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越早懂理財,越少走彎路」早學理財,晚年少煩惱。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每個人從小就有一門每個學期都有的必修課,教我們如何打理財務、避免債務陷阱、甚至規劃夢想中的退休生活,這世界會變得多不一樣?


讓我們先來看看小明的故事,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很多人面對財務挑戰的情況。


小明剛從大學畢業,身上背負著學生貸款和信用卡債務,卻對如何有效地管理這些財務問題感到茫然。他找到了一份薪水不多的工作,但因為從未學過如何談判工資或制定預算,他只能接受現狀,結果幾年下來,薪水沒什麼變化,負債卻一直在累積。這樣的財務困境讓小明感到壓力重重,無法對未來做出長遠的規劃。


對啊,錢不是萬能,但它絕對是現代生活的「燃料」。缺乏理財知識,就像開著車卻不懂得如何加油或者避開坑洞,最後不僅撞上了現實的牆,還可能讓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片混亂。


財務管理並不是「只要不亂花錢就好」這麼簡單,實際上它牽涉到預算、儲蓄、投資、退休計劃、風險管理等等。偏偏這些關鍵知識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往往被忽視,結果導致大多數人走上了「誤打誤撞」的財務道路。讓我們一起探討為何財務教育如此重要,並深入了解怎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長久的困境。




為什麼我們需要財務教育?

財務教育的缺乏就像是沒有人教我們開車卻硬逼我們上路,小時候都會被教導「錢不是萬能的」這件事,但結果所謂出社會就是這裡是錢,那裏也是錢的問題。


大部分人都是在學校、職場或生活中自學摸索財務知識,這導致許多錯誤選擇。當我們了解預算、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時,能有效地降低債務風險,增加資產累積。建立穩健的財商有助於我們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選擇,讓金錢成為幫助我們實現夢想的工具,而非壓力的來源。


不僅如此,越早開始的財務教育越能夠讓我們體會到複利的威力。比如當我們每個月儲蓄並投資,隨著時間推移,透過複利的累積,儲蓄的效果會變得非常顯著。複利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這個奇蹟的力量在於時間。如果我們在年輕時就能懂得這個道理,那麼在未來的人生中,我們將更有機會累積可觀的資產。


首先我們得認清現實,財務教育絕對不只是給那些想成為金融大亨的人。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每個人日常選擇的基礎。想想,從買一杯咖啡到選擇是否買房,每天的財務決策其實不斷在累積,最終會對我們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現在的情況是,許多人在這些決策上面根本沒有明確的指引。缺乏教育的結果就是,76%的成年人對於自己的財務狀況感到無法掌控。我們有超過六成的人依賴每個月的工資生活,僅能勉強應付帳單和日常開支,沒有太多餘裕去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像是生病、車禍或失業。當大家都以為這只是個別現象,其實這是全社會面臨的一大問題。




從學生時代開始的財務陷阱


財務教育的重要性特別體現在學生時代,因為這正是建立財商的關鍵時刻。很多年輕人剛離開校園時,對於財務管理一知半解,他們可能會過度依賴信用卡,或是沒有清晰的儲蓄計劃。小明的故事就充分體現了這樣的情況——缺乏預算和儲蓄概念,導致他在面對第一份低薪工作時陷入困境。


這種情況下,學生貸款和信用卡債務可能會不斷累積,而不正確的理財決策更會讓問題雪上加霜。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信用分數的重要性,錯過最低還款導致信用分數下降,最終使得房貸或其他財務需求變得更加困難。越早開始財務教育,就越能夠讓我們在剛踏入社會時避免這些陷阱,並建立更穩定的財務基礎。


大學畢業生小明的故事可以說是許多人財務生活的縮影。他畢業時負債累累,有著學生貸款和信用卡負債,卻沒有任何儲蓄,甚至對如何有效地管理這些財務問題感到茫然。像小明這樣的年輕人,他們很可能會接受第一份薪水不多的工作,並且毫無談判工資的概念。這導致他在幾年後的薪水仍停滯不前,沒辦法讓他有效地減少負債。


