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高中紀錄-數學老師養成記-教學輔導教師

蘭嶼高中紀錄-數學老師養成記-教學輔導教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教學輔導教師:以48屆國中生於一年級時期為例

105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沒多久時間,教務主任在數學科共備的時候,提到有位嘉玲老師可以協助我們教學,嘉玲老師是以前在蘭嶼高中教學三年的數學老師,我們答應後,教務主任很快就幫我們安排教學輔導教師,嘉玲老師。

在這一個階段,嘉玲老師先觀察我們上課的方式,之後利用空堂時間跟我們討論學生在課堂的狀況,並給予一些建議,我們可以再次藉由討論的過程去決定是否需要修正,這樣的觀察課堂方式稱之為觀課,討論的過程則稱為議課,在這個階段,我才開始了解共備觀議課的實質意義。

晚上的空堂時間,嘉玲老師會跟我們一起備課,我們主要的備課對象是以蘭嶼高中的國中部學生為主,備課過程中,嘉玲老師會先請我們確認好該學期的授課進度,並針對課程進度進行備課,這個階段由於筆者對於國中數學教材不熟悉,因此嘉玲老師額外花了很多的時間先跟筆者說明課程重點,並且藉由心智圖的方式說明結果,嘉玲老師期望,透過心智圖的訓練,可以讓我更快掌握課本的教材重點,同時也可以把這學習的過程對應到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也有機會嘗試用心智圖進行思考。

與嘉玲老師在教務處共備,討論數學課程內容

與嘉玲老師在教務處共備,討論數學課程內容

和嘉玲老師共備結束,嘉玲老師會希望可以透過試教把剛剛共備的內容呈現出來,因此我們數學科時常在夜自習以後的時間進行教學演練,嘉玲老師除了會在試教時提示我們要透過問句去觀察學生的反應,也會注意我們的說課方式,不論是說話太快或太慢,都會適時給予我們建議。

在小班教室試教給嘉玲老師觀看,一起找出可以更好的地方

在小班教室試教給嘉玲老師觀看,一起找出可以更好的地方

在這個階段,經由嘉玲老師的耐心陪伴與嚴謹的指導下,發現自己的能力有顯著的提升,可以藉由觀察學生上課的表情與動作,適時地調整授課的語度、語調,和一開始入班授課時,有很明顯的不同。

議課時,嘉玲老師表示她有注意到我在課堂中經常出現只看到後半段的學生沒有跟上,很容易忽略前半段學生的學習狀況,建議我當班上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有在進入學習的節奏,就先繼續往前,後半段的學生可以利用第八節輔導課或晚上夜自習時再進行指導,才不會延遲課程進度,但是對於我而言這不容易做到,時常思考,教學進度教完要放第一順問還是把學生教會放在第一順位,這個問題即便是在教學輔導教師時期似乎也無法得到解決方案。

學習共同體的嘗試

嘉玲老師除了協助教師增能的部分外,嘉玲老師和我們都有觀察到,相同的概念,同儕的說明比起教師的講解還要容易更讓學生理解,嘉玲老師因此介紹學習共同體這一個教學策略給我們,並建議我們可以嘗試。

與嘉玲老師到班上討論學習共同體的操作方式

與嘉玲老師到班上討論學習共同體的操作方式

在操作學習共同體時,我們把回家作業改成預習課本進度,回家作業的練習題則藉由在上課時間的時候做完,做完以後可以先到講台看教師用書的解題過程,自行核對答案,這樣的操作方式使得學生對於回家作業開始不那麼排斥,同時,學生也因為自己在對答案的過程中,累積不少成就感。

學生於課堂中先進行自主練習

學生於課堂中先進行自主練習

夜自習的時間,從原本的授課解題到讓學生自行閱讀數學課本,我觀察到有部分學生的確可以自已藉由課本的說明完成自主學習,而不需要老師在旁邊指導。

分組學習是學習共同體操作時的基本要求,在分組前會先跟班導確認每一個學生的狀況,盡量排出適合的組別,分組也以異質性分組為主。

在學習共同體的模式下,學生們的學習表現比起講授式的教學還要好,但是也注意到同儕間的落差很大,這部分很難再利用學習共同體去補足,我們也重新思考,對於落差較大的學生是否應該依據學生們的基礎能力進行分組教學,這樣的想法與嘉玲老師、數學科老師、教務主任討論後,我們就開始嘗試將學生們依據學習意願與學習能力進行兩班兩組的教學策略調整。

參考資料

張德鋭 (2009)。美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及其在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應用。教育資料集刊,42,181

avatar-img
蘭嶼紀錄
1會員
13內容數
提供與蘭嶼相關的資訊,主要以蘭嶼高中服務的紀錄為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蘭嶼紀錄 的其他內容
在蘭嶼高中擔任數學教師期間,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在夜自習時間導入garam遊戲,並提供教學和工具,讓學生可以自行完成挑戰,教師則扮演觀察者的角色,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協助調整難度。
總結在蘭嶼高中教學前兩年的經歷,分享我在蘭嶼高中數學科代理時自我增能的過程。 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社群、夥伴合作,教師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科知識,還能在教學上創造更有趣的內容。 參與教師研習或是與夥伴共備,持續性的專業發展,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更多未來有志前往蘭嶼高中服務的教師。
本文說明高一升高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面臨的挑戰,教師如何透過整合餐旅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將數學應用於實際的餐旅課程中,例如烘焙成本計算和材料比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這樣的跨領域教學策略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餐旅業的瞭解。
在蘭嶼高中擔任數學教師期間,為了提升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在夜自習時間導入garam遊戲,並提供教學和工具,讓學生可以自行完成挑戰,教師則扮演觀察者的角色,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協助調整難度。
總結在蘭嶼高中教學前兩年的經歷,分享我在蘭嶼高中數學科代理時自我增能的過程。 透過不同的教學策略、社群、夥伴合作,教師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學科知識,還能在教學上創造更有趣的內容。 參與教師研習或是與夥伴共備,持續性的專業發展,希望這些經驗能夠幫助更多未來有志前往蘭嶼高中服務的教師。
本文說明高一升高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面臨的挑戰,教師如何透過整合餐旅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如何將數學應用於實際的餐旅課程中,例如烘焙成本計算和材料比例,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 這樣的跨領域教學策略不僅促進了學生的數學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餐旅業的瞭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