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在YouTube上看reaction影片的人。
我最近開始思考這樣習慣或者喜好、興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大學的時候,YouTube對我來說是用來看迷因影片的地方;像是竟有自己的維基條目的〈They're Taking the Hobbits to Isengard〉影片,或者當年很紅的,印度歌曲空耳系列等等。
唸碩士的時候,除了繼續看例如《獨角獸查理》系列、AFK PL@YERS製作的《魔獸世界》相關影片之外,我也會開始看國外YouTuber的vlog,或者一些當時被稱為「Let's Play」的遊戲遊玩影片(如今這樣的行為被稱為「雲玩家」了);基本上我的恐怖遊戲如《沈默之丘》系列、《惡靈古堡》系列都是在YouTube上看完的。
(看看當年的Evelien多麼青澀啊)
雖然觀看他人的遊戲遊玩「紀錄」(這裡強調「紀錄」,是為了跟觀看遊戲「直播」做出區別),某種意義上也算是一種觀看reaction,但大概是搬到東部、開始唸博士之後,我才真的「迷上」那種強調reaction的影片。
所謂的「reaction影片」,通常指的是YouTuber觀看電影、影集預告,或者經剪輯的電影、影集片段的「反應影片」,而這些影片通常也會節錄作品的特定片段,用浮水印、翻轉畫面或覆蓋陰影、標誌來避免呈現完整畫面。其實不太確定這在法律、版權上會不會有問題,但看過一些reaction頻道,會在早期的影片開始時宣告自己是「合理使用」(fair use);不過這兩年似乎已經沒有看到reaction影片開頭會這樣宣告了,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數片商已經默認了reaction影片不太會真的侵害到作品的利益——畢竟,或許大部分會看這類影片的人都跟我一樣,是已經看過完整作品之後,想要看看其他人觀影時的「反應」而選擇觀看該影片的。
如此一來,我會在來到東部之後迷上觀看reaction影片的原因也就顯而易見了:在這裡,我沒有可以一起分享觀影情緒、一起共感閱聽作品的朋友。必須先說的是,這並非代表我在東部沒有朋友——大多數外出觀影的時候,我都有朋友隨行;過去還有室友的時候,我也偶爾會與他們一同坐在客廳裡看片。但我想,或許是某種羞於表達的習性,或者是無法坦率顯露「醜態」的天性,對於與人一同觀影,我們經常無法做到坦率表達情緒。事實上,就算是在臺北與熟悉的朋友們一同前往戲院看電影,當聽到眾人在看完作品之後奚落故事的漏洞與問題,我也難以向他們訴說這部電影為何讓我如此喜愛。
所以,在網際矩陣中尋找幫我哭、幫我笑的reaction影片,就成了獨居中年男子的心靈救贖。
近期最喜歡看,或者說看最多的,是西方YouTuber們觀看《葬送的芙莉蓮》與《迷宮飯》的reaction影片;看《迷宮飯》的reaction頻道其實不算多,但《葬送的芙莉蓮》從播出至今都還不斷有新的reaction頻道推出相關影片,我在YouTube上至今少說也跟著重看了不下二十次——當然,指的是精華、剪輯片段——尤其是第十四集,如果YouTube首頁跳出已經看過的相關影片,我還是會點進去看看眾人驚訝、感動、落淚的片段。
除了動畫之外,我也在YouTube上重看了好幾次影集如《諾曼第大空降》(特別是第九、十集)、《怪奇物語》、《最後生還者》與《異塵餘生》;電影的部分,除了流量口碑的MCU與DC相關作品外,《V怪客》、《火星任務》、《星際大戰》系列、《你的名字》、《哥吉拉》相關作品、《瘋狂麥斯》系列、《媽的多重宇宙》等等……
實際上,reaction影片甚至形成了所謂的「產業鏈」,有些頻道會專門剪輯其他的reaction頻道,將某部作品中關鍵轉折或劇情動人之處結合起來,讓觀眾有辦法一次看到大量同一片段的眾人反應。此外,這類reaction頻道通常也會開設像是Patreon的收費會員機制,少的只要每月固定付出一美元的代價,就可以有投票選擇該頻道下一步觀看作品的權利;如果願意付更多的金額,還能看到未經刪減、完成的作品reaction影片(當然,他們只提供reaction,作品片源觀眾要自己處理)。
想要特別提一下我最常看的reaction頻道「Blind Wave」,他們最近的《哥吉拉-1.0》影片深得我心,還在幾天前的元祖《哥吉拉》(1954)上映七十週年紀念日看了《哥吉拉》,真的是很有愛。
reaction的類型其實遠遠不只如此。我也看過對經典樂曲的reaction、對新歌的reaction、對舞蹈動作的reaction;很多針對影視作品進行react的頻道,最早其實是做預告片reaction的,由此延伸而出,也有針對遊戲預告的reaction影片。我們甚至可以說,「吃播」也是某種意義上對食物的reaction影片。
在東部生活超過十年,僅有腳踏車代步的我,除了電腦裡的世界以外,沒有什麼太多的娛樂;在reaction影片裡獲得的共感,是我多年來在精神上的救贖。真要說的話,我想我的確喜歡在reaction影片中看到男性的淚水——這讓我知道,世界仍然沒有被有毒的男子期待吞噬,我也依然可以在戲院昏暗的空間中,與遙遠時空中的他們一同落淚。
這是跨時空、跨種族、跨文化、跨語言的交流。而這也讓我想到,我在兩年前開始將關注VTuber的眼光放回臺灣,或許也是出於類似甚或同樣的想望所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