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是工作生活平衡? — 2個思維角度助你取得人生掌控權

「大家都在講”工作生活平衡”而我在畢業前也將這個當作是我的目標,但實際出社會工作後卻感覺很難真的有平衡。是我方法不對嗎?還是說不平衡才是現實呢?」聚會上,一位進入職場不久的朋友問道。

這是職場人經常有的困惑,我思考了一下,回答:「其實工作生活的平衡,應該從長期來看,而不是每天或每月都要完美平衡;早期職場生涯,確實更需要投入多點時間打基礎,這段時間的努力是未來成長的關鍵。這並不代表完全忽視生活,而是找到不同時期的重點,然後慢慢調整。就像做專案規劃一樣,我們可以設定短中長期的目標,這樣就不會被短期的辛苦影響心情。現在的付出都是為未來做準備,像我剛開始工作那幾年,也是先較多的偏向工作,加班、進修、考證照這些全都一起來,累積了十幾年後才有現在的選擇自由。」

「從這個角度來看,前期的努力是否算是一種”投資”?」朋友接著詢問。

「是的,可以算是”投資”, 例如我選擇參加新的專案時,會刻意挑選有挑戰性的,或是額外花時間加強專業能力,都是在投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這些累積在未來會成為自己的優勢。也可以看做”等價交換”,希望未來過得輕鬆,那就要先付出相對的努力去換取這些;選擇什麼,就要承擔相應的成本。記住,工作生活的平衡不是追求每一天都50:50,而是根據當下的目標與狀況取捨,一旦開始調整看待工作生活平衡的心態,就會發現每個階段的”選擇”都是在幫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

在職場上,許多人對於”工作生活平衡”這個議題,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期待,尤其是職場新鮮人,可能會將平衡理解為是”隨時都有時間享受生活”,忽略了我們在不同階段的生活與工作、需求及目的其實是變動的

事實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是一天或一個月的狀態,而是一種長期的策略選擇,更像是總體的時間”分配”議題,本文想從兩個角度來思考,即時空思維與財務思維。

 

時空思維

就像是在進行專案管理,我們時常需要進行長期規劃,而以時空思維來思考對於工作生活平衡的規劃,就需要拉長時間的維度,來看待一段期間內的工作量與生活需求,這遠比每天都追求時時刻刻都平衡更有效。

當我們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去審視,會發現不同時期的投入會有不同的回報,我們需要找到個人目標的基準,比如設定1~3年、3~7年、7~10年,甚至更長遠的目標,讓這段時間的規劃能夠達到長期的平衡,而非短期的消耗

像是早期職場生涯中的努力,是為了打下未來職業發展的基礎,這時或許需要較大比例偏向工作,但它會成為你未來獲得生活自主的根基,也可以說是用現在的時間換取未來的空間

要是我在前十五年的職涯中,沒有花費大量時間在專案管理與商業分析等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就不可能有現在的選擇空間;這種累積的結果,來自於我將工作重心拉長到十五年的時間段,而非每一日或每週的平衡。

 

財務思維

我們都聽過:「資源有限無法兼得一切。」而在生活與工作之間,也有一個”等價交換”的過程。

常聽前輩們會說:「你希望擁有的生活,需要付出對應的努力。」這樣的道理雖然是老生常談,卻往往在執行中被忽略,因為人性中有著怠惰,其實每一次選擇背後,都包含著我們為未來生活所下的賭注與付出

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當我們選擇爭取有挑戰性的工作、參與額外的專案、考取證照時,換來的是職業競爭力的增強,這些努力就像投資一樣,可能無法很快看到回報,但它為未來更好的生活提供了餘裕,建立了基石

當我們能將目標設置在更長期的時間內,便能避免陷入單一時間點平衡的短期思考陷阱,而是集中精力於目前能夠持續累積、對未來有幫助的目標。

這絕對不是要完全忽視生活中的休息與調適,而是用理性的態度來取捨不同時期的輕重、比例,才不會因為過早的放鬆,錯失將來真正能夠掌控生活的機會。

 

 

綜上所述,思考工作生活平衡,並非是要讓工作與生活每天都處於完美的50:50,而是根據個人當下的狀態與目標,進行長期的、靈活的調整。

這樣的觀念不僅適用於職場,也可以應用於個人生活的各種面向,當我們能運用時空思維與財務思維,將時間觀拉長,並懂得合理的自我調整,我們便可以在每個人生階段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CarryKuoOnBoard

 

延伸閱讀

你的安靜離職,我的大好機會!—讓職場新人脫穎而出的重要策略

3個寶藏提升職場競爭力 — 《底層邏輯2》助你重塑職場思維

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 — 成功的雙翼幫你在職場賽道上創造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