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世界地球日假說


世界地球日的今天,這個現在,外頭的燈火依舊通明,光害依舊,垃圾照樣沒人清理,沒人分類。所謂的地球日,說來大概也淪為口號,我也不是在唱衰,而是看到的事實。當我搜尋世界地球日的標籤時,不是說你有了多少環保行動,落實多少措施,獎勵多少優惠。背後仍是商機,我舉一個例,有商家說,因應地球日,所以購買某些商品有優惠,或是租借某商品享有折扣價,也或是為你捐款多少錢到慈善單位(且捐款金額實在很小)。這些背後仍是商機,大家「利用地球日」來為地球做好事,看起來是美妙一樁,但背後依舊是商人的陰謀。


何必呢?可不可以少製造一點垃圾,真正為地球降溫?飲料依舊不停製造出來,放在貨架上讓人選購,所謂的環保購物袋也仍在「送」,更有人沒有「自備環保袋」的習慣,也幾乎不會有人天天帶著自己的餐具出門上街,然後都使用自己的餐具與餐盒,還有屬於自己的鍋碗瓢盆都自己攜帶,這樣不是更環保嗎?我不是否決帶餐具出門的那些人,我確實看過,但實現的人數幾乎很少,我很少內用,外帶的餐盒幾乎也沒有幾次,而自帶餐盒裝著自己的熱食,除非店家拒絕,否則你帶了之後,考慮到攜帶便利性,多數人的習慣仍不足。


而且這必須考慮到一個因素就是清洗問題,帶著自己的餐具用完餐之後,我看過那些人多數只用紙巾或是衛生紙擦拭之後就收進自己的包包內。你或許覺得這很乾淨,但是我總覺得味道仍還在殘留,否則用水清潔的目的性又何在?這還只是用餐的環保問題,更多仍是垃圾,還有整個對於地球觀的思考問題,今天去淨灘,下一次垃圾又來,你可能認為那是遠方海洋飄流過來的,但是有更多的垃圾仍是自家人留下的。觀察了整個地球的環境生態,若是真的仍為地球多做點「好事」,也許我們應該五蘊皆空,觀心自在才是。


現在的問題幾乎仍變調,世界地球日不是現在才發生,自從「誕生」以來,多次強調「愛地球」的動作仍變成「愛地球」的文宣,畢竟,愛地球,從能源開始,我們的「危機」仍在,包括全世界的能源來源仍以煤炭發電為大宗,其次是風力與水力發電,太陽能呢?或是核能呢?這些都在,而所謂的綠色能源,包括生質燃料,也不可能全然提供給能源發電使用,糧食的一大問題就是氣候帶來的災難,你可以(不)相信氣候變遷的真實存在,對我而言,我只看到左右兩派有些觀點幾乎是明顯得宛如鏡子對照一樣,如出一徹,就像墮胎權,你可以堅持自己的肚子自己的選擇,也同樣的自己的生命在關係到兩個生命時,我們也同樣會說自己的生命自己去選擇。


所以氣候變遷假說,那種陰謀論仍就存在,要一個人去相信疫苗是假象,或是戴上口罩自己的選擇,還是疫苗根本就是個人選擇自由的那種相信論,沒有人去違背,或是反衝,相反地只是更多人去相信我們該去相信什麼是該存在的,所以說到氣候變遷現象時,很容易把矛頭指向氣候問題。


但你又相信嗎?靠天吃飯的稻農,或是小麥農,這些糧食的穀物又該何去何從,回到哪一天可以收割還有豐收,甚至可以賺大錢的可能?這很辛苦,但你不會想像到,為氣候而戰,每一天該下雨的時候就是下雨,但雨遲遲不來,乾旱的問題持續加劇,就像西班牙的乾旱,或是阿根廷的旱災也都是如此。然而,真正的問題還沒結束,糧食催生整個貧窮問題,所以很多人吃不飽,也所以讓糧食價格急劇飆高,飆高的同時,物價就通膨,而通膨不只是因為油價而起,連帶整個食物供應鏈都波動起來,而一旦米價或是麵粉價格提高,連帶影響麵包,沙拉油(黃豆),玉米等等價格,這叫做連鎖通膨效應。食物鏈會遷就其他的層面,已經很「苦」的窮人這下更難熬了,其他的地區還有中東的那些民眾,戰爭的影響,除了糧食的收成影響下去,肉吃不起,連蔬菜也不如以往,敘利亞,加薩走廊,還有黎巴嫩等等,這些開齋節的一開始就喊苦,你可能認為那些窮人的生活跟你無關,那說個跟你有關的例子好了!如果你的食物來自這些地區,或是進口這些地區,不管分布在哪一個地區,只要一個國家受到影響波動,就會影響你的產地價格,不要去認為那些蔬菜或是肉類,還是魚類沒影響,我們沒辦法「完全」自給自足,所謂的「備品」(就是糧食儲存量)仍很難讓全國人吃得飽,因為只要一個因素去波動效應,相乘效果只會被放大,如果全球帶一次連帶「戰爭」波及,這是很嚴重的「誇張」效應反噬,何況是俄烏戰爭這兩國已經讓全球能源與糧食開始「崩解」調動。








