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中搜 繩索技術班(一)

教練 王憲榮

前言

八月下旬,中搜開了一系列進階課程。
瀏覽之後,我秒報「地圖」與「巒大社」。
至於「繩索技術班」,則是充滿掙扎,到底要不要報?

在20期研習營裡,我對繩索的學習,不管興趣或成果,都是低落的。
而且我google了繩索技術班的課程大綱,發現幾乎看不懂。
我根本不曉得,教練要教甚麼?
所以,我猶豫再三。

九月初,我必須做決定了。
便打電話給阿輝,問他的想法。
我知道打給他,大概率是「自投羅網」。
問他,要不要參加甚麼?他一律都說要。

但我還是想問看看。
或許我需要他的「臨門一腳」吧。
果不其然,在他的鼓勵下,我報名了。

後來課程中,教練詢問我們每個人,報名的理由。
阿輝說,他對繩索有興趣。
(不知為何,回答教練時,他沒有完整說明。
繩索搭配蠟燭,還有綑綁,是他的心頭好啊。)

教練同時也是20期的營主任。
他約略知道,我在20期的學習狀況。
我說,我「沒有喜歡」繩索,但我想再試試。
我沒辦法一個人在家裡練繩。
沒動力,也沒能力練。

如果,我把自己,再度丟進一個充滿繩索的環境。
熟悉的教練、熟悉的同儕,然後從10月一路泡到12月。
最終,我還是「沒有喜歡」繩索。
那很簡單,我就放棄,此生無緣。

教練認為這是一個代價不小的嘗試。
包括了12 天的時間,以及不便宜的學費、新添購器材費用等。
他好奇,我怎麼想的?

我的答覆是,繩索技術極度專業。
有能力教授繩索技術的,都是專業人才。
在這樣的人才面前,我認為,我付出的代價,算小了。
所以,我來了。

開課前一個月,教練列了「裝備清單」。
甚麼Jumar、Croll、PMP單滑輪...,我不只沒有。
連是甚麼玩意,都不知道。
繩索相關裝備的品牌大廠、認證標準,我也一無所悉。
此時,阿輝跳了出來。
還好有他,我才能備齊所有上課用品。

個人裝備

Day 1 10/5(六)

第一天上完課後,我騎車回家,邊騎邊想∶
我喜歡繩索嗎?
才僅僅一天,我的答案就從「沒有喜歡」轉為「有點喜歡」了。

今天學了自製胸繩、自製挽索、簡易架繩。
還有三種新器械的上攀、過繩結、轉下降。
我突然覺得「很有趣」。
學著學著,練著練著,一天就沒了。

近來一個月裡,我的「世界觀」扭曲的好嚴重。
攀岩、溯溪、繩索,都是我在中搜20期受訓時,挫折而沒有興趣的項目。
如今,卻漸漸對每一項,都產生了興趣。
甚至開始規律且定期的投入時間學習。
這是半年前的我,不敢想像的。

上課環境

課程最後,以介紹繩索知識收尾。
教練刻意將「知識」與「上繩實作」交錯進行。
讓我們在大汗淋漓之際,有喘息的空間。
不至於,一路操到底。
算是一個貼心、人性化、有效教學的節奏。

教練提到工業場合,都是雙繩確保。
一繩斷了,還有另一繩。
但戶外場景,大多數都是單繩確保。
繩斷了或固定點崩潰,就是一條命。
差別在於進醫院,或是太平間。
工業場合也學戶外單繩的話,就沒人願意去上班了。

聽到這裡,我突然心頭一震。
不是吧,工業場合,有錢賺的,必須雙繩確保。
而跑野外山谷的,不只沒錢賺,還接受風險較高的單繩確保。

這...,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教練繼而解釋,工業場合有車輛、機械等進行輔助。
戶外,只有人力,徒手背負各種裝備,自然是「因陋就簡」。
這是客觀條件使然。
另外,戶外活動參與者,為了追求刺激,為了表現自我...等。
承擔風險的意願比較高,這是主觀動機所導致的。
主客觀條件的疊加,造成了單雙繩的差異。

Day2 10/6(日)

今天實操很多,主要玩 「換繩」,各式各樣的換繩。
有利用器械的,也有單純利用普魯士繩的。
練著練著。
我開始想「為什麼我覺得有趣?」。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恐懼了」(低空)。
以前20期,在空中操作繩索時,我心裡是不踏實的。
我的害怕,總是持續到,轉ATC下降,卡蝴蝶結時,
才放下心中石頭。
( 因為這時候的高度,跌下來,還能活著。)

