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2:雙重瘋狂 Joker: Folie à Deux》:愛很困難,而娛樂是簡單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看完《小丑:雙重瘋狂 Joker: Folie à Deux》後能理解為何這部電影在國內外的影評與粉絲間都評價兩極。

若要論拍攝、視覺、音樂、表演等電影構成技術,《小丑2》表現是毫無疑問的成熟優異。可在內容方面,若以商業英雄片標準來看待,觀眾應該很高機率會感到很失望。這部更接近一些藝術片時常觸及的面向:人們與世界,實際上都矛盾又複雜。

我看到部分評論和感想提到,導演這種詮釋這似乎破壞了DC體系的一個IP人物。或也有些喜愛前作的人們認為續集摧毀了先前的精彩。


至於我自身,是屬於喜歡《小丑2》一派。電影映後,一方面覺得無論是從超英電影系列或是從《小丑1》來對應,續集能有如此嘗試真驚艷,而且這部視覺質感也是個人喜愛的調性。卻同時卻也在想:導演是否太過大膽了?




raw-image


但回歸「DC宇宙的小丑」來思考,許多粉絲心目中喜歡的反派小丑,是怎樣的角色?

也許是《黑暗騎士》中的希斯萊傑演出的版本嗎?那麼,這樣的反派可以作為一部電影主角,被放進故事結構去設計與解釋嗎?我想,此版小丑魅力在於其行動、思考常讓人捉摸不定並出乎他人意料,以及透過挑戰、玩弄他者的信念與所愛來取樂自身。他如果透過尋常商業戲劇的起承轉合結構去聚焦展現,也許有概率會減損其魅力。



導演陶德·菲利普斯在《小丑1》當中,則用另一種角度建構出悲劇中誕生的反英雄——面對無情虛偽的社會且被生活與境遇逼迫到角落的亞瑟,他越來越難確認何謂「正常」與「狂想」的分野。最終,壓抑許久的他化身「小丑」的模樣,展開了一場結合電視秀演出元素的宣洩與射殺。過程中他反社會的舉動,煽動了原本的示威活動轉為大規模暴動。亞瑟的小丑化身就此成為高譚市反動的精神象徵。


raw-image


然而到了續集,導演卻做出一層後設視角——前作電影的內容可以被視為故事人物(亞瑟/小丑)先前的生命經歷,亦可作為《小丑2》當中亞瑟事蹟改編的劇中劇。整部電影更聚焦在亞瑟身上,甚至某種程度解構了前作的反英雄神話。當前後兩集電影放在一起看時,這種雙面性會一直存在,且困擾閱聽者。

更有意思的是,《小丑2》在影片形式中融入了大量的歌舞片元素,並找來了Lady Gaga來飾演讓人聯想起小丑女哈莉·奎茵的「莉」。故事中兩人在阿卡漢醫院中相遇,並展開戀情。



義大利小說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曾在他的著作《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當中論及自己對於文學創作的看法,其中一篇主題為「輕」。他表示側重輕,不代表這世界的沈重與苦痛不重要,或者要用輕盈來粉飾現實。相反的,這是另一種用來面對塵世的視角與認知路徑,例如他描述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生命之重在於各種形式的壓迫,公開與私下的壓迫像一張綿密的網纏住每一個生命且越收越緊⋯⋯我們在生命中所選擇、所讚揚的輕,早晚會暴露它令人無法承受之重⋯⋯

歌曲、舞蹈與愛情,這些輕盈曼妙的靈光照亮了亞瑟陰暗悲慘的人生與現狀,也是他精神遁逃的憑藉。在想像中,他一次次幻化為挑動他人情緒的小丑。

片中的諸多角色實質上也對他「亞瑟 & 小丑」的身份擁有不同的態度。例如,獄卒們認為他是裝模作樣卻又可悲到讓人發笑的魯蛇罪犯;辯護律師主張他因為童年創傷還有精神問題所以誕生出「小丑」這個人格;檢察官哈維篤定他就是一名狡辯的邪惡犯罪份子;一些民眾視他為點燃反叛之火的精神領袖⋯⋯而莉則是深深受到他小丑化身行為舉止的吸引,認定那才是真實的他。亞瑟因著莉給予的鼓舞與情感,在往後的幾次法庭審判中,慢慢朝著「成為小丑」的方向前進。他讓原本存於幻想的小丑模樣,再現於世人面前。


