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寫文章不是寫小說!3個提升文章吸引力的標題技巧

關於寫作-寫文章不是寫小說!3個提升文章吸引力的標題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上週週末,我去參加了運動視界的十週年分享會,從多位前輩的觀點中獲得了不少啟發,也學到了許多寶貴的知識。

其中,張尤金前輩的經驗分享真的令我受益良多。

他從部落格寫手到專欄作家,再到出書,甚至現在可以做到一年出一本書的成果,張尤金大的寫作歷程可以說是我夢想中的發展路徑。

而他也在這次的分享會中,不吝惜地與大家公開自己的寫作技巧,真的對我有很多啟發。

這邊將分享自己的心得,並結合過往的寫作經驗作為紀錄。

寫文章前,告訴自己:這不是寫小說,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很多人(包含我)在寫作時總會有個習慣,想把自己所想的東西一股腦地倒出來,這導致文章很容易落落長。

但是,現代人的注意力嚴重地被分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看完一篇3000-4000字的文章。

因此,過去的我會想說:那我將原本的文章分成兩篇,是不是就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了?

理論上這樣做似乎沒錯,但在實際嘗試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我們往往把自己的作品看得過於重要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拆分文章時,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文章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讀者看完一篇之後應該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後續內容(或是急著了解我們的想法)。

因此,許多人在拆分文章時,會選擇最簡單的方式:在標題後加上集數。

然而,這樣的思維其實過於自信。畢竟我們不是九把刀,也不是丹布朗這樣的知名作家。除非你的文筆極為出色,或者所探討的議題非常吸引人,否則大部分的讀者可能並不會那麼在意我們的後續想法。

避免「續集」標題,設計每篇都有吸引力的標題

過去,我曾經以「標題(1)(2)(3)」的方式發表長篇內容,例如在撰寫一篇分析NBA近二十年第四順位選秀的文章時,由於篇幅太長,我將其分為「上、中、下」三部分。

然而,這麼做的風險在於,讀者可能會覺得要先看完前面的部分才能理解後續,這在現代分散的注意力下,是很大的閱讀門檻。

結果顯而易見:第一篇的點閱率最高,到了第二篇便大幅滑落,第三篇更是乏人問津。

因此,現在我在設計標題時不再偷懶地使用「續集」格式,而是為每篇文章都找出一個獨特的吸引點。至於前一篇的內容,則會在開頭以超連結的形式引導讀者回顧,這樣讀者更願意繼續閱讀下去。

如何設計吸引力標題:增強矛盾性與避免貪心

我曾寫過一個系列,討論那些在NBA待了10年以上、卻未曾拿過冠軍或個人獎項的角色球員。

在整理出10名以上的球員後,我決定將文章分成兩篇。為了避免第二篇成為「續集」,我特意為它設計了新的標題:第一篇為《沒拿過冠軍、沒得過個人獎項,為何他們還能待在聯盟超過10年?》,第二篇則是《淘汰率超過30%的殘酷舞台!為何他們能在NBA待超過11年?》。

這樣的設計不僅避免了續集感,也突顯出兩篇文章探討的細微差異,結果兩篇文章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響。

張尤金前輩也提到,他在設計標題時會參考受歡迎作者的標題設計,再加入自己的風格,形成屬於自己的標題。

我也有類似的做法,或許因為曾在媒體工作,我特別強調標題中的「矛盾感」。例如,對於當前風光的球員,我會在標題中凸顯他們的過去低谷;而對於現狀不如意的球員,我則會強調他們曾經的輝煌。

此外,「去掉貪心」也是提升寫作吸引力的一大要點。

我在資料搜集過程中常會發現許多感人的故事或關鍵事件,總想全部呈現給讀者。但這樣做反而容易讓文章冗長,主題模糊。

正如一句話所說:「新手難在創造,熟手難在刪除。」這提醒我在寫作中要學會聚焦於核心議題,即使真的很想分享全部的故事,也得聚焦主軸,將與主線無關的素材放到之後推廣或捨棄。。

這次的分享會讓我有所收穫,有些是我在寫作中遇到的問題,前輩的處理方式給了我啟發;有些則是我還有進步空間的地方,前輩的經驗也為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也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avatar-img
李致淮的職涯寫作筆記
6會員
28內容數
我是一名有社群行銷經驗的課程規劃師,也是一名職涯諮詢師。 曾在媒體擔任社群行銷,並撰寫與職場相關內容。過去也曾於大人學負責課程製作,參與 LinkedIn 經營與主管管理相關課程的設計。 我將在這裡,分享自己對職場寫作與職涯諮詢的觀察與想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許多人認為MBTI外向者熱愛社交,但作者卻在社交中感到疲憊。作者以自身經驗和蓋洛普人格分析,說明其社交疲憊源於潛意識中扮演「好人設」的渴望被喜歡,卻又缺乏自信。文章探討了這種矛盾性格如何影響社交,並鼓勵讀者接納真實的自己,從喜歡自己開始,建立自信,改善社交關係。
本文探討裸辭的掙扎與克服方法,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心理建設、財務規劃與階段性目標,減輕裸辭的焦慮,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理想生活。
團隊合作中,流程的增減應以是否達成目標為依歸,而非單純的「用心」。主管與同事的衝突源於對流程必要性及決策邏輯的不同理解,如何在決策前釐清問題、確認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程序增加,是團隊協作的關鍵。
許多人認為MBTI外向者熱愛社交,但作者卻在社交中感到疲憊。作者以自身經驗和蓋洛普人格分析,說明其社交疲憊源於潛意識中扮演「好人設」的渴望被喜歡,卻又缺乏自信。文章探討了這種矛盾性格如何影響社交,並鼓勵讀者接納真實的自己,從喜歡自己開始,建立自信,改善社交關係。
本文探討裸辭的掙扎與克服方法,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如何透過心理建設、財務規劃與階段性目標,減輕裸辭的焦慮,並鼓勵讀者勇敢追尋理想生活。
團隊合作中,流程的增減應以是否達成目標為依歸,而非單純的「用心」。主管與同事的衝突源於對流程必要性及決策邏輯的不同理解,如何在決策前釐清問題、確認需求,避免不必要的程序增加,是團隊協作的關鍵。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