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地覺-因地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果地覺-因地心(象山慶24.11.19)

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印光大師<無量壽經頌>云: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良由「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於一代時教中,獨為「特別」法門,其修證因果,不得以「通途」教義相繩。

這個議題可從「心,佛,眾生」三邊作答

佛:因地修行,攝取一百億國土清淨功德而發願修行--因位的法藏菩薩之「慈悲正觀」,果上的阿彌陀佛之「神力本願」,因果相成,就是所謂的「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此句見於華嚴(唐)澄觀大師,宋.承遷和尚《華嚴金師子章注》云:「圓頓之理,渾融無礙。一法之上了一切法、一行之中具一切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果是即因之果,因是即果之因。平等無二相也。」就是說,因、果互為緣起,從因推果,從果溯因。無因,果不成;無果,因落空。是從因至果一以貫之的成就;

心:轉識成智,如來清淨心與衆生如來藏心

衆生:教門難曉,仰信易入。信佛念佛,領受佛德,從果地修,捨機就法。--眾生有幸得聞極樂淨土的莊嚴,及阿彌陀佛的悲願,而信受、願生、稱名;這是以佛的果地功德,作我們的因地心行,「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是從果向因一念相應的念佛,故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心徹入凡心,凡心歸於佛心,於是成了「身在娑婆而心向淨土」,或「未斷煩惱而得涅槃分」,似乎是腳踏兩條船,為什麼如此?因為淨土法門全靠「祂力」而啟信.發願.稱名.往生;法照大師云「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娑婆人以業報身念佛,就可感應極樂池的清淨蓮化生;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威神力」所加持/攝受,不可思議的結果。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釋印順《佛法概論》第十八章 戒定慧的考察: 【禪定的本質,不外乎厭此欣彼,厭塵欲而欣心樂。由於禪定的離欲,所以初下手時,先「呵五欲」。……一般的禪定,也有觀慧,如厭此欣彼的「六行觀」;又如四無色的「唯心觀 」;「不淨觀」與「九想觀」等,……佛法常說依定發慧,所依的定不必是極深的,多少能集中精神就可
清明節:祭祖與念佛(象山慶24.3.19)     農曆三月,大地回春,萬物初醒,是農人下田耕作的時節,天氣物候是一片清潔而明淨,故說是「清明」的節氣。     後來,習俗的增添,與農耕結合,而有「寒食」祈雨改火、「上巳」祓禊踏青,及獻花、植樹,祭祖掃墓;選在這個日子祭祖掃墓,除了對祖先的追憶感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
信為道源功德母,念佛乃是成佛因(象山慶23.12.23)     《六十華嚴‧賢首菩薩品》:「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是一切學佛人常聽常說的法語。然而,一般人又說佛法是「智慧」之教,因此,《大智度論》整合「信、智」的關係而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兩者似有先後,而不能偏廢。
念佛人的聖誕節—彌陀化身(象山慶’23.11.22)     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後,以基督教為國教,「羅馬教會」乃以陽曆12月25日為耶誕節,紀念救世主的降生,並借此傳揚救恩,宣報喜訊,除去淫佚奢宴的罪中之樂,而歸向耶穌,同享平安喜樂之福。近世以來,由於基督教的普傳及歐西文化的輸出,許多國家接
地藏王菩薩誕辰(象山慶23/9/9) 2023.9.14(四),農曆7.30,是關「鬼門」(謝燈篙)[1],也是地藏王菩薩的誕辰。     地藏菩薩之名號及法門,在西秦聖堅/譯《佛說羅摩伽經》已有提及;北涼《大方廣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及唐.玄奘《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實叉難陀《地藏菩薩本願
釋印順《佛法概論》第十八章 戒定慧的考察: 【禪定的本質,不外乎厭此欣彼,厭塵欲而欣心樂。由於禪定的離欲,所以初下手時,先「呵五欲」。……一般的禪定,也有觀慧,如厭此欣彼的「六行觀」;又如四無色的「唯心觀 」;「不淨觀」與「九想觀」等,……佛法常說依定發慧,所依的定不必是極深的,多少能集中精神就可
清明節:祭祖與念佛(象山慶24.3.19)     農曆三月,大地回春,萬物初醒,是農人下田耕作的時節,天氣物候是一片清潔而明淨,故說是「清明」的節氣。     後來,習俗的增添,與農耕結合,而有「寒食」祈雨改火、「上巳」祓禊踏青,及獻花、植樹,祭祖掃墓;選在這個日子祭祖掃墓,除了對祖先的追憶感
念佛是「意根」的淨化(象山慶24.3.16)          「意根」是意識的根,也是促生萬法的根。如來藏(第八藏識)依止意根 (第七末那識)而生意識(第六分別識)、一切法;若無意根,則一切種子不能發芽。意根無色,無形無相,是「心」法,祂有心的功能,隨時隨處做主宰(有覆無記、恆審思量)。意根在,
