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巨星光環的赤裸聲音實驗】:Scott Weiland /   《 12 Bar Blues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前言】

當談論到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主唱時,Scott Weiland 絕對是我心中名單的第一人選,就像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謎團,他的嗓音強而有力、旋律優美卻又變化多端,並與 Stone Temple Pilots 合作迎來巔峰時期,一躍成為搖滾巨星,而在他的首張個人專輯 《 12 Bar Blues 》中,證明除了主唱一職以外,他同時也是懷有實驗抱負的藝術家。

在某種程度上,《 12 Bar Blues 》聽來像是 STP 第三張專輯《 Tiny Music...Songs from the Vatican Gift Shop 》的精神繼承者,雖然這兩張專輯在音色上大不相同,但共通點都是樂於在作品中大膽嘗試。Weiland 把所有素材都扔到榨汁機裡,期待著能產出何種成果。

幸運的是,這些實驗作品大多相當成功,儘管想法可能看起來不連貫且隨意,但即使只是在一首歌曲中的某一個小段落,也都能產生非常豐富的化學效應,旋轉紛飛的鋼琴演奏、過度失真的吉他噪音,以及古老電子樂器的電晶噪聲,都在這張以實驗為基礎的專輯中找到了歸宿。那不拘一格的想法和層次感,以及各種聲音之間的互動,都展現了 Weiland 敏銳的直覺。


【錄製背景】

raw-image


《 12 Bar Blues 》的封面設計是向 John Coltrane 的經典專輯《 Blue Train 》致敬,專輯名稱則來自被稱為 "twelve-bar blues" 的簡單和弦進行。在 1998 年MTV's 120 Minutes 的訪談中,Weiland 表示當時他的妹夫介紹 Blair Lamb 給自己認識,隨後兩人便決定攜手製作專輯。

Weiland 在專輯中一手包辦演奏許多樂器,包括吉他、貝斯、鍵盤、節奏循環設計等,此外樂團 Magnificent Bastards 的成員 Jeff Nolan 也加入其中,多位藝術家也現身客串,包括多次榮獲葛萊美獎的 Sheryl Crow、爵士鋼琴家 Brad Mehldau 以及著名製作人 Daniel Lanois 皆在不同曲目參與演奏。


raw-image

【歌曲介紹】

透過 《 12 Bar Blues 》,Weiland 從多個方向去形塑歌曲,完全無法將其歸類在特定類別,〈 Barbarella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以法國科幻電影《上空英雌》為靈感,在鼓聲的伴奏下,戲劇性的鋼琴前奏為這趟太空之旅拉開序幕,接著在混亂中推進節奏,時而磅礴響徹雲霄、時而空虛失重飄浮,時而卻又像在沙灘上沐浴涼爽午後風景,從這一點來看便能得知音樂上的雜亂無序,但 Weiland 卻能以他出色的歌聲將這一切成功串連起來。 


〈 About Nothing 〉以電子舞曲節奏骨架,有點 U2《 Pop 》時期的味道。當然,90 年代末正是在搖滾歌曲中融入舞曲節奏的時代,但隨著歌曲的發展又回歸為典型搖滾歌曲,Weiland 的沙啞嗓音讓歌曲更為耐人尋味;〈 Divider 〉畫風一轉將我們帶往位於世界某處的海島,寧靜而微妙,搭配上鋼琴和邦戈鼓成為一首完美的拉丁舞廳歌曲。


再一次,聽到 Weiland 將兩種風格不同的作品縫合轉場,是多麼流暢自然和細膩的手藝,前一刻,他還在用原聲民謠〈 Where's The Man 〉緩慢營造張力,暗示對於自己的命運感到痛苦無助,下一刻,詭異的鋼琴獨奏便馬上揭開〈 Lady, Your Roof Brings Me Down 〉古怪華爾滋歌舞面紗,伴奏的弦樂聽起來既像 Johann Strauss,卻又同時令人想起披頭四的白色專輯風格。

〈 Opposite Octave Reaction 〉的樂句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Prince 的作品,Weiland 對於電子樂的運用也相當值得一提,在搖滾樂界還沒有廣泛接受 EDM 元素之前,Weiland 就將大部分的錄音根植於大量的循環節奏與各式扭曲音效之中。


〈 Mockingbird Girl 〉是 Weiland 與過往樂團 The Magnificent Bastards 創作的歌曲,將陽光燦爛、節奏明快的氛圍轉變成慢節奏的流行搖滾,他以全新的角度翻新這首歌曲,在渾厚、扭曲的吉他與空靈、寧靜的樂段間跳躍,令人目眩神迷;〈 The Date 〉則以不協調的和弦將簡潔的前奏洗去,轉變成一堵堅實的噪音牆,而Weiland 就像一個無助地看著一段失敗關係分崩離析的男人,在絕望的愛情懇求中爆發。


