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豆科植物特別怕冷?

雖然今年夏天真的很熱,而且到現在還有颱風要來,但是天氣也還是漸漸地開始變得涼爽了。


每次天氣開始變得涼爽,就會有一些特別怕冷的人把外套拿出來穿了。有的人會開玩笑說,這樣的人是把攝氏度數當作華氏來用!而不怕冷的人如我,常會被問「你不冷嗎?」但我都是回答「我還覺得熱呢!」。


玩笑歸玩笑,但植物也是有怕冷的。例如豆科植物就被發現特別怕冷,也特別容易遭到凍害。奇妙的是,照理說現在全球暖化,豆科植物應該會長得比較好,但可能是因為極端氣候的關係,加拿大的研究團隊注意到,近年來豆科植物受到凍害的情形變得更嚴重,於是產量就減少得更明顯了。


到底為什麼豆科植物這麼怕冷呢?有一個說法是,因為「氰化作用」(cyanogenesis)。什麼是氰化作用呢?原來,有些植物會合成「產氰糖苷」(cyanogenic glycosides),原本這種次級代謝物是植物拿來報仇用的,但是卻在氣溫下降到冰點之下時,對自己也造成損害。


為什麼說產氰糖苷是報仇用的呢?原來這個化合物在分解後會產生柯南的最愛「氰化氫」(HCN),但是當細胞好好的沒有破裂時,它並不會自行分解,所以對植物沒有害處。可是,當植物細胞因為被吃造成破裂時,這時候它就會遇到可以分解它的酵素,然後就會分解產生劇毒的氰化氫。因為不吃它就不會有,所以也就不會中毒,這不就是報仇用的嗎?


但是,當植物被凍傷時,細胞一樣會破裂。這時候,氰化氫也會產生,然後植物就被自己給毒到了!這讓我想到有些走私的人把某些藥品放在膠囊吞到肚子裡,結果半路膠囊破裂...慘啊!


因為植物凍傷時會發生這樣的反噬悲劇,加上有些科學家觀察到白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能合成產氰糖苷的個體比較怕冷,所以就有這麼一個說法,認為或許是反噬作用、或許是合成產氰糖苷需要消耗能量、或許是被凍傷以後產生了氰化氫會干擾植物抗氧化的能力,反正就是認為是產氰糖苷的錯,造成豆科植物比較不耐凍啦!


但是,假說歸假說,還是需要實驗證明。於是研究團隊做了兩個實驗,想要探究到底豆科植物不耐凍是為什麼。


第一個實驗用了四種豆科植物,包括加拿大原生的北美舞草(Desmodium canadense)以及豆科的模式植物之一的百脈根(Lotus corniculatus),在不同的氮素處理下,接種從野外採集到的根瘤製成的接種液,等到生長五週後再進行耐寒馴化(攝氏五度12天),接著處以凍結處理分別降到零度、負五度C、負10度C。


結果發現,根瘤菌接種在零度與負五度C可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但是在負10度C時,因為死亡率實在太高,所以無法推斷是否有影響。另外,不同的氮濃度也有影響!研究團隊發現,低氮反而比較耐凍,而提供氮素反而讓接種根瘤菌的植物變得不耐凍。所以根瘤菌並沒有讓植物的耐凍性提高,或許是因為凍結讓根瘤凍傷,影響到植物的競爭能力。不過不意外的,本地的北美舞草表現得比較好。


至於氰化作用,研究團隊測試了更多豆科植物,包括北美舞草、百脈根、白三葉草等一共九種植物。等這些植物發芽之後,採取一片子葉與一片真葉,放入-80度C冷凍12小時後室溫解凍,再測試它們是否產生了氰化氫。


結果發現,只有百脈根與白三葉草產生了氰化氫,其他七種植物都沒有。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氰化作用並非豆科植物的普遍現象,因此當然也不會是造成豆科植物不耐凍的主因了;雖然還是不能排除個別的物種(如百脈根與白三葉草)會因為有產生氰化氫的能力而影響其抗凍性,但是氰化作用應該不是豆科植物特別怕冷的一般性原因了。


所以,豆科植物之所以特別怕冷,可能是因為低溫凍傷根瘤,降低固氮效率,影響到植物的競爭能力;至於之前有些科學家提出的氰化作用反噬,可能只是少部分豆科植物的的問題,並不是全科植物的共同原因。


不過,只調查九種豆科植物,會不會有點武斷呢?另外是,會不會還有其他的原因造成豆科植物特別怕冷?這些大概都需要再進一步的思考與驗證了。


參考文獻:


Rycroft, S. L., & Henry, H. A. L. (2024). The roles of root‐nodulating bacterial associations and cyanogenesis in the freezing sensitivities of herbaceous legume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11(10), e16424. https://doi.org/10.1002/ajb2.16424

感謝Dr. Henry提供論文檔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