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友的邀約下,和他一起跟團參加了湘西張家界旅遊。
現在是當地旅遊淡季,天氣狀況不甚理想。但是第一次和相交四十年的老同學單獨出遊,加上看了幾處寓意濃厚的景點,近年習慣自由行的慕風但覺遊途添趣。謹在此跟各位朋友分享這一趟旅遊的感想。
我一站上鳳凰古城沱江畔堤岸的瞬間,腦中立刻就浮現許久以前閱讀沈從文名作《邊城》的景象。小說中賽龍舟跟搶鴨子的畫面,秒間就在我的眼前呈現。
「原來小說的場景,就在他故鄉古城裡。」我駐足江畔極目四望,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參觀他的老家時我滿心悸動,像似一個偶像明星的忠誠粉絲。
沈從文只有高小(相當初中)畢業,二十出頭到北京發展,很快就斐聲文壇。他跟徐志摩、郁達夫等人交往,並且在胡適力薦下到大學教書,引起許多大學教授的質疑反彈。
文革時他受盡凌辱,一度曾經想要輕生。他在後來的艱困生活中,對人生有了超脫的深切體悟。文革結束後,他被分配到中國社科院做研究,一頭栽進了中國古代服飾等研究工作當中,從此不再從事文字創作。
1981年2月,他因為早期著作在西方世界引起注目,受邀赴美訪問。
1988年,沈從文於5月過世。在他去世後幾個月,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馬悅然詢問中國駐瑞典大使館,想知道沈從文是否尚在人世?大使館回覆從沒聽說過這個人。馬悅然再向北京探詢後,才知道沈從文已經過世了。
諾貝爾文學獎只頒給在世的人,沈從文就這樣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
滿腹才華卻歷經磨難的沈從文,在走完一生過世前曾經這麼說:
「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好說的。」
沈從文的作品,充滿湘西鄉間的質樸文化,他經常調侃城市人的矯揉做作和趨名附利。在當今資本主義橫行的時代看他的文章,特別值得讀者們玩味省思。
湘西有許多山石嶙峋的特殊景觀。在三國時代崩塌的天門洞是其一,可惜我們這次參觀時天氣不佳,山景在細雨當中煙霧繚繞,沒能親睹這一方傳奇石洞。
除此之外,早年因為電影《芙蓉鎮》而出名的古樸小鎮,還有位於袁家界公園內,在電影《阿凡達》裡出現的飄浮石原景,也都是值得一看的特殊景點。
如同大家所知,大陸在興建公共建築時,通常都是既高且大。
搭載遊客上武陵源的百龍電梯,送遊客上天門山建在山洞內的手扶梯,連綿7,200公尺的纜車,長度達430公尺的雲天渡玻璃橋,還有舞台廣布整座山坳的狐仙秀表演,都是讓人望之驚嘆的巨大工程,卻也不免減損了些許大自然的偉氣。
湘西地形崎嶇土壤貧脊,也沒有什麼取之不盡的礦物寶藏。在這樣艱困的生存條件下,卻出現了包括沈從文在內的許多奇人。當地有一位台灣人可能沒聽說過的藝術家黃永玉先生,他的每一件繪畫跟雕塑作品,讓人看了都忍不住驚艷。
慕風在此僅貼出一張他90歲時的作品,藉以表達他童心不冺的創作活力。誠心向各位朋友們推薦,有空不妨上網搜尋欣賞他的作品。
在旅程尾聲趕赴長沙的漫長路途上,導遊安排我們在中途的常德休息參觀。常德市政府花費了超過一億人民幣,沿河修建了一座長達2.92公里的詩牆。在我們停留的地方,看不見熟悉的詩作,倒是有一首標註民歌的七絕,吸引我駐足欣賞。
我越讀這首詞句簡單的民歌,越是深刻感受到詩中寡婦對丈夫的深情。
正值旅遊淡季的時期,只能靠觀光營生的張家界居民,生活非常艱困。路上的商店十家有九間關門,市區裡開門營業的店家,來客也都稀稀落落,可謂十室九空。司機月薪降至1,500人民幣,導遊沒有底薪,社保費用都得靠自己支付。
我們的導遊小琳是兩個男孩的媽媽,先生在鄉下當老師收入不豐。她帶著媽媽跟兩個兒子在市區裡租屋,一則方便孩子在市區就學,二則也比較有機會賺錢謀生,她誠懇敬業為我們提供服務。已婚的司機只有一個兒子,生太多,養不起。
可愛的團友在聽到台灣領隊說起他們的困境後,大家明知道他們販賣的銀器朱砂跟土產,價格都比外面的商店貴了許多,全團仍然非常阿莎力的熱烈捧場,從最後兩天他們誠摯的服務裡,我想我們的熱烈捧場,對他們的收入不無小補。
除此之外,我也不斷看到許多貧困的居民,圍著遊覽車販賣雨具或者水果,看著他們爭先恐後辛苦地討生活,曾經在台灣貧困時期成長的我,對他們不免心生同情。但是不管我們如何捧場吃水果,能夠提供的幫助,畢竟非常有限。
只願當地的產業能夠不斷升級,提供貧困百姓更好的收入,以改善生活。
8天7夜的張家界之旅,就此在讚嘆與感傷之中結束。
連結閱讀:
以下是我另外書寫,關於職場的專題,歡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