〈 Son 〉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致意,真情流露卻又不顯得煽情或俗氣,令人想起 John Lennon 的 〈 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 〉,然而 Weiland 的兒子 Noah 是在千禧年出生,考慮到專輯內頁上標註這首歌是「For Zack」,所以可能是獻給共同創作者 Victor Indrizzo 的兒子,但如今看來歌詞似乎也相當符合 Weiland 日後的心境,深陷毒癮的他確實無法成為一名稱職的父親。 


【結語】

raw-image


就在這張專輯發行幾個月後,Weiland 與 Stone Temple Pilots 的其他三位成員重新聚首,幾年後又與超級搖滾樂團 Velvet Revolver 發行了兩張專輯,以及另一張個人專輯,也就是 2008 年的《 Happy in Galoshes 》,但《 12 Bar Blues 》與這些專輯相比仍然獨樹一格。

由於這張專輯的大部分內容都過於抽象,因此毫不意外在商業上無法獲得成功 ,它標誌著與 STP 搖滾根基的市場大相逕庭,然而,樂評人卻對這張專輯的藝術性稍有保留,滾石雜誌的 David Fricke 寫道:

「這張專輯並不是一張真正的搖滾專輯,甚至不是一張流行專輯。 Weiland 獨自創作了一張誠實的專輯 ,誠實地表現他的困惑、野心和放縱。」

即使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句話仍充分展現了《 12 Bar Blues 》的魅力,這張專輯展現 Weiland 在褪去所有個人的喧囂和搖滾明星的外衣之後,內在那名非常有天賦、細膩且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能像畫家運用顏色一樣運用文字和聲音,這可能是他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期,卻也是最煥發光彩的偉大時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克里夫異象 Visions of Cliff
56會員
234內容數
|實體唱片的死忠擁護者 |為各位介紹從60年代至千禧年間的搖滾樂、專欄、系列訪談和樂評 |出版品:《克里夫異象誌Vol.1 & 2》 |歡迎邀稿:visionsofcliff@gmail.com
2025/04/29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
Thumbnail
2025/04/29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
Thumbnail
2025/04/24
《Hours…》也似乎反映一位年長者回顧過去、細細咀嚼人生經歷,同時以一種細膩而樂觀的眼光看向未來,而藝術搖滾和流行風格進一步喚起了他過去作品中曾經探討過的類似風格與理念,這種情緒讓整張專輯呈現出前所未見的坦率與不設防,對於這位以多疑、複雜歌詞聞名的音樂藝術家而言,無疑是一種顛覆性的轉變。
Thumbnail
2025/04/24
《Hours…》也似乎反映一位年長者回顧過去、細細咀嚼人生經歷,同時以一種細膩而樂觀的眼光看向未來,而藝術搖滾和流行風格進一步喚起了他過去作品中曾經探討過的類似風格與理念,這種情緒讓整張專輯呈現出前所未見的坦率與不設防,對於這位以多疑、複雜歌詞聞名的音樂藝術家而言,無疑是一種顛覆性的轉變。
Thumbnail
2025/04/19
曾被視為龐克暴徒中的匪類— The Stranglers,從不在乎討好主流大眾或音樂媒體。他們早期的演出常常引發觀眾集體離場或鬥毆事件。早在他們發行首支單曲的兩年前,就曾被媒體攻擊貶低,如今回看反而顯得更加可笑,在他們輝煌的生涯裡擁有多達 23 首暢銷單曲和 19 張進入英國專輯榜前四十名的作品
Thumbnail
2025/04/19
曾被視為龐克暴徒中的匪類— The Stranglers,從不在乎討好主流大眾或音樂媒體。他們早期的演出常常引發觀眾集體離場或鬥毆事件。早在他們發行首支單曲的兩年前,就曾被媒體攻擊貶低,如今回看反而顯得更加可笑,在他們輝煌的生涯裡擁有多達 23 首暢銷單曲和 19 張進入英國專輯榜前四十名的作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
