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膽、快樂、有人生目標的人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人決定不接受現狀,相信只要自己想做就可能成功,他們不願意『勉強接受』,寄望幸福會自動找上門。」—《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Ashley Stahl
人生的成就不在於你「得到了」什麼,而是在於你願意忍受什麼,以及自身的衝勁。每當我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我都會問自己:我正在「忍受」什麼?這個問題比單純思考「我得到了什麼」更重要,因為堅持忍受那些挑戰,正是成功的關鍵。
恐懼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情緒。作者曾說,對偉大的恐懼會讓人覺得「偉大屬於別人,不屬於我」。這個念頭雖然嚇壞了她,但同時也激勵了她。事實上,懦弱是讓人陷入停滯,而希望和脆弱則是勇敢者的選擇。你是否害怕失去什麼,還是選擇相信人生總會善待你?在那一刻,作者明白她和所有人一樣,決定不再讓恐懼干預她的夢想,因為恐懼會讓夢想變得遙不可及。
你一生中有多少時間是因為恐懼而白白失去的?其實,恐懼和興奮引發的生理反應相似:心跳加快、神經緊張、精力波動。如果我們能將這股瘋狂的能量視為「興奮」,那會如何呢?如果你尚未準備好迎接事業上的挑戰,不必羞愧,因為一切永遠不會太遲。
一個好的求職心態意味著你要敢於曝光自己,並積極尋找機會。作者提醒我們,不要幻想自己在不同工作中的樣子,短暫的幻想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行動。在求職過程中,她曾經感到無力,因為申請的工作無回音,那種一無所有的感覺令人痛苦。然而,對一切保持開放但不強求的心態,才能幫助她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求職時應保持自我價值感,而不必過於心急。那些大膽、快樂且有目標的人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拒絕接受現狀,並堅信只要有決心,就能成功。他們不願「勉強接受」,而是勇敢追求,因為幸福不會自動找上門。
在改變的道路上,作者發現世界上有三種類型的人:
關注自己身體的感覺,並開始記錄快樂時刻,是提升創造力的關鍵。史丹福大學的研究顯示,60%的創意靈感並非源自工作,而是來自生活的其他領域。作者發現,在游泳、寫作和執行計劃中,她的創造力自然而然地爆發。這表明,職業生涯的成敗更多在於能量管理,而非時間管理。當我們真正與自己的身體和感覺聯結,我們就能改變生活,並逐漸靠近自己的目標。
動機和行動是一個正向循環,繼續努力,總會有機會敞開大門。作者決定將每封求職郵件個性化,而10%的回覆率讓她相信求職是一場數字遊戲。這些經歷給了她勇氣:敢於冒險、敢於開口求助,也敢於接受失敗。成功的秘訣就是:做一個積極行動的人。
「恐懼會讓你嚇得尿褲子,勇氣則是濕著褲子去做你應該做的事」 — Dan Sullivan
成功來自於做那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大多數人都不想感到不自在,而當你只對生活稍感興趣時,你會選擇方便的事情去做。只有在你下定決心全力以赴時,奇蹟才會出現。
轉變心態:從投履歷到建立人脈
建立有效的人際網絡,意味著你的思想與心靈始終樂於與他人交流。如果你能將它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晨敞開心扉,迎接每一次新對話,你的職業生涯將會顯著提升。若你覺得自己沒有合適的聯絡管道,答案很簡單:自己去創造機會。無論是在散步時、排隊時,甚至在廁所休息時,決心與他人交流,從中發掘潛在的職業機會。
開始大量搜尋LinkedIn上的個人檔案,檢視那些你感興趣的專業背景,並分析吸引你的具體原因。
篩選出與你個人核心價值觀和本質最契合的公司,建立你的目標公司清單。
鎖定那些能讓你發揮主要核心技能的職位,這樣職業選擇會更加精確和適合。
在每家公司找到兩個關鍵聯絡人: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以及你潛在的老闆。
電子郵件是他們最重視的聯絡方式,無論是否收到回覆,這一步至關重要。
在發送任何郵件之前,先收集足夠的資訊。這不是一次求職,而是開啟一場對話,給未知的機會施展魔法的空間。
一開始,與陌生人聯繫可能會讓你感到畏懼,但只要多加練習,很快就能駕輕就熟。
拓展人脈並非為了占便宜,而是為了付出與給予。從現在開始,不要等到需要幫助時才尋求交流,而是讓人際網絡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與他人對話,無論是面對面還是線上互動,這種交流不僅能提升你的職業發展,還能豐富你的人生經驗。
隨著2024年即將進入尾聲,我感受到自己在突破內心的恐懼。無論是發送私人訊息、主動邀請人參與活動,還是傳福音,我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我不再畏懼與陌生人交流,反而能主動分享我的工作,甚至談論信仰。
儘管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發讀書筆記,但我也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啟動了「每日一問答」,並進入了「超感謝筆記」的書寫階段。我相信主耶穌正引領我,讓我持續走在祂為我預備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