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蓋剩下最後一年的小學生活之際,幸運地能有機會透過甄選、培訓,代表台灣參加亞太兒童會議的國際交流活動。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幾個孩子們思考對於自己文化的認同及體驗跨文化溝通的能力。獲得代表的幾個優秀孩子,也確實很努力的準備培訓。
畢竟是代表台灣的一項國民外交,行前還舉辦了官方授旗記者會。會後記者們要求老師派出小代表接受訪問。一向被師長認為具沉穩特質的小蓋,被帶團老師選為代表,接受訪問。小蓋是其中唯二男生,另一優秀的小明,不同於小蓋,是個與生俱來屬於舞台型的孩子,小小年紀在任何場合都不怯場,舉手投足都十分活潑且享受舞台。然而,原來在小明心裡,很在意為什麼不是選他當代表接受訪問。接下來幾天的培訓時間,不時會暗自找小蓋的麻煩。這才讓一向在校友善、人際關係良好的小蓋受不了,告訴我這件事。我才適度地跟帶團老師反應一下這件事。
這裡我想探討的不是孩子們。因為每件事的發生,都有背後的原因。了解後小明的心裡,發現他因擔心回家後被責備為什麼不是他的焦慮,因而產生的行為。這大概也跟小明長期的生活樣貌有關。據我所知,他平時扎實沒有浪費時間的作息表,是個在各方面都很努力的孩子,表現也的確出色。但或許在學業及才藝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可能先思考我們想教給孩子怎麼樣的價值觀和親子教養關係,否則是不是就像我眼前看到的例子,孩子會一直戴著精神枷鎖成長。世間萬事,過猶不及。
另外,我還發現另一備取代表男孩,阿章。在為期近半年的培訓都沒有缺席,表現積極也認真參與,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學習態度難能可貴。在培訓這段時間,小蓋有時會分享到阿章時而會喃喃自語說:真希望有人突然不能去,換上我去。孩子直率的想法,也透露著他因不放棄渴望爭取,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我告訴小蓋,雖然阿章最後沒能有機會代表台灣前往國際交流,但小小年紀的阿章表現出對事積極向上的態度,讓媽媽印象深刻。這是我們能學習他的地方。
到底是誰才真的比較厲害? 有時,答案並不是馬上就能揭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