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煤」廬,怎可能空手而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到蕨類(fern),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那個捲曲的新芽!那個捲曲的新芽被稱為「shepherd's crook」或是「fiddlehead」。「shepherd's crook」得自於牧羊人的手杖。牧羊人的手杖前端彎曲,是為了把走散了的動物給「勾」回來而發明的。勾動物的哪裡呢?脖子!至於「fiddlehead」則是專門用來形容蕨類的嫩芽,當然也是取形似於小提琴的手把。


最近有一篇論文,他們發現了一個生存在3.15億年前的蕨類Ankyropteris corrugata,也有這個捲曲的新芽。這個發現證明了這個捲曲的新芽是大型孢子囊類和原始蕨類的共同特徵。


其實這個化石並不是新發現的樣本。早在19世紀末期,這個化石就已經被發現且記錄了,而且在1874年就有一篇論文。到了1930年,還有另一篇論文,描述關於這個化石的觀察。


不過,當時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化石只是一個沒有葉片的葉柄。隨著技術的進步,研究團隊決定再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化石。


為什麼他們會想要研究這個化石第三次呢?原來,當他們回顧了許多現生蕨類的文獻後,發現並不是所有的蕨類都有這個「fiddlehead」構造。於是,他們想要再次看看蕨類的化石,看能不能找出「fiddlehead」最早的化石證據。


而這個Ankyropteris corrugata的化石,正好是年代相當久遠的樣本。於是他們將這個化石取出,用共軛焦顯微鏡觀察。


用共軛焦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化石的自體螢光,能夠進行3D結構重建。這個技術,是過去所沒有的。


結果,他們看到了這個化石裡面其實也有所謂的「fiddlehead」的構造。另外,他們也觀察到,在這個蕨類的葉芽裡面,有「四面體形」(tetrahedral)的頂端細胞。


這種頂端細胞,與現生蕨類葉芽的楔形(wedge)不同,反而比較接近莖的頂芽分生組織的頂端細胞!這個發現,支持了蕨類的葉子可能是由莖演化而來的說法。


過去的觀察便已經發現,蕨類的葉芽與種子植物的有相當大的不同。種子植物的葉芽是多細胞多層構造,但是蕨類的葉芽只有一個頂端細胞。這次的觀察,進一步確認了蕨類的葉芽與種子植物的不同,也發現蕨類的葉芽很可能是由莖演化來的。


總而言之,透過三顧「煤」廬(這個化石是在煤炭中發現的),科學家們發現原來蕨類的「fiddlehead」早在三億多年前就出現了,另外也發現蕨類的葉片很可能是由莖演化而來的!


參考文獻:


Cruz, R., & Hetherington, A. J. (2025). Identification of a tetrahedral apical cell preserved within a fossilized fern fiddlehead. Current Biology, 35(1-8).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4.10.076


