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保「追求完美主義的態度」時,要切記「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樣子完美主義才能完美。(此處有兩個向量,第一個是往自身凝聚可以更容易實現百分百給予到位,第二個是向他人給予時要符合人事時地物的適當,因此「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為讓更加凝聚的自己,隨時可以感知到最佳時機、掌握最好分寸,實現完美給予。 同時這也是小周天吻合大周天的心法。
⭐️我從人類的使命裡,學到怎麼做都錯,於是擁有能更完美的能力;我從神的使命裡,活出怎麼做都對,於是擁有帶來自由的能力。 總是能帶來自由而更完美時,我很慶幸自己是極致愚蠢的存在。
⭐️看見悲劇,不承認,自己就會成為悲劇。 上天讓人看見悲劇,並不是在打擊由歡喜構成的給予,而是祂需要你在這裡。 不逃避,不怪他人取笑,大家都想更好地前進。所以樂天,因為不僅自己相信上天,上天也相信自己,因此才樂天知命。
⭐️「 什麼是自由」? 自我的由來,自發地理由;由衷地獨自、由來的來自。 通俗一點的講法是-隨時通達我自己的根源,分秒調動我自己的出發;百年孤寂我自己的虔誠,亙古追溯我自己的過去。這就是我的自由。
⭐️善於傾聽的人,會善於隱藏情緒的原因,是因為全心全意地同情共理。 因此其實不是善於隱藏情緒,而是尊重對方到無以復加,進而讓自由從兩者間漫溢到環境。
⭐️迎面而來的風,從雙臂背後推進,彷彿失去双腋的同時,喚出了雙翼。 才知道原來最脆弱的致命處,往往是進化成羽翼的地方。 《自由(挺起胸膛)》
⭐️愛就是在給予之中盡顯榮耀,一切在生命中自然發生,卻只是在真空中活著。
⭐️保持大腦高速運轉,善用並保護良好心地,就會讓聰明昇華成智慧,進而發現昇華能力是基於愛,愛就是此時的自己。
⭐️無法表達的歡喜,會成為慈悲,進而想盡辦法造福。 而一顆想給予的心,會帶來無限的歡喜。
⭐️不要怪保守,當人展現美好時,陷入不自由狀態的人,會因嫉妒羨慕,而實現壓抑他人帶來的平等,這一點對自己或他人都一樣,但平等應該符合大自然的規律,高能階往低能階、高處往低處,而非挖坑似地想囤積能量。 當均富而仍需貧富差距時,也許是怠惰佔據走平等的美好。 生命若不榮耀,就容易與原罪互搏。
⭐️憂傷的靈魂帶來沁涼的冰冷,讓崇高的理想,終於可以經由冷淬過的理性,百分百吻合現實,而引領著現實,才讓現實可以擁有夢幻感。 如果在這樣子的義裡,我會被殺死,那麼做到極致的我之所以還活著,只因為「施比受有福」的感恩。 而永恆靈魂並不憂傷,若透露出一點憂傷,那也只是因為在使命與現實的衝突,以及使命感的勤奮與現狀的停滯中,由歡喜變成慈悲、從榮耀變成壓力的墮落感,所造成無法隱藏的憂慮帶來的傷害,不小心被看見罷了。 而這一份義所帶來的感受,會讓現實自知不如,於是又向著理想的美好前進,還是達成使命時,才知道永恆靈魂不會哀傷,如果哀傷,只是因為現實需要而已。
⭐️昂貴的奢侈,向來都是浪費時間,彷彿自己的生命是無限的。 而當有人在訴說著無限的可能性時,卻又嗤之以鼻,彷彿無限不可能存在。 每次說服自己說:「他們不知道」,而陷入慈悲時,就好像自己的無限給予,無法再延續下去,這些生命只想走到這裡。
⭐️現在就是最好、最適合,總是覺得可以更好,才值得被信賴,因此壓力只屬於自己。 而沒機會長出最理想的狀態、最佳的生活、最棒的自己,該怎麼對待這種人? 而在最理想的狀態、最佳的生活、最棒的自己,此三最之中,只存在著唯一嗎? 若只存在唯一,那現在以分裂形式存在的現實,就是最好的多元化與多樣性的世界。
⭐️關於人有輪迴嗎? 我的答案是 - 人想要有輪迴嗎? 再來就是要看見輪迴是不得已而存在的,輪迴就像在搭捷運,如果沒有目的地,你可以選擇整天搭捷運;如果有目的地,那會希望捷運再快一點。
⭐️關於算命有用嗎? 我的答案是 - 樂天就自然會知命,上天很喜歡給予跟訴說,但人們好像不太願意傾聽,即便對象是上天。
⭐️Attitude=At-titude. 態度就是「在狀態裡」,原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擁有好態度。 而因此擁有能衡量狀「態」的「度」後,就會發現命運(fate)並沒有虧待誰。
⭐️一生唯命,有兩條命。 用來貫徹使命的性命 。被一生唯命,所連繫在一起。
⭐️「大」是有層次與內涵,能涵蓋有包容,而「徹」是貫徹始終的連接,「悟」是身心靈通達覺醒的瞬間永恆,永恆只因在那一瞬間所接觸到的真理,能走向無垠的宇宙、無限的未來。 說經歷過很多,其實只是在向外探索時,每一步都讓最深層的自己呼吸。 如果說分太多層次與架構,不如說幸好有這麼多層次與架構支撐著,當發現外在世界的無限與內在世界的無限一樣多時,說是大徹大悟,其實只是找到「一是全,全是一。」的道路,而在無限裡,還能活出自己,彷彿無限之外,還有著無限可能,因此才說生命是幸福。
⭐️慈悲是一種歡喜心的降維,當因接近著愛與理想的超然,活在另一個想像出來的完美世界時,其他人無法感受到時,就會產生慈悲。 那要怎麼回到歡喜心? 回到升維的境界? 答案是給予,當初來人世,只為給予而歡喜,如今雖然知曉常人的心境,而不禁意的慈悲,但當察覺到能同理共情的自己是在給予時,又會是歡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