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家對於記帳、記行程可能已經很熟悉,那麼對於「紀錄學習」又會有什麼樣的想像呢?過去,我對紀錄學習的理解偏向「筆記」的概念,比如課堂筆記、發想筆記、知識樹狀架構等,透過這些紀錄來留存所學知識,方便日後回顧。
今年我有了另一種紀錄學習的想法,我先叫它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目前也將這個追蹤紀錄方法,應用在所有的英日文課程上。本篇文章將從語言教師的視角出發,分享如何利用 Notion 設計這樣的學習進度追蹤工具,這篇也適用自學者、固定學習課程參與者及教學工作者來發想一個紀錄學習的方法。
為什麼需要追蹤學習呢?追蹤學習就像觀測星星。一開始或許看不到明顯的變化,但隨著時間累積,學習的成果會像星座一樣逐漸浮現,幫助我們清楚掌握自己的進步軌跡。
首先,可以聚焦在「時間」和「內容」這兩個核心面向。還記得大學開學時教授發的課綱或課表嗎?這正是 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 的起點。我將它設定為一個表格,並選用 Notion Database 1作為工具,方便根據需求拓展和調整頁面。
我使用「Week(週數)」進行追蹤,並以序數標記每週學習進度,同時記錄每堂課的日期。透過紀錄時間,可以有效管理在該課程/學習/科目上投入的時間。這不僅能幫助老師與學生觀察學習進度,也能讓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進度是否符合預期。除了以日期、周數,你也可以觀察你付出在該門學習上累計的「總時數」,我覺得這也是相當好的追蹤方式。
學習內容的紀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簡單的就是追蹤教材進度,例如「第 X 頁到第 Y 頁」。雖然這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對於我的課堂情境並不完全適用。我的語言課程多採取主題式討論的形式,以每週一個主題為核心,並結合課本學習相關文法與句型。因此,我選擇用「Topic of the Week(本週主題)」框架來進行紀錄。例如,最近我教授了一堂關於台灣職棒優勝的課程,那一週的主題就設定為「Team Taiwan beats Japan 4-0 for the Premier12 championship prize」。
除了紀錄主要學習內容外,將學習內容分類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我會將課程內容按不同議題分類,比如「Sports(運動)」、「News(時事、新聞)」、「Literature(文學)」、「Music (音樂)」等主題,讓學習脈絡更加清楚。
同時,學習的語言技巧也值得單獨記錄,例如:Listening(聽力)、Pronunciation(發音)、Reading(閱讀)、Speaking(口說)、Writing(寫作)。
至於課程的教材與筆記,我習慣使用線上簡報呈現課堂教材與筆記,並將其記錄在表格的「主要學習內容」頁面中。比如,記錄時我會加入連結或文字說明,方便整理和回顧。
紀錄完以上資訊後可以看見,學習的內容可以在表格上一目瞭然地呈現:
透過Notion Database 的表格(table view)形式,時間與學習內容以一個系統化的方式記錄下來了。若你是獨立學習者或是觀看線上課程學習者,我覺得這樣的形式已經完成了基本的架構,可以開始長期追蹤下去了!
以前面提到的基本學習追蹤方法為基礎,教學工作者可以進一步為學生提供哪些追蹤建議與支持呢?
從一開始與學生討論學習的目標與方向性後,可以訂定具體的 Learning Objectives(學習目標)。這就是後續當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 追蹤到一定的時間後,這能幫助在後續學生一起回顧的成果時,檢視是否符合訂定的目標。我通常會以段落描述或列點式來訂定這些目標。
再來,讓學生明確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內容的程度,我認為也是作為指導者相當有效的方法,例如,日文課程可以採用 JLPT 日本語能力試驗2(N5~N1)進行記錄,而英文課程則可以使用 CEFR3 標準(A1~C2)作為參考指標。這樣的分級化標籤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自身的學習進度與定位。
另外,我想幫助學生清楚明白課程的狀態,所以設計了「Course Status(課程狀態」的欄位,選項包含「Completed(已授課)/ Canceled (停課)/ Rescheduled(調課)/ Not Started (尚未開始)」。「Payment Status(學費狀態)」欄位則用來記錄學費繳納情況,例如「已繳費」或「尚未繳費」,並以 checkbox 的形式直觀呈現。
我也添加了「Instructor Feedback(指導者回饋)」欄位,讓指導者填寫當周或當月給學生的建議,這樣的回饋不僅能幫助學習者校正學習路徑,也能讓他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盲點與優勢。
除了以上的內容外,還可以考慮加入一些能促進學習延伸和指導者和學習者互動的內容。
例如,「延伸閱讀與討論」欄位可以用來記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書籍、文章或影片,幫助學生在課堂外深入探索。「作業紀錄」欄位適合追蹤學生的作業進度與完成情況,「交流意見」可以則提供一個互動空間,讓指導者與學習者針對學習內容即時交流。這不僅能完整記錄學習歷程,還能加強學生的參與感與主動性。
也可以按學習科目調性,適時地添加「roadmap(學習地圖)」等概念,標示階段目標並以視覺化工具呈現進度,讓學習者與指導者共享的長期學習行動藍圖。
以上提到了許多學習追蹤的方法,那麼到底為什麼應該追蹤自己的學習呢?
其實,學習追蹤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我們更加專注於「自身」,也就是讓學習本身歸於學習者本位,並從中獲得深刻的洞察。透過學習紀錄,能避免過度與他人比較,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進步與成長上,並適時地配合指導者的帶領清楚了解哪些方法對自己最有效,從而實現更加「個人取向」更「個性化」的成長。
長期的學習追蹤讓我們能夠進行中長期的觀察與反思。學習是長跑,許多微小的進步只有經過時間累積才能逐漸顯現。透過定期回顧,我們能從紀錄中發現學習的模式與盲點,進一步調整學習策略,讓學習更加有條理與方向感。
將學習數據化、資料化能讓我們對自己的成長有更直觀的認識。譬如最近許多應用程式推出的年度回顧功能,如「Spotify Wrapped」,它透過數據呈現一整年的音樂偏好與聆聽習慣,既有趣又能讓用戶更了解自己。
同樣地,我們也能利用學習追蹤工具,也許明年底你也能有一個人的「年度學習回顧」,例如記錄自己完成的學習時數、精進的技巧或突破的挑戰。這些具體的數據不僅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更能激發持續學習的動力,進一步為下一階段的目標提供清晰的方向。
你對自己的學習追蹤有什麼樣的想像呢?或是你是否有其他 idea 可以追加?你想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呢?
在求學階段,我們往往依賴考試分數來衡量成果;然而,在體制外的學習或長大後的學習中,真正重要的是看見自己的成長。
這篇文章雖然以 Notion「表格」作為學習追蹤的工具,並且以學習者與指導者的雙重角度出發,但我相信仍有許多不同的追蹤與觀測方法值得嘗試與實驗。
除了應用在教學與學習上,這樣的 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 也可以延伸到其他日常場景,例如閱讀學習紀錄、Daily Journal(每日日記)等。無論形式如何,重點始終在於系統化地記錄時間與內容。
馬上就要到新的一年,不妨試著為自己設計一個學習追蹤系統吧!年底回顧時,你或許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進步與收穫。
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