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5|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國1五堵—汐止交流道拓寬計畫!能緩解基隆&汐止,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車潮嗎?

國道1號位於雙北的路段,目前有許多拓寬或改善計畫,正在進行當中,除了我們之前講過的林口、五股之外,在五堵交流道到汐止系統交流道之間,也有相同的計畫即將啟動,究竟這個計畫能不能解決基隆跟汐止,往返雙北的塞車情況?又打算如何改善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wFxhKx1jSR4


塞車情況有多嚴重?

國道的拓寬跟改善工程,最主要就是希望解決道路不順暢的問題,當然會造成塞車的原因非常多,一就是最直觀的車輛太多,也是不少人認為,一昧進行拓寬工程,並不是有效解決塞車的論點。


不過,我個人是認為在不同路段,也必須考慮其他不同的因素,像是相關設施如地磅站的進出動線規劃,或是匝道、集散道路跟主線的運作下,車流相互的影響等等因素,也就是雖然大家都是看到「阿,這條路車很多導致塞車」,但背後造成的原因其實非常複雜,這就很考驗在工程動工前,所蒐集的調查跟模擬分析資料。


而今天的主角—國1五堵交流道至汐止交流道路段拓寬工程,究竟這段路發生什麼問題?還有塞車的情況有多嚴重呢?


這裡得先把這段路分成幾個區段,由東至西分別是大華系統—五堵、五堵—汐止與汐止系統、以及汐止與汐止系統—東湖。


從各區段平日的交通狀況來看,首先是早上大華系統—五堵的南下路段最可怕,不僅呈現車多擁擠的狀況,車流也在早上7點-8點來到巔峰,導致行車速率降到只剩約40到50左右,而從車流瞬間出現的時段,以及晚間往北的方向判斷,這波可說是早上從基隆、進入雙北的上班車潮。


而這股車流所造成的影響,其實在其他路段也能看出來,那就是五堵—汐止系統在早上8點-9點,也出現行車速率降到30至40的情況,而汐止系統—東湖則是9點出現壅塞狀況,後續則是得等到早上11點才回歸順暢。


不過這只是往南、也就是進入雙北的情況而已喔,其實國1主線的北上往基隆路段,在五堵跟東湖之間,不管是上午或下午,也是相當的擁擠,甚至有時候嚴重程度,比剛剛提到的南下還嚴重,尤其是晚間北上的汐止與汐止系統和東湖間,行車速率只有約20到30,可說是相當緩慢。


另外,除了幾個區段塞車情況嚴重以外,在整體車流的車種分析來看,其實也滿特別的,主要是三個區段各有一定比例的聯結車與大型車,尤其幾乎都是上午往北的數據最高,甚至汐止與汐止系統—東湖的聯結車比例,還有來到約15%,大型車也有約11%。


這部分主要是因為基隆與新北汐止,存在許多物流倉儲、貨櫃集散跟工業生產基地,而在大車機動性相對起來比較差,以及本身尺寸大的狀況下,在變換車道、車流交匯的時候,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究竟高公局打算進行的拓寬改善工程,會有怎麼樣的優化方案呢?


塞車的改善方案

首先從國1主線來看,這次的拓寬工程內容,是希望把里程7k+305到10k+000,全長約2.695公里的國1主線,從全寬27.1公尺、北上2車道、南下3車道,拓寬成雙向6車道與1標準外路肩,全寬則是來到34公尺。


主要是為了解決國1主線容量不足,以及車道增加又縮減的問題,像是南下經過大華系統後原本是4車道,經過五堵交流道縮減成3車道,北上則是在汐止系統與汐止,兩個交流道車流匯入後,主線車道由2增加到3,經過地磅站又縮減為2。同時除了主線,也會一併調整汐止地磅站的進出動線,主要是地磅站跟汐止交流道距離過短,導致出地磅站的大貨車,跟出口車流交織、影響效率,希望工程完成後,能降低地磅站車輛進出對於車流的干擾。


再來則是針對匝道與集散道的改善,尤其汐止跟汐止系統,兩個交流道距離過近,因此進出車流,得依靠集散道路匯併,進而影響車流效率。而拓寬工程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針對汐止交流道,這邊的問題是,南下集散道的容量不夠,以及比較棘手的,汐止南入跟國1轉國3的車流,有嚴重車流交織問題,也就是從汐止進國1的車輛要往內切,但從國1轉往國3的車輛要往外,當大量的汽車在變換車道時,就會影響效率、造成後方塞車。


因此這邊的改善計畫,會把南出匝道拓寬成雙車道,並且增加一條新匝道,讓國1轉國3的車輛,能先變換到最外側,避免跟汐止上來的車輛產生交織。


不過這邊有個奇怪的點啦,就是如果拓寬工程完工後,沒有把這一段封起來,依然會有銜接國3需求的車輛走這一條,代表一樣會產生交織狀況,我自己猜有可能是為了讓從地磅站出來、來不及切出去的大型車輛,還有重新併入國1的機會?