然而從幻境中誕生的展演很快就沾染了現實之沈重。

原先亞瑟以為自己跟莉是同病相連的命運之戀,但原來莉的話語中夾雜為了吸引他才編造的謊言。或是亞瑟的前同事蓋瑞,在證人席上痛苦闡述自己很害怕殺人的亞瑟。但與此同時蓋瑞也記得,亞瑟是唯一不會嘲笑他侏儒狀態的人。而阿卡漢警衛為了報復小丑亞瑟在法庭上的發言,對他與其他病人施加的暴力,更是一舉擊碎了他試圖安放在臉上的面具。應當痺睨一切的犯罪之王,卻被掌握在最平庸、如酸腐過期食物般的獄警手中。

如夢的色彩褪去後,他徘徊在亞瑟與小丑之間,卻沒有人能真正理解 / 接納所有面向的他。身為一名複雜的存在,但在法律上或作為一種新聞娛樂與他者的理想投射,勢必會採用某種解讀。也許亞瑟電影中最主動的一瞬,並非開除律師並化為小丑發聲,而是選擇坐在陪審團面前,坦誠地表示,雖然他不見得能弄清自己究竟怎麼了,但那些罪行都是他做的,並沒有什麼「小丑」他就只是亞瑟。


raw-image


個人很喜歡片中的一首歌〈這就是娛樂〉。

其實當年在看第一集的時候,關於電視脫口秀的許多部分,很常讓我想起波茲曼著述的《娛樂至死》這本書的原文名也很有趣“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直翻的意思是:娛樂我們自身直到死亡,論在演藝產業年代下的公眾論述。


書中提及,以視覺為核心的演藝產業(show business)背後都有一套精心的設計與展現,藉此刺激觀眾產生特定的情緒反應與聯想。

如果對應到片名「Folie à deux 二人共享的瘋狂」這在學理上意指一名有精神病症狀的人,可能在與人互動過程中傳遞其妄想之信念。但若別執著於病理上的定義,娛樂裡「定義 / 產製信念與形象且加以傳遞」這不也是某種多人共享的狂歡嗎?這也是兩部電影中角色莫瑞跟莉在做的事情。


用現代一點的語彙來描述,亞瑟可以選擇透過小丑的人設,來控訴降臨在身上的不公、譴責權貴的虛偽、市民的冷漠,並透過聰明的譏諷來擾動眾生,獲取關注與名聲。但那是他真正想要的嗎?又或者此為他人的期許呢?

《小丑2》當中的主角做出了選擇,比起娛樂,亞瑟他可能更想要的是「愛」。當他因為法院外爆炸而得到脫身機會後,他跑向那個舊居的標誌性階梯,見到了莉。那一刻亞瑟甚至感覺在搖尾乞憐,隨後他被莉拒絕並拋下了。這副模樣基本上具現化了很多人對於「愛」的觀點——那是如此愚蠢且卑微。

小丑怎麼可以是「戀愛腦」、「舔狗」這副模樣?這好像也是一部分觀眾感到煩躁或不滿的原因之一。



但再重新審視這些評價,「愛」真的如此淺薄嗎?此處我不是要歌頌愛情的神聖宏偉,而是想提出輕視背後的沈重面:愛是相當困難的。

無論是愛或被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以及方式。另外情感也涉及對他人的認識與理解,還有某種程度的接納。但這就是亞瑟無法得到的。真要我坦承,身為觀眾去表示能同理亞瑟此角色的處境,都自覺得傲慢跟虛偽了。能夠辨識那種低微有多羞恥,或許也映射自己挫敗的曾經。

