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聽簡少年podcast推這本書作者寫的另本書解密陌生人才知道這個作者,不過我覺得異數比較好看。
作者葛拉威爾與疫苗戰爭的作者一樣,都是很會講故事的人,所以他們的書都滿好讀的。
異數這本書主要在探討怎樣的特質容易成功,不過跟一般雞湯不同,異數提出許多人物故事並歸納出成功的方程式。
成功=機會+資質+努力。
雖然這個方程式看起來很像廢話,不過好像的確實際上是如此,你必須抓到時代的機會,加上資質比普通人再好一點點,再加上持續累積的小小的努力,最後時間的複利效果下,就會產出成功的結果。
所以如果是我,我會再修改這個方程式變成:
(成功=機會+資質+努力。)*時間
葛拉威爾對於成功的歸納因子,還需要時間的複利累積。
除了葛拉威爾在書裡對於timing影響人們成功的分析很值得一看以外,我覺得裡面關於資質的分析也值得思考。
比如:在第一章裡作者分析加拿大曲棍球隊為何可以組成實力強勁的隊伍,裡面分析到隊員都是挑青少年裡面同一年出生的人裡面年紀比較大的,出生月分比較前面的人,這些人比出生月分後面的人多成長了幾個月,所以他們的身體成熟度比較好。這真的完全推翻亞洲人幼稚園就揠苗助長讓小孩去念雙語幼稚園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想法。
亞洲人總是覺得小孩要早點開始學習,才能贏過別人,可是統計數據卻告訴我們讓小孩好好生長才是成功的關鍵。
書中另一個看似在講文化差異影響成敗的例子,我覺得也可以歸納到資質這個項目探討,書中探討韓國航空飛安事故頻繁與他們的文化裡有明顯尊卑與位階之分,使得副機長在向機長建議時會使用各種委婉的說法,使溝通導致誤判。明明已經很緊急要迫降要撞到東西了,還在用類似我覺得這樣不太好的講法。這個文化導致事故的例子讓人很有感,因為在亞洲國家的確是這樣,基本上只要受到儒教思想文化影響的日本台灣中國韓國都會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概念,這樣的階級概念也導致了我們在有位階關係的溝通裡很難直言不諱。
還有一個有位階的例子就是性別。
要教育女生對於不喜歡的事情直接說不,這件事有多難,去觀看類似性騷擾性暴力的案例就知道。性別裡面女生負責傾聽男人負責表達的性別分配,往往導致女生一旦拒絕提供情緒價值,會得到關係裡面的情緒反撲。女生常常終其一生花很多時間消耗在提供別人情緒價值,而沒有集中人生美好的時光去經營出屬於自己的事業,這可能也是過去的時代,成功的女性領導人普遍比男性少的緣故吧。
文化塑造我們的性格與資質。如同身在東亞文化的我們會論長幼尊卑,決定我們說話的方式。
最近不約而同在很多podcast節目都提到台灣跟美國的文化差異,在台灣就是比較難培養出像馬斯克這些科技巨頭的人才,因為新科技是需要想像力的。台灣的教育文化對於想像力的扼殺,以及家長的文化思想就不利於培養需要想像力的產業,比如:科技或藝術產業。
這也是一種資質塑造我們的樣子的結果。
有在關心投資市場的話,多半會知道做代工、工廠一開始的確會有好的毛利率,但是時間久了科技進步一定會有成本下降毛利變少的趨勢,真正有價值的是不斷創新的點子。就像今年的蘋果iphone16跟舊版就沒有令人驚豔之處,要再推動購買熱潮就很難。千百年才會塑造出一個賈伯斯的腦。
在這本書歸納了成功條件後,如果要我一定要選一個最關鍵的因素,我會選擇機會。機會就像是不遠處有一台可以接駁你的公車,普通人總是寧可慢慢走錯過它,但看到機會的人會抓緊時間狂奔上那台公車。這本書的尾端舉了一個美國知識力學校的培力例子。這間學校一律抽籤入學,所以它的學生成員理論上是屬於常態分佈,會有比較家庭背景好的但也有很多弱勢家庭、非裔等少數族裔學生。知識力學校就像是台灣的明星中學,升學率好,裡面舉了一個弱勢家庭學生瑪莉塔的例子,她為了要去這間學校上課每天要五點多起床,寫很多作業,瑪莉塔以前學校的同學卻覺得這樣的生活太苦,沒有時間玩耍。對於瑪莉塔來說,知識力學校就是她抓住脫貧的機會。這個例子突顯了機會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如何透過努力來把握這些機會。瑪莉塔的故事不僅展示了教育機會對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潛力,也說明了個人態度和決心在面對機會時的關鍵作用。這再次印證了本書的核心論點:成功不僅僅是天賦或背景的產物,更是機會、努力和時間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