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國富論》CH.1-9~1-10

    亞當斯密《國富論》CH.1-9~1-10

    <論勞動生產力逐步提高的原因及產品在不同階層之間自然分配的順序>

    論資本利潤、論工資與利潤隨資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第一節 起因於職業本身性質的不均等、第二節 起因於歐洲政策的不均等)

    2024.10.31

    所見:

    1. 利潤由財富的多寡決定。
    2. 行業資本的增加,其富商相互競爭下,會降低這個行業的利潤。
    3. 資本的利潤會隨著市場的利率不斷變動。城市的利潤比鄉村的少,因為競爭者多,但都市的勞動工資比農村高。
    4. 新領土和新行業的開展,會提高資本利潤,也會增加貨幣利息。
    5. 新興行業中,資本家缺少與之抗衡的競爭者,於是透過大量生產供應市場需求,獲得豐厚的利潤。
    6. 若維持產業的資本減少,使勞動工資降低,利潤就跟著增高。
    7. 一個國家富裕程度,如已達到其土壤、氣候和相對他國而言的位置,所能獲得的限度,沒有再進步的可能,其勞動工資和資本利潤就較低。
    8. 壟斷即為富人獲得鉅額利潤的捷徑。
    9. 國家法律若出現缺陷,則易使借款人處於不利地位,利息也會飛漲。
    10. 收取借貸人利息是合理的,因出借者需對這筆資金的使用要求相應報酬。
    11. 某些行業需靠借入資金來取得發展,在一些大型回款週期長的項目(例如興建發電廠)資本家通常沒有足夠的錢來建設,此時就需要向銀行借貸。
    12. 最低的普通利率,除了足夠補償投資遇到的意外損失外,若有剩餘,這剩餘就是純利潤。
    13. 富裕國家的利率通常很低,一般人無法僅靠利率生活,需慎用資本,從事行業用於盈利。
    14. 普通純利率會隨著市場的利潤升降而變動。
    15. 利潤抬高的作用,比起抬高工資,影響物價更多。
    16. 於自由社會下,不同的勞動和資本用途之利弊權衡必然相等。
    17. 歐洲各地的貨幣工資和貨幣利潤有很大的差別,部分原因是用途本身不同,部分則是各國的政策缺乏完全自由發展。
    18. 職業本身性質的不均等,來自於以下五點:
    19. 第一、工資隨著職業是否愉快即榮譽感而不同,而且收入與付出的勞動不一定成比例。例縫工與織工相比,因工作容易所以收入較少;而織工較鐵匠而言較輕鬆,故收入相對較少;屠夫工作雖然卑賤,但得利卻比其他職業要多。
    20. 又如,未開化社會將漁獵視為重要工作,然而在進步社會卻是娛樂,故將別人消遣的事作為職業之人,較為貧苦。
    21. 第二、勞動工資因業務學習的難易、學費多寡而不相同。比如花費功夫和時間學會特殊熟練技巧的職業,許多國家都將其視為機械師、技工,稱其為熟練勞動;而一般農村勞動者則視為普通勞動。
    22. 前者的工資較高,但其高出的部分,可以視為彌補前期學習花費用。
    23. 精巧藝術和自由職業的學習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大費用,所以畫家、醫生、音樂家等的報酬較多。
    24. 第三、各種職業的勞動工資因業務穩定與否而不同。例如製造業工匠,一年中幾乎都有工作;而泥水匠受天氣及顧客臨時要求影響,常常沒有工作。故後者的工資會較高。
    25. 第四、勞動工資因勞動者所需負擔的責任的大小而不同。比如金匠、寶石匠,被託付貴重材料,或是如醫師被託付健康等,他們所得的報酬,才能夠使他們負擔起重大委託。
    26. 第五、勞動工資隨取得資格可能性的大小不同。舉例,若二十多個人中僅有一人成功,則其所得報酬,除了補償他所受教育花的時間和費用外,還有其他二十多人的同樣成本。
