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打造「阿凡達」——臺東「自然醒 慢活祭」觀察記(三)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聲音療癒工作者)


自然醒:從大自然到本然、從甦醒到覺醒


2022自然醒慢活祭 夏季號 日出海洋 晨曦瑜珈


  隨著民眾日益重視休閒生活,加上臺灣本具大山大海,走向大自然早已蔚然成風,倘佯山水之間更是令人嚮往。但人類與大自然的互動,有更多深化的課題。親近大自然,藉以放鬆身心,作為忙碌生活的調節,固然無可厚非,但僅停留於此不免淺薄。人類來自於大自然,回歸自然其實乃生命的本質,也有更多層次的思考與實踐。

 

  人類與大自然的連結關係,筆者簡略分為三個等級:遊賞等級、療癒等級、修持等級。當前國內外自然旅遊風氣極為興盛,遊賞目的與發展自不待言。而如何運用大自然環境,有機永續地進行身心療癒,則是新起的發展,2024年的【自然醒慢活祭】系列活動中,便以此為主題,在8月底的「自然療癒力」論壇中,含括的子題有森林療癒、海洋療癒、原靈療癒等,每個場次均吸引眾多聽眾前來,其中包括不少本身就是整復師、芳療師、推拿師、護理師、諮商師等相關身心工作者,大家齊聚一堂交換理念與經驗,共同探討如何結合自然進行療癒。


2024自然醒慢活祭-首屆國際交流暨產業論壇 森林療癒工作坊


  21世紀以降,國內外對「自然療癒」漸次探索各種可能,以「森林療癒」為例,德國、日本、南韓、加拿大等國家,均透過國家體系推廣森林療癒的功效;日本學者上原巖於2013定義森林療癒為:「各種應用森林環境,以增進健康的自然療法或環境療法」,包括以森林浴為主的森林散步與休憩、使用森林逕行治療或復健、在森林中進行心理諮商或團體活動等。臺灣則在2018年始,由林業署與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系合作,推廣森林療癒,並培育50位森林療癒師。自然療癒如何更廣泛地運用於身心照護,存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年林口長庚醫院運用園藝治療,提供臨終病房病友的支持照護,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例證。以此觀之,自然醒慢活祭的計劃與活動,深具有未來性與前瞻性,值得我們期待。

 

  人類與自然互動更深入者為「修持」等級,無論在中文或英文裡,「自然」皆指涉主、客兩層意義:森羅萬象的「大自然(Nature)」,那是客體性的存在;「本然所具」(nature;本質、法爾本然、本來面目),那是主體性的生命樣貌。

 

  寄情於天地,悠遊於山川,或藉助大自然進行療癒,固然美好與滋養,但仍屬客體化、外向化的探索,如何反觀自照,認出生命「本質」所在,如何讓自身回歸「本然」所在,如何抖落社會化制約,活出「本來面目」,那會是更重要的。更精簡的說,就是如何「從外走向大自然,轉身由內成為自然」?事實上,人類與萬物均屬自然的一部分,回歸自然乃是天性,成為「自然」本自俱足,但這需要加入覺知與修持方法。

 

  因此,我們可以說:「自然醒」既是身心的甦醒,更是靈性覺醒;既是繽紛並陳的活動,更是一場召喚心魂的運動。藉助著臺東的好山好水,讓民眾融化其中,透過深度沉浸式體驗(瑜珈、舞蹈、聲音、市集、現場實作等),你我得以輕易滌蕩煙塵、清理身心。但所有的療癒法門都會提醒你——靜心觀照,讓人得以覺醒,大自然的滋養更是如此。


2024自然醒慢活祭-首屆國際交流暨產業論壇 海洋療癒工作坊


  藉助自然讓靈性覺醒,有諸多方法,在今年8月25日的一場「海洋療癒工作坊」,由香港「一起靜」正念共修團隊,於日出時刻的杉原灣,以各種正念靜心技巧,帶領大家親近大海,讓五感伸展探索,同時也收攝五感、覺知五感,帶領人不時探問著:「你還在嗎?」這是禪修觀照結合自然療癒,帶來新的體驗,也啟動靈性的覺醒。在自然療癒力〔第一屆國際交流暨產業論壇〕中,在不同的場次多會探問:如何在大自然療癒之力量,帶回生活中應用?如何在我們居住的環境中,找到自然療癒的可能?這些探問其實也是覺醒的開啟。


2022自然醒慢活祭 秋季號-療癒工作坊 入村儀式


  必須一提者,原住民的生活樣貌與生命態度,絕對是「自然醒」活生生的印證。原住民原本即與自然相依相成,渾然共融,其無修無整、率性而發的歌舞展演,很少人不為之開懷與感動;而運用他們熟悉的自然環境,接引現代人親近體驗,在「自然療癒力」論壇中,鹿野鄉鸞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創辦人阿力曼,分享長年運作的經驗,在守護上千棵珍貴原生白榕樹中,以「會走路的樹」每年吸引上千人的造訪,學習布農族的山林智慧。


࿐ ࿐ ࿐ ࿐ ࿐



到臺東,喚醒內在之光

See The Light In Yourself.

࿐ ࿐ ࿐ ࿐ ࿐

🧘‍♂️全臺第一個身心靈品牌活動在臺東🧘‍♀️

療癒工作坊|淨心慢旅行|療癒祭|國際交流暨產業論壇|療癒產業培力

🔗官網

🔗FB官方粉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