我們的教育系統雖然有教導一些基本的財務概念,但幾乎沒有深入探討如何制定預算和理解複利的力量以及風險管控等等,羊羹也只記得高中有稍微講到一點點基金,一點點股票,大概公民課本的一個大章節而已,大約是兩三堂課的時間就講完了的。




金錢與心理健康的連結


金錢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其實遠比我們想像中更密切。財務壓力可能會成為我們日常焦慮和壓力的來源之一。一些研究指出,當人們面臨不確定的財務狀況時,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響,焦慮、抑鬱的風險增加。


如果我們能夠擁有基本的理財知識,並建立良好的財務習慣,就能夠有效地減少這種壓力感,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舉例來說,制定預算能讓我們對金錢的去向一目了然,這種掌控感在面對財務壓力時非常重要。當我們能有條不紊地管理收入與支出,並且持續儲蓄和投資,未來的財務狀況將會變得更加穩定,這不僅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鬆,還能讓我們的心理健康得到正面的影響。


金錢與心理健康之間其實有非常緊密的關聯。如果我們每天都在擔心怎麼應付帳單、如何減少負債,那麼很自然地,我們會感到壓力,甚至影響到心理健康。一項調查指出,財務困境是成年人焦慮的主要來源之一。當我們看著帳單和信用卡利息時,腦袋裡的壓力計可能會直線飆升,尤其是面對那些看起來永無止境的負債時,這種焦慮感更是難以排解。


擁有財務知識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掌控感。假設我們能制定一個簡單的預算,分配收入中的一部分用於日常開銷、一部分儲蓄、一部分用於投資,我們就能看到自己逐漸走向一個更有安全感的未來。而這種「掌握金錢」的感覺不僅能減少壓力,還能讓我們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表現得更好。畢竟當我們不再為錢擔憂時,就更能集中精力追求我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財務自由的真諦:做出選擇的自由


在理財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做「可支配金流」。可支配金流指的是扣除所有固定開銷後,剩餘的那部分資金,這些錢是我們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建立良好的可支配金流,意味著我們能有效掌握生活中的自由度。若我們能降低非必要的開銷並增加儲蓄或投資的比例,這樣不僅能提高可支配金流,還能讓我們有更多的餘裕來應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甚至是創造更多機會。


可支配金流的高低對於我們實現財務自由至關重要。當可支配金流越高時,我們可以更靈活地運用這些資金,例如用於應急、投資或學習新的技能,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的賺錢能力。反之,如果可支配金流過低,那麼我們會陷入每月剛好過日子的狀態,無法儲蓄,更別說為未來的退休或投資計劃做好準備。因此,建立穩定且充裕的可支配金流是達成財務自由的重要一步。


兩個同樣每個月生活開銷都是兩萬的人,阿華一個月收入六萬,小明一個月收入三萬,明面上阿華只有高出小明的收入一倍,但實際上阿華扣除月生活開銷存下的是四萬,小明剩一萬,這時阿華的儲蓄是小明的三倍。


如果這些錢是拿來投資呢?只算10%的複利,兩個人會差多少?經過 10 年以 10% 的複利來投資,阿華的最終資金約為 819 萬,而小明的最終資金約為 204 萬。這表示阿華的資金是小明的 4 倍,雖然阿華每月儲蓄只是小明的 4 倍,但因為複利的力量和更高的可支配金流,他們之間的資金差距越拉越大。


財務自由的概念不僅僅是「有很多錢」,更重要的是擁有「選擇的自由」。我們想要的其實是能夠在面對人生各種選擇時,不再被財務限制所束縛。如果我們不喜歡目前的工作,能夠自由選擇離職,甚至去追求更有意義的工作或創業。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迷途的羊羹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