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其實在2024年12月開始撰文的,後續因健康狀況下降,十二月、一月給自己一個大休養,作為自由工作者還未到成熟的階段,想寫這篇文紀錄自己目前的歷程。2024年是我暫別程式的進修,離開全職大約二年,完全以自由工作者的身份順利活度過的第一年,雖說是自由工作者的第一年,但也有長年作為副業的累積的成果。
去年我在工作上的收入來源有以下:
去年底前端程式開發的學習告一個段落,後續也接了前端開發的案子,目前雖然以「英日文」為主力在接案,但程式的思維與一些小技巧也在我的其他接案工作中運用上,對於我今後能夠以什麼樣的角度將程式繼續應用在工作上或是私下的side-project上,我很期待,也會繼續思考、實驗!
能夠與企業、研究單位簽長期的工作合約,真的是滿滿滿滿感恩的心。長期的合約意味著長期的信任,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讚美與肯定,在經濟面上得以安心。面對長期的信賴,提供穩定及高品質的服務,也是今年我最重視和持續耕耘的事情。
這是我長年經營的接案副業,從大學時期到研究所,無論是校內助教或校外家教,一直持續至出社會後,默默累積了超過十年的教學經驗。從一開始,我便不是經由教學平台招生,也很少主動宣傳,相當佛系地一路經營上來。
作為教學者,教學工作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及療癒,分享所學和知識讓人踏實而滿足,特別是當學生學習到一定程度的語言階段時,可以直接透過該語言自然地語感去感受文字,我總是會心滿意足地跟學生分享:「對吧!!能夠直接自己讀懂,而不是藉由翻譯,感受到的東西是不是完全不一樣!」
「在生活中實踐語言學習」一直是我教學核心之一,去年在課堂內也大量地導入了許多時事素材,並提高討論環節的量,同時也開始為學生做學習追蹤紀錄,(關於這個做法幾個月前也發布在方格子:追蹤自己的學習:製作一個Learning Progress Tracker)希望學生除了學到專業的語言應用以外,也能在課堂中看見自己的成長與獲得學習的療癒。
持續在課程品質上的精進,並保有最高的自由度,分享我對語言學習的觀點,我很幸運能有這樣的際遇。
開始當自由工作者後,相較於每天早起通勤上班,確實多了更多掌控感,但作為新手,內心的不安感也時常浮現。「會不會預算有變動,下個年度沒辦法順利簽約呢?」(非常貼近目前政治經濟環境的考量🫠)、「是不是要趕緊積極地再找其他合約工作呢🥹」、「還是應該再培養一些新的技能以因應未來更廣闊的接案生活呢?」、「作品集該怎麼呈現」、「還沒做陌生開發好像也應該做做看」……這些問題時不時冒出來。即使有長期合約,看似穩定,未來的經濟狀況和案件發展仍充滿變數,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讓我在內耗的循環中。
沒有年終,沒有特休,有工作就有錢,沒工作就沒錢。每到過年這種大型節慶,總會猶豫到底該休假還是繼續工作。今年過舊曆年我也想著連假五天應該要來休假吧!不休會不會勞碌命整年XD諸多內心糾結一番,秉持至少選擇賺錢不可能會後悔(?),反而卯起來在年假期間塞滿工作了,至於下一個過年要不要工作呢……明年再來掙扎吧。
一開始在選擇接案工作,我便設定了遠端的條件,想著應該有很多機會去不同的咖啡廳工作,甚至換個城市住一陣子試試看。但實際執行下來,大概只有每兩週去一次咖啡廳,大部分時間還是待在自己的房間。主要原因還是環境對我的影響很大,房間裡的硬體配置最順手,咖啡廳雖然新鮮,但最終還是在自己的空間裡工作效率最高。
時間上確實自由了很多,可以睡到自然醒,也能在白天安排自己的 side-project。像去年,我開始寫作,發佈文章在方格子,還能規劃運動和學習新技能——這些都是以前上班時難以擠出時間做的事。每天的節奏都可以不一樣,對我這種不喜歡重複性的人來說,這大概是讓我能持續當自由工作者的最大動力了。
每天真的就是自己一個人工作。一開始還滿享受這種獨立作業的狀態,但長期下來,關在房間裡工作其實還是有點孤單。偶爾會懷念有同事的時候,可以在茶水間閒聊,或者在工作上隨時有人能交換意見、給即時回饋。為了減少這種孤獨感,我試過參加自由工作者的線上社群,也去過幾場實體聚會,但目前還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今年無論是工作上的合作機會,還是新的友誼,我希望能以更開放的心態去接觸和交流。
「自由工作者」這個頭銜對不同人來說,可能帶有各種正面或負面的想法。對我而言,它是一種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持續尋找平衡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充滿不確定性,這點我還在適應,但時間的高度自由讓我有更多餘裕去思考、嘗試,讓自己走向真正想要的方向。未來會如何,我還不知道,但至少今年,我還是選擇繼續走這條路,期待前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