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阿凡達」——臺東「自然醒 慢活祭」觀察記(二)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聲音療癒工作者)


背向主流,慢活而行


2022自然醒慢活祭 秋季號-療癒工作坊

2022自然醒慢活祭 秋季號-療癒工作坊


  「慢活」之概念起源於1980年代的義大利,最初是作為對快餐文化的反動而出現的,稱為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活的理念逐漸擴展,其核心理念為:質量重於速度、平衡與和諧、有意識地生活,具體的實踐則涵括工作、生活、學習等層面

 

2022自然醒慢活祭 夏季號紓壓 音樂會&心靈市集

2022自然醒慢活祭 夏季號紓壓 音樂會&心靈市集


  回歸本土發展「慢活」,在【自然醒慢活祭】計劃開始,即擬定出願景與目標:活化並放大臺東慢活、靈性氣質,透過音樂、藝術、文創、食農、自然等多層次媒介,連結人們生活、身體、心靈多層次面向,除了打造具有國際水平的身心靈美學品牌,也輔助人們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具體的活動分為四個架構:療癒工作坊(入門課程、深度課程)、療癒祭(靈性舞會、紓壓音樂、藝術共創、心靈市集、創意講堂)、淨心慢旅行(大自然療癒、部落文化、在地飲食、溫泉療癒)、國際交流暨產業論壇(專題演講、產業論壇、交流工作坊、體驗活動)。每年從頭到尾,我們都可以在臺東看到各類的「慢活祭」活動紛然並展,不僅涵蓋類型極廣,兼具靜態動態屬性,也顧及體驗與深入不同需求,以致有超過35000人次參與,不少人甚至連續地參與活動,成為地方盛事,也相當成功建立品牌與能見度。


2022自然醒慢活祭 夏季號 日出海洋 晨曦瑜珈

2022自然醒慢活祭 夏季號 日出海洋 晨曦瑜珈


  儘管身心靈活動在臺灣推動多年,但西方現代醫衛保健仍為主流,生病服藥就醫,平時運動健身為普遍性作為,要擴展身心靈的能見度與實踐力,還有相當長的歷程。將時間拉遠,放在人類歷史文化觀之,無論中西方傳統,對身心健康都有整合、平衡的共同體認。

 

  當代身心靈活動與事業看似新穎,卻可視為回歸傳統,只是因應當代開展出諸多法門與實踐,於是有了形形色色身心靈療癒,落實於日常便是「慢活」之道。搭建慢活舞台,猶如金庸小說所述:邀約武林好手共聚一堂、華山論劍。無論在心靈市集、論壇、療癒祭、工作坊,各方身心靈名家好手,將長年探索修持的法門被看見、被體驗,更將經年編織的夢想加以印證。斑斕並陳的活動,幾乎就是臺灣三十年來身心靈歷史的縮影。更重要者,這個大舞台讓夢想家有相互認識、彼此對話的機會,然後創造新的可能性。


2022自然醒慢活祭 秋季號-療癒工作坊 樹瑜珈 • 森林音療

2022自然醒慢活祭 秋季號-療癒工作坊 樹瑜珈 • 森林音療


  茲舉一例說明,2024年的「自然療癒力」論壇中,有關「森林療癒」的主題,臺大森林系代表著學院派理性認知,客觀明晰論證森療對人體健康的殊勝處。原住民代表則是一種詩性呈顯,以直觀的語言描繪著:「太平洋就是我的冰箱」、「山上就是廚房」,且嘻笑且說理、且打鬧且論事渾然一體;毋庸標舉「療癒」,他們早已與自然合一,他們自身就是自然,存在本身即說明全部。來自花蓮「高山森林基地」創始人徐堅璽,本身即資深心理師,他運用山林發展出的「冒險治療」,獨樹一格也具啟發性。如此,或可堪稱「一種森療,各自表述,相互共振」。饒有意義的是,這個舞台匯聚各種夢想家,各自造夢,然後夢想得以連結夢想,孵化未來更大更美的夢。


࿐ ࿐ ࿐ ࿐ ࿐


raw-image


到臺東,喚醒內在之光

See The Light In Yourself.

