個「善的循環」,讓社會擁有更多的互助與安心感。

慷慨與幸福感

讓我們先聊聊慷慨與幸福感的關係。正如許多研究指出,當人們主動付出時間、資源或金錢幫助他人時,往往會感受到內心的充實與快樂,讓大腦釋放快樂與健康因子,為自己帶來心理的愉悅與滿足感。這種快樂不只是一種短暫的情緒波動,也能在長期提升我們的幸福感與身心健康。

以下是慷慨帶來的重要影響:

1.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擴大社交圈:透過慷慨的行為,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慷慨的行為也是促進健康人際關係的重要關鍵,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連結,加深彼此的情感。例如,當你在工作中幫助同事解決問題,或在生活中為朋友提供建議,這些行為不僅能讓對方感到溫暖與支持,自己也會因為這種互動而感到充實與滿足。

2.培養同理心:慷慨行為能讓我們養成關注他人需求的習慣,培養溫柔的同理心。

3.提升人生意義感:慷慨行為能讓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增加生活的滿足與成就感。

善用網路,放大慷慨影響力

科技不一定是冷冰冰,而是可以透過人們的分享溫暖彼此。慷慨,如果可以透過網路和現代科技的力量,就能夠更迅速、更廣大地擴散,讓更多人感受到其帶來的幸福感與美好影響力。

1.社群媒體的力量

社群媒體已成為現代科技中最具傳播力的工具之一,包括 Facebook、Instagram,通訊軟體 line 等,這些媒體不僅讓人們能夠即時互動,還能將慷慨的行為進行更廣泛的分享。透過社群媒體,個人的小善行就能夠感染並激發大家進行類似的行動,形成一股強大的「善行循環」。例如,許多人會在網上分享自己捐款、做志工或幫助他人的親身實例,這些例子不僅能感動人心,還能夠激勵更多人參與類似的行善計畫。

有些社群平台提供了「公益募款」的功能,網友可以輕鬆地發起慈善活動,讓朋友或粉絲捐款。例如,Facebook 的生日募捐功能(台灣尚未開放此功能),讓網友透過簡單的幾個步驟,可以為自己認同的非營利組織募款。當網路功能讓行善變得更容易,透過網路病毒式特性的傳播,就能將慷慨的美好精神大大散播出去。

2.群眾集資平台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群眾集資平台如挖貝、嘖嘖、Kickstarter、Indiegogo、GREEN FUNDING、CAMPFIRE、GoFundMe等興起,慷慨不再侷限於個人捐款或幫助身邊的人,這些平台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成為彼此的支持者,無論是資金上的幫助,還是專業知識的分享,慷慨的行為都能透過這些線上平台得到更大規模的展現與實踐。

國內的挖貝平台有各種類別的計畫,包括社會扶助、產品、文化、設計、影視、課程、地方創生。在「社會扶助」類別中,囊括許多公益團體與個人醫療的計畫,如:愛奇兒家庭支援計劃就是由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所發起,以伸出援手,陪伴需要喘息的照顧者為出發;艾咪的乳癌知識圖卡創作募資計畫是由個人發起,請網友支持參與她的乳癌圖卡創作分享計畫,希望以自己的罹癌經歷幫助更多癌友。


國外的 GoFundMe 平台,使用者可以為醫療費用、教育資助、創業項目等募款,讓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快速得到來自世界網友的支持。


3.建立慷慨行為的模式

在「慷慨的感染力」一書中,作者提及一些可以建立慷慨行為的模式,如下:

  • 積極尋找發生在你周遭的善行義舉,分享到網路上,並鼓勵別人也這麼做。
  • 創造對你有意義的事物 - 文字、攝影、藝術作品、軟體、音樂或影片- 然後免費送出去。
  • 考慮對致力於發揚正能量的網站給予金錢或支持,在這場運動站穩腳步之前,他們可能得依靠捐款來維持生存。

由以上多個範例可以看出,科技發展下的網路可以成為慷慨的強大助力,讓我們一起繼續親身實踐,讓自己及更多人擁抱發自內心的幸福與滿足。

更多美好的慷慨計畫:

->>《台灣超人》紀錄片|院線上映集資計畫

->>災後重生!巴歌浪船屋藝術園區 x 花花草草藝術支持計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