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s are the ultimate narcissists. You can tell this because of all the time they spend on personal grooming. Dogs aren't like this. A dog's idea of personal grooming is to roll in a dead fish.”----James Gorman
「貓是終極的自戀狂。你可以看出來,因為牠們花很多時間在個人梳理上。狗就不一樣了。狗的個人梳理概念是滾進一條死魚裡。」----詹姆斯·戈曼
據說這話出自摩根斯坦利CEO詹姆斯·戈曼(James Gorman)之口,説得既幽默又耐人尋味。他以輕鬆的口吻道出貓狗截然不同的性格與行為,彷彿在說:貓是優雅而自戀的,而狗則是灑脫又搞怪的。然則,是什麼原因,使這兩種寵物在自我梳理上,表現得如此南轅北轍呢?
貓咪對於梳理的執著,並非出於潔癖。就生理層面看,這是一項關乎生存的技能。梳理可以清潔毛皮、去除寄生蟲、調節體溫,甚至貓舌上的倒刺還能分泌天生的氣味標記,將自己變成真正的「行走的香氛蠟燭」。就心理層面看,梳理也是貓咪紓解壓力的方式,當環境讓牠們不安時,專注的梳理就如一貼良藥,能安撫焦慮,重拾安全感。
而文化層面更有趣。貓的這種專注、優雅的自我照顧,幾乎讓牠成了「完美主義者」。難怪人們常用「自戀」來形容貓----畢竟,那種帶著孤傲的舔毛姿態,真是與生俱來的氣質。
與貓咪的優雅形成對比,狗對於清潔的態度可以用兩個字概括:隨性。牠們的毛皮結構和皮膚特性使得自我梳理的需求並不高,再加上天性熱愛探索,與其細細清潔自己,倒不如一頭扎進泥巴或用力蹭在草地上,來一場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
狗的清潔更多依賴於外界——比如,牠們更信賴主人的幫忙,或是某場久違的沐浴盛典。這一點,正是狗的社交性格使然:牠們總是渴望連結、熱愛分享,即使是分享一條死魚的氣味,也不失為牠們對世界的熱情告白。
貓與狗的性格差異,也在文學與文化中形成截然相異的象徵。一邊是孤傲、獨立甚至帶點自戀的貓,另一邊則是坦率、忠誠、熱情的狗。這種對比不僅塑造了牠們審美的形象,也反映人自身特質的不同追求——我們既嚮往貓的自信與內省,也鍾愛狗的純真與忠誠。
如果貓的梳理象徵內在自省,那麼,狗的行為則映射出外在連結。這也許會讓我們思考,忙碌的生活中,我們究竟是更像貓,還是更像狗?是否該像貓那樣,停下腳步關注內在,整理自己的世界?又或者該像狗那樣向外連結,張開胸懷擁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