࿐ ࿐ ࿐ ࿐ ࿐

🧘‍♂️全臺第一個身心靈品牌活動在臺東🧘‍♀️

療癒工作坊|淨心慢旅行|療癒祭|國際交流暨產業論壇|療癒產業培力

🔗官網

🔗FB官方粉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音樂暖風/Wind Music
46會員
283內容數
我們把風潮音樂人的故事,收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2025/03/07
排灣歌手戴曉君將於三月前往澳洲參加WOMADelaide。她的專輯《VAIVAIK尋走》獲得國內外好評,榮登跨全球世界音樂排行榜第七名。戴曉君曾參與英國WOMAD UK、加拿大Folk Alliance International等盛會,並於韓國光州藝人大賽獲得第五名,展現其在國際音樂舞臺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3/07
排灣歌手戴曉君將於三月前往澳洲參加WOMADelaide。她的專輯《VAIVAIK尋走》獲得國內外好評,榮登跨全球世界音樂排行榜第七名。戴曉君曾參與英國WOMAD UK、加拿大Folk Alliance International等盛會,並於韓國光州藝人大賽獲得第五名,展現其在國際音樂舞臺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03/05
由「風潮音樂.身體工坊」主辦的台灣首場水晶光聚「晶礦紀」,即將於3月22、23日在「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登場。 水晶長期以來被視為身心靈的良伴,晶礦紀以此為主題,策畫療癒工作坊、音樂會、藝術共創與活動市集,邀請水晶愛好者一同加入這場充滿光與能量的體驗。
Thumbnail
2025/03/05
由「風潮音樂.身體工坊」主辦的台灣首場水晶光聚「晶礦紀」,即將於3月22、23日在「瓶蓋工廠台北製造所」登場。 水晶長期以來被視為身心靈的良伴,晶礦紀以此為主題,策畫療癒工作坊、音樂會、藝術共創與活動市集,邀請水晶愛好者一同加入這場充滿光與能量的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步調飛快的現代生活中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慢下來,不是停滯不前,而是為了走得更穩、更遠。 探索「慢下來」的藝術,找回生活的主導權,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開啟潛意識的寶藏,並在生活中實踐「慢」哲學,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在步調飛快的現代生活中是否感到身心俱疲? 慢下來,不是停滯不前,而是為了走得更穩、更遠。 探索「慢下來」的藝術,找回生活的主導權,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開啟潛意識的寶藏,並在生活中實踐「慢」哲學,擁抱更美好的生活!
Thumbnail
上一篇策略提到,「慢」往往是「快」,想進一步聊聊其中的內涵與智慧 社群型態改變大家都好急,這樣的環境對行銷人來說,是很習慣的節奏,如果待過以下的高壓環境,電視購物、新聞媒體、廣告行銷公司、購物網站。而「慢」才讓我獲得了更大的收穫。 •從什麼時候我進入了「慢慢觀」? 當我發現社群
Thumbnail
上一篇策略提到,「慢」往往是「快」,想進一步聊聊其中的內涵與智慧 社群型態改變大家都好急,這樣的環境對行銷人來說,是很習慣的節奏,如果待過以下的高壓環境,電視購物、新聞媒體、廣告行銷公司、購物網站。而「慢」才讓我獲得了更大的收穫。 •從什麼時候我進入了「慢慢觀」? 當我發現社群
Thumbnail
看著書本「慢活」的封面上寫著:「『快』與『快活』已經落伍了;我們要開始『慢』與『慢活』」。剎那間,被挑起的不單單是視神經的活絡,而是整個心情的雀躍。閱讀的過程中,字字句句的提醒讓人不自覺地反覆思維著自己的生命,那快與慢之間的論戰也就自然而然地從書本延伸至心靈。
Thumbnail
看著書本「慢活」的封面上寫著:「『快』與『快活』已經落伍了;我們要開始『慢』與『慢活』」。剎那間,被挑起的不單單是視神經的活絡,而是整個心情的雀躍。閱讀的過程中,字字句句的提醒讓人不自覺地反覆思維著自己的生命,那快與慢之間的論戰也就自然而然地從書本延伸至心靈。
Thumbnail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聲音療癒工作者) 背向主流,慢活而行   「慢活」之概念起源於1980年代的義大利,最初是作為對快餐文化的反動而出現的,稱為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活的理念逐漸擴展,其核心理念為:質量重於速度、平衡與和諧
Thumbnail
文/李世偉(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聲音療癒工作者) 背向主流,慢活而行   「慢活」之概念起源於1980年代的義大利,最初是作為對快餐文化的反動而出現的,稱為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活的理念逐漸擴展,其核心理念為:質量重於速度、平衡與和諧
Thumbnail
人若能展現其慢,自見其雍容與優雅。
Thumbnail
人若能展現其慢,自見其雍容與優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慢活的理念,強調生活的本質與外在狀況之間的差異。作者分享瞭如何透過靜心體會大自然的美,抵抗社會文化帶來的時間壓力,並重新定義生活的目的。文章也提到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寧靜的重要性,以及用獨特的視角欣賞生活的美好。透過這種方式,讓我們能更多地體驗生活的細節,活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慢活的理念,強調生活的本質與外在狀況之間的差異。作者分享瞭如何透過靜心體會大自然的美,抵抗社會文化帶來的時間壓力,並重新定義生活的目的。文章也提到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寧靜的重要性,以及用獨特的視角欣賞生活的美好。透過這種方式,讓我們能更多地體驗生活的細節,活出真正的自己。
Thumbnail
第二章-慢食 食物和餐桌,可以讓我們通向宇宙 台東這幾年每年都會舉辦慢食節,推廣慢食文化。國際慢食協會是在1986年成立於義大利,逐漸擴展成一個全球性的組織。但每次要跟朋友解釋慢食是什麼的時候,總覺得很難說一下子清楚說明這個概念。 難以解釋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有太多面向可以解釋了。實際讀完第二章
Thumbnail
第二章-慢食 食物和餐桌,可以讓我們通向宇宙 台東這幾年每年都會舉辦慢食節,推廣慢食文化。國際慢食協會是在1986年成立於義大利,逐漸擴展成一個全球性的組織。但每次要跟朋友解釋慢食是什麼的時候,總覺得很難說一下子清楚說明這個概念。 難以解釋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有太多面向可以解釋了。實際讀完第二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