信為道源功德母,念佛乃是成佛因(象山慶23.12.23)     《六十華嚴‧賢首菩薩品》:「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是一切學佛人常聽常說的法語。然而,一般人又說佛法是「智慧」之教,因此,《大智度論》整合「信、智」的關係而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兩者似有先後,而不能偏廢。
念佛人的聖誕節—彌陀化身(象山慶’23.11.22)     據說君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後,以基督教為國教,「羅馬教會」乃以陽曆12月25日為耶誕節,紀念救世主的降生,並借此傳揚救恩,宣報喜訊,除去淫佚奢宴的罪中之樂,而歸向耶穌,同享平安喜樂之福。近世以來,由於基督教的普傳及歐西文化的輸出,許多國家接
地藏王菩薩誕辰(象山慶23/9/9) 2023.9.14(四),農曆7.30,是關「鬼門」(謝燈篙)[1],也是地藏王菩薩的誕辰。     地藏菩薩之名號及法門,在西秦聖堅/譯《佛說羅摩伽經》已有提及;北涼《大方廣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及唐.玄奘《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實叉難陀《地藏菩薩本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Thumbnail
淨土門-居仁由義入禮(象山慶24.7.30)     淨土「門」可攝淨土「宗」及淨土「教」,明確的與「聖道門」分立;門,所由入者,只是標明信佛學佛的入門(方便)有異,而成佛證真的歸元(究竟)無差。「宗」是主旨,「教」乃義說,兩者皆為了指示、勸導眾生尋其門(念佛乘佛願)而入淨土。孟子曰: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Thumbnail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業思想概說—業報因果與地獄見聞/慧淨師、佛可師/編輯—象山慶略註(24.6.19) 一、業力不思議 《華嚴經》、龍樹菩薩的《智度論》及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等經論都有「五不思議」的說法。 一者,眾生多少不思議。宇宙中一切眾生無量無邊,不增不減,此為不思議。 二者,業力不思議。烏不染而黑,鷺不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原 文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况贵乡僻居深山,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①。以净
Thumbnail
 35--淨土宗「從果向因」,由「厭欣」而展開三心、四修,攝歸「稱名必生,成佛度眾」,稱得上「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法然上人云:所謂三心四修者,皆含於「稱南無阿彌陀佛,決定往生」之想念中。若已成一向專修者,不別論三心四修也。……唯相續念佛,直至臨終往生也。象山慶[藕思].35-https://blo
Thumbnail
淨土門-居仁由義入禮(象山慶24.7.30)     淨土「門」可攝淨土「宗」及淨土「教」,明確的與「聖道門」分立;門,所由入者,只是標明信佛學佛的入門(方便)有異,而成佛證真的歸元(究竟)無差。「宗」是主旨,「教」乃義說,兩者皆為了指示、勸導眾生尋其門(念佛乘佛願)而入淨土。孟子曰: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一心觀禮,圓滿報身,所居之處,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寬廣平正,微妙奇麗,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實報莊嚴淨土,阿彌陀佛。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Thumbnail
淨土法門乃一乘了義、三根普被、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之不可思議法門,印光大師所謂「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而其中之《無量壽經》乃淨土法門之總綱,淨土群經之首。現在大家是各種都在忙,《淨修捷要》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
業思想概說—業報因果與地獄見聞/慧淨師、佛可師/編輯—象山慶略註(24.6.19) 一、業力不思議 《華嚴經》、龍樹菩薩的《智度論》及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等經論都有「五不思議」的說法。 一者,眾生多少不思議。宇宙中一切眾生無量無邊,不增不減,此為不思議。 二者,業力不思議。烏不染而黑,鷺不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原 文 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况贵乡僻居深山,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竭力学道。孝弟修而闾里感化。斋戒立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则知淑世之良谟①。以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