現在的問題幾乎仍變調,世界地球日不是現在才發生,自從「誕生」以來,多次強調「愛地球」的動作仍變成「愛地球」的文宣,畢竟,愛地球,從能源開始,我們的「危機」仍在。








你必須要有一個觀念就是遠在天邊的國家一定會影響你國家的食物波動價,但多數人仍覺得一把青江菜或是青蔥價格與那些國家有何關係?我沒有來自那些蔬菜的種子或是雨水的栽種與灌溉,氣候的影響只有這一帶的地區有關(例如台灣中南部),這與那些國家到底有何關係存在?答案就是氣流整題變遷,上空的氣流會影響這個地區的降雨量,氣流不是只有流經你上空的雲層,包括整個地球的冷暖流地區,太平洋的環一帶,會影響包括日本在內的整個氣候威脅,上空影響下方的海洋流動,甚至會讓海水溫度都影響,這也包括漁民的生計,深海魚或是那些海水的魚種會影響自己的物種棲息,進而讓有些魚捕撈得到,有些數目卻很少,這還是其中一項因素,降雨或是本地,抑或是外來進口都會影響,你真的以為我們能吃到那些異國美食都可以在本地買到?其實都是空運進口,那些地區的食材影響著全球的供貨穩定度,鮭魚與那些鮪魚數量,或是藍莓,或是咖啡,或是可可豆的收成都影響著品質與好壞,當然還有茶,還有很多很多,看起來很滿滿的超商冷藏飲料櫃,那也是我們「加速」生產還不至於斷炊。


物以稀為貴,眾所皆知。但這不是黑白松露一樣,而是幾乎每一個食材,如果跟過去一九五零年代以後,甚至兩千年以後,甚至二零一五年以後,其實都有「漲價」的趨勢往前進。拿著當年的薪資或是時薪已經沒辦法跟當時比,物價只會催生更高的薪資漲幅,即使房價有縮水,仍舊無法接近於「買房比率」正常值。(也就是你的薪水中將近三分之一去繳房貸,何況薪資的漲幅度很難趨於某正常比率水準,換個意思是說,低於正常薪水的比值已經很難去評比一個幅度放寬有多少,因為不是每一個人薪水有三萬元,甚至還更低)


如果把以上扣除「生活成本」,包括吃喝玩樂的各種預算算在內,薪資的幅度就算突飛猛進,生活要超過十幾年不吃不喝才享受現有生活?所以很多人寧願放棄這樣的後退式享樂生活。所以,當我提到負貧窮時,也就是新聞提到的新名詞,精緻窮之後,回到那種平行式的主意生活還比較實際,這也是為何在每一個人在多愛自己的同時,也很少真正想到其他的平衡度,也就是說,那種愛地球的真正的落實口號,也只不過你不曾看見的真正問題——多數人即使知道了愛地球的重要性,你難道不會用政治偏倚來化解你的認知問題嗎?


而所謂的愛地球,多種樹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性,因為垃圾還在亂丟,我總是不解,或是懷疑,為何垃圾總是那麼「多」到爆炸?垃圾的減量,塑膠的各種夾雜已經無法分開,一輛車有玻璃,有金屬,還有塑膠,也還有皮革,各類製品充斥,這無法一一分解為原有的原料,也同樣,在快時尚中,聚酯纖維的使用速度大幅提高,因為便宜又耐用,但不環保,無法自然分解,要你少買一件衣服沒問題,可是要你一年以上不買新衣服或是各種衣物配件很難(除非你願意繼續穿或是使用下去)。也因此,只要一個物件混雜了各種其他的物件與原料,基本上無法回到舊有的狀態,除非全部「溶解」掉。


也就是用焚燒的,要達到百分百回收利用,暴力拆解是一個問題,接著更是需要讓零件回到最單純的樣子才辦得到,一部手機藏有多少電子機組零件,我講的是最小的一個單一元件,沒有任何用途,就是比晶片還小的東西。其他的還有各類需要解決的複合製品,包括餐盒,木頭製品,紙類,香菸,棉花製品等等,有太多太多可以舉例,這些「垃圾」,無盡地堆疊,也無盡地讓地球只會朝向很難完全永續的生命前進,當然你如果指的是地球本身,她當然會找到出路,那些物種呢?未來的某一年的某一次滅絕呢?會不會才想起那物種的可愛與美麗,才後悔趕盡殺絕呢?


繼續把世上的「最後一隻」物種逼上死路?你可以這麼做,沒有非洲象,沒有白犀牛,沒有老虎,沒有北極熊,沒有黑熊,沒有石虎,沒有座頭鯨,沒有白鯧魚,沒有……你可能有想到或是沒想到的生物都會出現,標本可能解你的心頭之恨嗎?


沒有蝴蝶,沒有甲蟲,沒有螢火蟲,也沒有蜜蜂,這是你要的未來嗎?這是你期望的地球環境生態嗎?期望多元性,那麼回到政治正確性,當你看到你想要的社會落實在真真實實的地球社區時,這叫做多元包容性,還是假正經的一片大好?那麼那些多元性的假象是一大假議題,證明這世界真是美好,還真是宛如肥皂劇的笑話一場,這叫做完美的世界地球日嗎?


所以我才說,左派與右派在某一個共通點是很相似的。氣候變遷假說,到底是真實的表象,還是商人的花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