    27. 雖然有些職業出路很短,仍然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加入,其一是這個行業所帶來的名譽和地位,其二是對自己才能、好運的自信。
    28. 公眾讚譽是公眾能力報酬的一部分,比如演員、歌手,因才能少有而美好,加上運用此才能而蒙受聲名的損失。
    29. 一班人會高估彩票的中獎性。以保險業者的輕微利潤為例,通常對損失機會往往估得過低,以至於一般得利與損失相抵後,發現通常是取得微利而已,很難發大財。
    30. 以上,勞動工資的五種情況,僅有工作愉快與否和安全與否會影響資本利潤。
    31. 此外,資本的普通利潤,會隨著危險程度增高而提高,但未必和危險程度成正比。(比如遠洋捕魚)
    32. 使不同用途的所有利害均等,須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33. 其一、用途必須眾所皆知而且牢固確立的。比如新行業的工資高於本行業的工資,將工人招誘過來,經過長時間後工資才會因為競爭,慢慢將到一般水準。
    34. 其二、勞動和資本的不同用途處在普通狀態(自然狀態)利益關係才會均等。利潤隨著產品價格變化而波動。
    35. 其三、用途是勞動者唯一或主要的職業。在富裕國家,市場廣闊,任何一個行業都能夠容納這行業的全部勞動和資本。
    36. 歐洲政策的不均等,是以以下三種方式促成:
    37. 第一、歐洲政策限制某些職業的競爭人數,也可說是同業的排外特權。例如對學徒人數和年限的規定,增加了學習費用,間接限制競爭。
    38. 或是透過同業組合、行業聯盟,限制自由競爭,阻止價格下降,維持高利潤,卻造成了不平等。
    39. 勞動所有權是窮人最後僅有的世襲財產,也就是體力與技巧。
    40. 都市透過兩種方法損害了鄉村。一是商業得利,即將原料的加工品返還給農村,物品價格因勞動工資及直接雇主的利潤而增大;二是內外貿易,即透過外國輸入或國內輸入都市的精製品,轉送往農村,物品價格因水路運輸的勞動工資及雇用商人的利潤而增大。
    41. 城市由於人口稠密,很小的行業都能夠建立起行業組合;而農村由於人口稀疏、缺乏組合精神,結合起來很困難。
    42. 法律應阻止同業人員結合,提高物價合謀對付公眾,總體來說,同業組合是不必要的,因其限制了競爭。
    43. 第二、歐洲的政策增加了職業中的競爭。例如設置獎金、津貼等,使得該行業的人數超過自由限度。例如醫師及律師由於接受公費教育人數過多,造成就業困難。
    44. 然而,競爭的加劇會促成大眾最終獲益。
    45. 第三、歐洲政策妨礙勞動和資本的自由活動,使得人們職業無法轉移,促成不均等。例如學徒法令和同業組合的排外特權,使勞動者在同一地方不能由一職業轉到其他職業,導致一部分人須靠救濟金過活。
    46. 妨害勞動者的自由流動,等同於妨害資本的自由流動。因行業所使用的資本量,大體取決於這個行業能使用的勞動量。
    47. 社會進步和退步,對工資和利潤的不均等影響不大。

    所感:

    1. 有趣:得出競爭比起法規的限制來說,更能促成健康的自由市場。

    辨析與觀點:

    『為什麼資本家通常能獲得比勞動者多得多的利益?』這是本章引起興趣的動機。另外提及勞動和資本之間變動的關係,和社會大眾的普遍觀感、付出隱藏的成本(學習)也有很大關連,形成一種自由變動的市場。

    從這一章節裡面意識到,學習成本也算是推進市場價格的一環。如果市場依供需法則來看,多了干涉(同業聯盟、學徒規定等)和法律的約束,都會造成不均等。

    關鍵字:

    資本利潤、職業性質、學習成本、同業組合、歐洲政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熱愛漫畫的浪漫主義者。有時候寫字、有時候畫畫,寄話於畫,以話闡畫。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