與之相對,娛樂真的簡單得多,只要表演的夠好,很快就能拿到想要的反應來自我滿足。但這份輕鬆、簡化卻也可能化為「你應該是如何又如何⋯⋯」的標籤與解讀,成為隔閡己身與他者之間的濾鏡。正如《小丑2》的開場動畫,當那個經由建構、有些偏誤的影子成為主導後,最終可能會造成自我傷害。


綜合觀之,我並不認為導演傲慢或輕賤前作。而是透過解構的設計,還有亞瑟最終顯得虛無的死亡,展現出另一種溫柔。這版亞瑟與他的小丑故事,無需再自我解釋,他不用裝做正常人,也不用去戴上面具跟皇冠去演出一名特殊的反英雄。反倒最終,他還掛心著未竟的愛,透過想望那名不知是否存在的兒女。

我也很欣賞導演安排最後刺殺亞瑟的人,以刀刃將自己面部刻畫出小丑的笑——那是屬於他的解讀與另一則小丑神話了。


raw-image



內容總結
小丑:雙重瘋狂
5
/5
電影觀後感,雷與個人解讀皆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佛教裡有個說法「菩薩心腸,金剛手段」——憤怒相的菩薩蠻適合形容芙莉歐莎。她就是懷著愛並活在苦難中的戰士。但也因為選擇給愛,她在這片嚴酷的荒野中獲得了精神自由。喬治米勒導演與演員們還有整個團隊,成功創造了一名內外都令人難忘的女性人物,還有一部精彩的人物起源電影。
5/5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
起初看到海報時還提不起觀影興趣,但最後卻被這部動畫電影大大驚艷。若先不論劇情,光是片中的音效設計、川井憲次的配樂、聲優演出,以及分鏡與視覺氛圍都十分用心。此外,這部動畫電影觸動我的部分,還有日本歷史 / 社會發展背景跟奇幻故事交織出的人物塑造與省思空間,最終以情感編織的牽絆穿越了層層堆疊的幽暗。
無論是格雷恩的原著或馬丁史柯西斯這部片長206分鐘的改編電影,應該都不只是為了講述兇殺案件內容。隨藝術手法逐漸被卸下,觀眾多少意識到,我們與片中的邪惡同處於現實,最終承認——大多數惡意沒有臉譜,也非單一根系。它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無論何地都可能存在。一旦完全放下思辨的的嘗試,它將重新萌芽,無聲戮殺。
電影的導演兼編劇尤拉伊勒羅蒂奇(Juraj Lerotić),同時也演出片中的兄長布魯諾一角。這是他首部長片作品,然片中場面調度卻精巧成熟,讓人驚艷。此故事發源自其真實的私人經驗。透過畫面表現的方式與時間軌跡擺盪,身為觀者似乎窺見了更多沒有明說卻綿長的哀痛,同時讓人心碎又感受到溫柔之愛。
宮崎駿大概沒有要觀眾去弄懂什麼意涵或是分析那如同夢境與詩歌般的奇想片段。《蒼鷺與少年》非線性發展的故事與奔放的畫面,狀似不可思議又相互矛盾,卻帶來了貼合人類生命複雜性的真實感。即便我們不完全理解宮崎駿的人生或早年日本環境,也不妨礙觀者向內召喚曾經驗的生命歷程,以及其所交織出的喜怒愛憎、明亮與灰暗。
佛教裡有個說法「菩薩心腸,金剛手段」——憤怒相的菩薩蠻適合形容芙莉歐莎。她就是懷著愛並活在苦難中的戰士。但也因為選擇給愛,她在這片嚴酷的荒野中獲得了精神自由。喬治米勒導演與演員們還有整個團隊,成功創造了一名內外都令人難忘的女性人物,還有一部精彩的人物起源電影。
5/5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
起初看到海報時還提不起觀影興趣,但最後卻被這部動畫電影大大驚艷。若先不論劇情,光是片中的音效設計、川井憲次的配樂、聲優演出,以及分鏡與視覺氛圍都十分用心。此外,這部動畫電影觸動我的部分,還有日本歷史 / 社會發展背景跟奇幻故事交織出的人物塑造與省思空間,最終以情感編織的牽絆穿越了層層堆疊的幽暗。
無論是格雷恩的原著或馬丁史柯西斯這部片長206分鐘的改編電影,應該都不只是為了講述兇殺案件內容。隨藝術手法逐漸被卸下,觀眾多少意識到,我們與片中的邪惡同處於現實,最終承認——大多數惡意沒有臉譜,也非單一根系。它在過去、現在與未來,無論何地都可能存在。一旦完全放下思辨的的嘗試,它將重新萌芽,無聲戮殺。