I don’t know,這邊是有那麼一點奇怪,但就算把路封起來,前後車道配置也是滿奇特的。


其他兩項工程,則是針對汐止系統交流道做改善,分成南下跟北上集散道路兩個部分。其中南下集散道路,主要是希望把國3北入環道,拓寬成雙車道,其中又分成LOOP8-A,以及預計增設的LOOP8-B。


主要是因為原本國3轉國1,跟南下集散道路的車流合併後,交通量大於道路負荷,容易產生回堵,以及前面就是準備接汐五高架的交會處,兩股車流一樣會有交織問題,因此誕生這個改善規劃。


不過針對新設置的匝道部分,看起來是希望走國1主線的車輛,使用原本匝道,要接汐五高架才走新出現的,不過計劃書後面又有提到,未來完工後似乎會視車流狀況動態引導。


最後則是北上集散道的拓寬,主要是北上集散道路、這條稱作CD1-NB的單車道匝道,在尖峰時刻交通量很容易飽和,導致車流回堵到主線,因此打算把單車道拓寬成兩車道,同時這項改動要調整環道LOOP5、與匝道RAMP4的位置。


而整個拓寬改善工程的總建設經費,則是來到約36.51億元,目前應該是在基本設計作業,暫估2031年完工。不過,整個計畫其實還多一個,先前類似工程都沒有出現過的項目—邊坡補強,我自己第一眼看到是有點好奇,怎麼邊坡補強會跟拓寬計畫放在一起,突然靈光一閃,想到2022年在國1汐止路段發生的重大事件。


2022年10月29日,奈格颱風在菲律賓登陸,造成當地不小的傷亡與財產損失,而對於台灣來說,雖然沒有受到颱風的直接影響,但外圍環流卻為不少地區,帶來連日豪大雨,導致11月1日在國道1號汐止交流道附近,發生了邊坡土石坍方事件。

從當時的新聞畫面可以看到,不僅擋土牆斷裂、大量土石沖刷到路面、路牌也被壓垮,更導致國1汐止南下路段交通中斷。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當時沒有汽車經過,因此無人受困傷亡,但因為有大量土石要移除,還有修復工作得進行,連帶造成11月1日坍方後,交通動線直到13日才全部恢復,而交通中斷的這幾十天,許多替代道路在尖峰時刻,都呈現塞爆的狀況,甚至比之前塞車時間更長、範圍更廣,讓不少用路人哀嚎遍野,交通可說是超級大打結,也讓台鐵加開許多區間車協助運輸。


所以在這次事件後,因為坍方位置鄰近的順向坡,是這次拓寬改善工程的範圍,所以有特地安排C級邊坡總體檢,後續發現16處中,共有5處存在安全上的疑慮,因此希望在進行拓寬工程的時候,一同把這些邊坡補強起來,最終變成我們看到的計畫內容,不過也讓整體的總建設經費增加不少。


基隆汐止交通難題

而大家最關注的,應該還是拓寬改善工程完成後,能不能讓塞車的情況消失呢?這個答案我自己是認為不太可能啦,不過這並不是指整個工程計畫沒用,而是基隆跟汐止要往來雙北,本來就受到先天上的發展位置限制,也就是都會地區位於狹長的地形上,除了台鐵跟尖峰時段經常爆滿的客運外,其他就得自己開車,而當中又以國1、台5與台5甲為僅有的聯外道路,但台5跟台5甲兩側有不少建物,加上有多處紅綠燈,效率不是很好,所以只剩國1,成為主要支撐往來交通的重要角色。


同時更棘手的是,基隆跟汐止民眾,有非常高往返雙北的需求,導致尖峰時刻瞬間湧入超級龐大的車流,其中又以早上最明顯,再加上倉儲物流跟工業生產,也連帶出現許多大型車輛,最終成為現在車多壅塞的狀況,就連先前已經完成的車道配置改善、開放行駛路肩等措施,都沒有帶來明顯的疏通效果。


那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個人是就算整個拓寬工程完工,也沒辦法讓國1這個路段不塞車,不過應該是能打通部分路段的交通瓶頸,尤其對於目前有嚴重車流交織問題的路段,經過改善工程的動線調整,應該會讓行車速率提升,連帶讓後面受影響的車流,變得更加順暢一些。而基隆與汐止等區域,往來雙北的交通問題,或許只能等到未來基隆捷運通車後,看能不能分流一些通勤人潮。但是呢,就算基隆捷運未來通車,還得考量到包括列車行駛速度、站跟站之間的轉乘方便性、甚至未來延伸到基隆的二期路線,究竟何時能通車等等層面,在先天條件的限制,以及這麼高的往來需求下,要怎麼讓兩地的交通更順暢,可以說是個難解的問題了。

👉本集YouTube傳送門:https://youtu.be/wFxhKx1jSR4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