現在,比較適應了。

適應來自於兩個因素∶「對系統的了解」以及「熟悉」。
就如同,我對溯溪的恐懼降低一樣,
來自於「對環境的認知」以及「熟悉」。

不恐懼後,才能享受其中。
或許我說享受,還太早了。
但我確實開始發現,繩索的有趣。
有趣在哪?
有趣在,教練搭建的繩索系統,有許多巧思。
例如「偏移點系統」。
我、阿輝都說以「過繩結」的方式通過。
但偏偏就是不行,舊方法會卡住,卡在我們想像不到的細節。
要用「狸貓換太子」的新方法,才能通過(我自己取名的)。

製作精美的講義

或許,這是一個很初級的繩索系統。
卻讓我感受到繩索的「精妙之處」。

20期,在二水國中上分力、均力系統時。
我就模模糊糊感覺,架設繩索系統的「最高級」。
應該可以用「藝術」來形容。
只是,欣賞這種「藝術」,是有門檻的。
能欣賞的人,本身肯定也是繩索高手。

我這種剛入門的,只知道,應該有「藝術」。
但欣賞、理解不了「藝術」。

如今「偏移點系統」算是一個「我能理解的藝術」。
而且我真的上繩實操,運用它。

面對陌生環境,如何架繩?是一道謎題。
面對架好的系統,如何利用?也是一道謎題。
不斷的解題,是我覺得,繩索的魅力所在。

繩索技術是一個耗體力跟傷腦筋的活動。
更重要的是,要常做,才不會出錯。

古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
我說∶「開繩,沒有賭運氣。」
繩子,要嘛不用。一用,就是生命攸關。
兩種情形∶
A不會用,然後不用。
B 會用,熟練,萬無一失。
就這兩種選擇,沒有在賭一把的。

什麼叫賭一把?
就是:這個應該沒錯,試看看。
ㄧ試,可能命就沒了。我只能說試NM啦。

正在努力「熟練」的同學

繩索課之後

連著兩天,都是六點多回到家。睡覺前都有一種「淘空感」。

肌肉上的疲累,是有的。
畢竟,在繩上的動作,異於一般運動。
使用的肌群大不相同,不習慣,自然會痠痛。
沒像阿輝一樣,操到拉傷,就不錯了。


但我感覺,跟那種單攻屏風山後的疲累不一樣。
躺在沙發上給電視看,沒有很想睡。
但也提不起勁,幹點什麼。
就是一種「空蕩蕩」。
什麼都不想幹、什麼都幹不了的感覺。

跑步、看書,不用講,幹不了。
看電視、滑手機,不想幹。
趕緊睡嘛,卻睡不著…。
就好像籃球比賽最後5分鐘,大比分落後一樣,進入「垃圾」時間。

我想起,2016年的慕尼黑。
我為了躲槍擊犯,而藏身更衣室的經歷。槍擊威脅下 我躲在更衣室
那次「劫後餘生」後,我發呆了一個小時。
幾乎什麼事,都沒做。
就是在,消化驚恐的情緒。

那麼繩索課跟槍擊案一樣囉?某個層面上,可以說一樣。
同樣都是「警戒」狀態。

繩索課,需要專注。
在繩下,要專注教練教的。
上繩後,要專注自己的操作。
輪到夥伴上繩時,也是稍微放鬆而已,而不是「放他去」。
這些專注,骨子裡,都是帶有警戒意味的專注。
跟專注打電動、專注追劇不一樣。

我們是個小團體,彼此算熟悉。
下課時,笑語不斷。
但有人在繩上時,你是聽不到嬉鬧言談的。

我想,大概是這樣的上課狀態。
使我到家後 「心神渙散」。
情緒警戒一天後,無法馬上切換成休息模式。
需要幾個小時調整,然後才入睡。

最後

補個題外話。
我猜玩繩索的人,都有極其嚴肅的一面。
就像講話可信度只有5趴的阿輝。
連執行長李玲,都可以戲弄。

有次我問他,溪降安全問題。
他瞬間「起乩」,像是「王爺上身」一樣。
超超超…級嚴肅的。
講話可信度,從5趴,直接拉滿到200趴。
我不敢插話,全程立正聽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