avatar-img
144會員
375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看到有人分享在期刊上發現了一篇論文,題目是《在土星的神經外科手術》(Practice of neurosurgery on Saturn)。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請AI合成圖片的,但是去查了一下,還真有! 整篇文章其實根本就是一篇科幻小說,我還真好奇他怎麼讓文章被接受的?
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玉米,其實發源於墨西哥! 但是,從墨西哥橫空出世以後,玉米是怎麼來到美國的?是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誤) 關於玉米如何到達美國有兩種說法,最近的研究發現,玉米應該是穿過大平原來美國的喔! 另外,關於玉米口感的篩選,可是從古到今從來沒放下過呢!
植物為了要防止自己曬傷,發展出了一套很複雜的「防曬」,被稱謂NPQ(非光化學淬滅)。 雖然NPQ可以防止植物曬傷,但是當光線變弱時,NPQ若沒有及時關掉,也會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最近有研究團隊,找到了可以快速關掉NPQ的基因,讓植物可以長得又高又壯喔!
我們在學習生物的各種途徑時,為了學習方便,總是會把這些路徑畫成一條條互不相關的直線;其實,生物的路徑們與其說是直線,不如說更像一張大網! 最近研究就發現,與ABA相關的ABI5以及與UVR8光受器相關的RUP們,它們可是說不明也道不清,超複雜的!
要進行植物保育,就要先知道哪些地區需要進行保育。 最近有科學家做了一個非常大型的調查, 而且還針對「功能多樣性」與「系統發育多樣性」進行評估。 「功能多樣性」與「系統發育多樣性」是什麼?為什麼要針對它們進行評估呢?
還記得《阿拉伯芥如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裡面的Tip1嗎? 其實早在2022年,就已經有研究團隊找到「小芥夢幻24」囉!這24個基因,對協調植物與細菌之間的互動很重要,而且其中有一些基因,只要少掉一個,不僅對細菌在植物表面的數量發生很大的影響,也會讓植物對病原菌變得比較敏感喔!
前陣子,看到有人分享在期刊上發現了一篇論文,題目是《在土星的神經外科手術》(Practice of neurosurgery on Saturn)。我一開始還以為是請AI合成圖片的,但是去查了一下,還真有! 整篇文章其實根本就是一篇科幻小說,我還真好奇他怎麼讓文章被接受的?
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玉米,其實發源於墨西哥! 但是,從墨西哥橫空出世以後,玉米是怎麼來到美國的?是坐車來的,還是走路來的?(誤) 關於玉米如何到達美國有兩種說法,最近的研究發現,玉米應該是穿過大平原來美國的喔! 另外,關於玉米口感的篩選,可是從古到今從來沒放下過呢!
植物為了要防止自己曬傷,發展出了一套很複雜的「防曬」,被稱謂NPQ(非光化學淬滅)。 雖然NPQ可以防止植物曬傷,但是當光線變弱時,NPQ若沒有及時關掉,也會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最近有研究團隊,找到了可以快速關掉NPQ的基因,讓植物可以長得又高又壯喔!
我們在學習生物的各種途徑時,為了學習方便,總是會把這些路徑畫成一條條互不相關的直線;其實,生物的路徑們與其說是直線,不如說更像一張大網! 最近研究就發現,與ABA相關的ABI5以及與UVR8光受器相關的RUP們,它們可是說不明也道不清,超複雜的!
要進行植物保育,就要先知道哪些地區需要進行保育。 最近有科學家做了一個非常大型的調查, 而且還針對「功能多樣性」與「系統發育多樣性」進行評估。 「功能多樣性」與「系統發育多樣性」是什麼?為什麼要針對它們進行評估呢?
還記得《阿拉伯芥如何與細菌做朋友不吵架》裡面的Tip1嗎? 其實早在2022年,就已經有研究團隊找到「小芥夢幻24」囉!這24個基因,對協調植物與細菌之間的互動很重要,而且其中有一些基因,只要少掉一個,不僅對細菌在植物表面的數量發生很大的影響,也會讓植物對病原菌變得比較敏感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剔葉以後的石朴枝是直直衝著,過一個月後今天再接著打枝整理囉。
Thumbnail
中品石朴,枝路培養中做起選枝與造型的整理。
Thumbnail
Sigillaria sp.  Isoetopsida 水韭綱     Lepidodendrales 鱗木目         Sigillariaceae 封印木科            Sigillaria 封印木屬 年代:石炭紀晚期(Carboniferous,賓夕凡尼亞階 
Thumbnail
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Pteridospermophyta 種子蕨門     Pteridospermatophyta 種子蕨目        Achaefructaceae 古果科           Archaefructus 古果屬 年代:
Thumbnail
Hausmannia shebudaiensis Pteridophyta 蕨類植物門   Polypodiopsida 真蕨綱     Gleicheniales 裏白目       Dipteridaceae 雙扇蕨科         Hausmannia 荷葉蕨屬 年代:晚三疊
Thumbnail
Archaefructus sinensis  Pteridospermophyta 種子蕨門     Pteridospermatophyta 種子蕨目        Achaefructaceae 古果科           Archaefructus 古果屬 年代:晚侏羅紀至
Thumbnail
unknow leaf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Thumbnail
Lonchopteris rugosa 年代: 二億九千萬年前(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 Carbonifere, Westphalien) 產地: 波蘭  Poland, Upper Silesia
Thumbnail
Sphenophyllum emarginatum 年代: 二億九千萬年前(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 Carbonifere, Westphalien) 產地: 波蘭  Poland, Upper Silesia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剔葉以後的石朴枝是直直衝著,過一個月後今天再接著打枝整理囉。
Thumbnail
中品石朴,枝路培養中做起選枝與造型的整理。
Thumbnail
Sigillaria sp.  Isoetopsida 水韭綱     Lepidodendrales 鱗木目         Sigillariaceae 封印木科            Sigillaria 封印木屬 年代:石炭紀晚期(Carboniferous,賓夕凡尼亞階 
Thumbnail
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Pteridospermophyta 種子蕨門     Pteridospermatophyta 種子蕨目        Achaefructaceae 古果科           Archaefructus 古果屬 年代:
Thumbnail
Hausmannia shebudaiensis Pteridophyta 蕨類植物門   Polypodiopsida 真蕨綱     Gleicheniales 裏白目       Dipteridaceae 雙扇蕨科         Hausmannia 荷葉蕨屬 年代:晚三疊
Thumbnail
Archaefructus sinensis  Pteridospermophyta 種子蕨門     Pteridospermatophyta 種子蕨目        Achaefructaceae 古果科           Archaefructus 古果屬 年代:晚侏羅紀至
Thumbnail
unknow leaf 年代: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 (Late Jurassic  ~ Early Cretaceous  150 mya~125 mya) 產地:中國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 (Huangbanjigou, Beipiao of western Liaoning
Thumbnail
Lonchopteris rugosa 年代: 二億九千萬年前(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 Carbonifere, Westphalien) 產地: 波蘭  Poland, Upper Silesia
Thumbnail
Sphenophyllum emarginatum 年代: 二億九千萬年前(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早期 Carbonifere, Westphalien) 產地: 波蘭  Poland, Upper Sile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