Thumbnail
來自威斯康辛的音樂製作人 Sd Laika 的生涯唯一完整專輯,封面上詭異的微笑散發著神秘感,沒有透露任何細節和概念,本人也從未接受採訪,聽眾得自己去發掘歌曲背後的脈絡,讓整張專輯成了一塊引人好奇的白紙,任何願意花半小時聆聽的人,都被鼓勵自行賦予歌曲意義。
Thumbnail
1994年,我在西門町淘兒唱片行試聽了blur的《Parklife》專輯。
Thumbnail
1994年,我在西門町淘兒唱片行試聽了blur的《Parklife》專輯。
Thumbnail
《夏/狂熱》是蘇打綠韋瓦第計畫四季中我最喜歡的一張專輯。 因為搖滾曲風,較少受大眾歡迎的抒情歌(可能只有〈無眠〉算?),而且夏專輯的歌詞偏直白尖銳,對只記得蘇打綠是"小清新樂團"的非粉絲來說是非常冷門的。
Thumbnail
《夏/狂熱》是蘇打綠韋瓦第計畫四季中我最喜歡的一張專輯。 因為搖滾曲風,較少受大眾歡迎的抒情歌(可能只有〈無眠〉算?),而且夏專輯的歌詞偏直白尖銳,對只記得蘇打綠是"小清新樂團"的非粉絲來說是非常冷門的。
Thumbnail
從回春丹出事被返送中之後才開始接觸他們歌。一開始只是單純喜歡他們旋律跟聲線,沒怎麼注意歌詞都在寫些什麼。 然而就在剛才,邊聽著「夢特別嬌」邊準備將電腦闔上之時,猛的注意到Spotify上沒有提供這首歌的歌詞,於是就心血來潮Google了一下,這才發現歌詞其實挺有趣的。大意應該是在講一位情場浪子
Thumbnail
從回春丹出事被返送中之後才開始接觸他們歌。一開始只是單純喜歡他們旋律跟聲線,沒怎麼注意歌詞都在寫些什麼。 然而就在剛才,邊聽著「夢特別嬌」邊準備將電腦闔上之時,猛的注意到Spotify上沒有提供這首歌的歌詞,於是就心血來潮Google了一下,這才發現歌詞其實挺有趣的。大意應該是在講一位情場浪子
Thumbnail
蘇明淵是律師出身又兼具音樂才華,去年發行的臺語專輯《心內烏空》,以黑洞為主題,探討了人們的情感與壓力。這篇評論將帶您深入瞭解專輯的其中各首歌曲,音樂風格和文字意境,讓您能更直觀地理解內含的意義。
Thumbnail
蘇明淵是律師出身又兼具音樂才華,去年發行的臺語專輯《心內烏空》,以黑洞為主題,探討了人們的情感與壓力。這篇評論將帶您深入瞭解專輯的其中各首歌曲,音樂風格和文字意境,讓您能更直觀地理解內含的意義。
Thumbnail
一位特別的男生女聲 如此清透細膩嗓音 年少時眾人並不看好 人生如戲般的波折 不斷堅持天賦而努力 終究未逃伯樂慧眼 療癒係旋律與詞句 不禁讓我憶起與伴侶 相遇至今不變初衷 聽歌的人若鴛鴦相伴 將聽的癡迷於溫暖 聽歌的人若未遇佳人 亦是未遇心惜的人 這是首唱進靈魂深處
Thumbnail
一位特別的男生女聲 如此清透細膩嗓音 年少時眾人並不看好 人生如戲般的波折 不斷堅持天賦而努力 終究未逃伯樂慧眼 療癒係旋律與詞句 不禁讓我憶起與伴侶 相遇至今不變初衷 聽歌的人若鴛鴦相伴 將聽的癡迷於溫暖 聽歌的人若未遇佳人 亦是未遇心惜的人 這是首唱進靈魂深處
Thumbnail
怎麼我們要被世俗的眼光限制自己的眼界和思想?怎麼我們要強扭自己的本性和想法,迎合沒頭沒腦的合成節拍?用聲音搔首弄姿,盡顯自己的騷和Soul,懶理世界把他看作做Show。
Thumbnail
怎麼我們要被世俗的眼光限制自己的眼界和思想?怎麼我們要強扭自己的本性和想法,迎合沒頭沒腦的合成節拍?用聲音搔首弄姿,盡顯自己的騷和Soul,懶理世界把他看作做Show。
Thumbnail
有一件事,我一直覺得有點矛盾:創作人要往自己內在深深挖掘,把最寂寞、最不堪、最痛苦的部分掏出來,血淋淋放在大家面前,這同時又可能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這麼個人、私密的事情,一旦變成了作品,卻會觸及千千萬萬有著同樣的不堪、同樣的傷痛、同樣懂得這種滋味的心靈。
Thumbnail
有一件事,我一直覺得有點矛盾:創作人要往自己內在深深挖掘,把最寂寞、最不堪、最痛苦的部分掏出來,血淋淋放在大家面前,這同時又可能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這麼個人、私密的事情,一旦變成了作品,卻會觸及千千萬萬有著同樣的不堪、同樣的傷痛、同樣懂得這種滋味的心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