電影的導演兼編劇尤拉伊勒羅蒂奇(Juraj Lerotić),同時也演出片中的兄長布魯諾一角。這是他首部長片作品,然片中場面調度卻精巧成熟,讓人驚艷。此故事發源自其真實的私人經驗。透過畫面表現的方式與時間軌跡擺盪,身為觀者似乎窺見了更多沒有明說卻綿長的哀痛,同時讓人心碎又感受到溫柔之愛。
宮崎駿大概沒有要觀眾去弄懂什麼意涵或是分析那如同夢境與詩歌般的奇想片段。《蒼鷺與少年》非線性發展的故事與奔放的畫面,狀似不可思議又相互矛盾,卻帶來了貼合人類生命複雜性的真實感。即便我們不完全理解宮崎駿的人生或早年日本環境,也不妨礙觀者向內召喚曾經驗的生命歷程,以及其所交織出的喜怒愛憎、明亮與灰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Thumbnail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雖然三套作品風格迥然不同,但在不同層面上都跟「夢/夢想」有關……電影就是讓夢想實現的地方,對吧?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人生如果活的稀里糊塗 「就像是,你排了好久的隊才買到了一張電影票,可是一直到電影要結束了才意識到,只是一部不好笑的喜劇片」 笑著笑著就哭了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巧妙地結合情感與行銷,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2023年的聖誕禮物和生活的溫暖力量。透過演員的真摯演出和準確Casting,以及電影內容的教科書級人物關係線,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情感觸動不容忽視。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我來說,這部作品就是封獻給創作者的情書,它的劇情、分鏡和世界觀都決定了─它是篇令人回味的小品,而不是部人氣爆棚的大作。但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不僅獲得大獎,還被製作成電影,甚至票房上億,讓我不禁思考這究竟是為什麼......
Thumbnail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雖然三套作品風格迥然不同,但在不同層面上都跟「夢/夢想」有關……電影就是讓夢想實現的地方,對吧? (下有劇透)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愛的噩夢》透過夢境體現的是男主角對戀愛的完美想像,這也可以視作為導演個人想像/意志的延伸,由此嫁接以男主角的畫外音口白,和手機攝製使至更加貼近生活視角的觀看,都成為觀影時的投射路徑。此作未能入骨地剖析眾生心底的慾望,反倒是以斷裂的夢境連結,貼上極度刻板、流於表面的角色形象,呈現出一種滑稽的樣態。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人生如果活的稀里糊塗 「就像是,你排了好久的隊才買到了一張電影票,可是一直到電影要結束了才意識到,只是一部不好笑的喜劇片」 笑著笑著就哭了
Thumbnail
魏德聖導演巧妙地結合情感與行銷,讓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2023年的聖誕禮物和生活的溫暖力量。透過演員的真摯演出和準確Casting,以及電影內容的教科書級人物關係線,這部電影對觀眾的情感觸動不容忽視。
Thumbnail
2023結束,順應每年的習慣來盤點一下去年看到的好看電影。懸疑的、溫暖的、荒謬的、驚艷的,電影的魔法是:你永遠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謝謝拍出好電影的人。好的電影永遠需要觀眾。配點酒,做點荒謬的夢,跟親近的人吵吵鬧鬧(或打一架),一年又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